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倫理學思考

發布時間:2022-05-30 16: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衛建國(中國倫(lun) 理學會(hui) 副會(hui) 長、山西師範大學教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和道德建設,強調越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越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是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目標,也是當前社會(hui) 主義(yi) 道德建設和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研究的一個(ge) 重大課題。

  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目標維度的考察

  闡釋和概括社會(hui) 主義(yi) 道德建設的基本目標和任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道德建設重要論述的一個(ge) 重大主題。這一主題的闡釋聚焦於(yu) 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強調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ang) 和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二是強調引導人們(men) 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第一個(ge) 方麵的目標任務強調最多,更帶有全局性和方向性。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ang) ,提高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這是關(guan) 於(yu)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目標任務最全麵、最標準的一個(ge) 表述,在此後的多次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又反複強調了這一目標任務的重要性。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中,一般來說提高社會(hui) 文明程度都是與(yu) 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ang) 或提高人民文明素養(yang) 並列表述的,它們(men) 是一個(ge) 整體(ti) ,不可分割。但提高社會(hui) 文明程度又常常被單獨列出來加以闡述,並賦予其更為(wei) 廣泛的內(nei) 涵。可見,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ang) 和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始終是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的根本任務和基本目標。

  要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就需要對“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內(nei) 涵和要求有清晰認識。“文明”是一個(ge) 使用十分廣泛的詞語,其含義(yi) 也非常豐(feng) 富。在中國,“文明”一詞出現較早,《尚書(shu) ·舜典》有“睿哲文明”,《易經·乾卦》有“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在西方,“文明”一詞是文藝複興(xing) 以後出現的一個(ge) 概念,用以描繪“教化”“高雅”的社會(hui) 狀態。一般來說,文明標誌著人類社會(hui) 發展進步的狀態和進化、開化的程度,文明與(yu) 野蠻、愚昧、無知等狀態相對立。文明有廣狹之義(yi) ,廣義(yi) 的文明概念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等基本內(nei) 容;狹義(yi) 的文明概念特指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程度或思想道德方麵的發展水平。本文所討論的“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層麵的“文明”,都是指的精神文明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意義(yi) 上的“文明”。“文明素養(yang) ”也是一個(ge) 內(nei) 涵十分豐(feng) 富的詞語,是從(cong) 公民個(ge) 體(ti) 層麵對人的全麵素質的提煉和描述。“文明素養(yang) ”主要是指一個(ge) 人的精神文明修養(yang) 水平和程度,“文明素養(yang) ”的核心是一個(ge) 人的“教養(yang) ”,與(yu) 不文明、野蠻、無知、低俗、粗鄙、低級趣味、無教養(yang) 等思想和行為(wei) 相對立。在當代中國,提高人民“文明素養(yang) ”主要是指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法治紀律觀念、社會(hui) 教養(yang) 水平等,目標就是培養(yang) 一個(ge) 思想高尚、有教養(yang) 、尊規則守秩序、有品位有追求的人。“社會(hui) 文明程度”是指一個(ge) 社會(hui) 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發展的程度、狀況和水平以及所達到的發展進步狀態。“文明素養(yang) ”立足於(yu) 公民個(ge) 體(ti) 層麵,“社會(hui) 文明程度”則主要立足於(yu) 社會(hui) 整體(ti) 層麵或人際關(guan) 係層麵。但由於(yu) 公民個(ge) 體(ti) “文明素養(yang) ”構成整個(ge) 社會(hui) 文明的基礎,所以“社會(hui) 文明程度”概念就既包括個(ge) 體(ti) 文明進步的狀態,也包括社會(hui) 整體(ti) 層麵文明發展的狀態。個(ge) 體(ti) 文明發展狀態就是指公民的“文明素養(yang) ”,社會(hui) 整體(ti) 層麵的文明發展狀態則主要指由個(ge) 體(ti) 文明交往而形成的社會(hui) 風尚、社會(hui) 風氣、道德風尚、公共文明、公共秩序水平等。

  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曆史與(yu) 現實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有其曆史必然性和現實緊迫性。首先,從(cong) 曆史變革的大背景考察,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更加需要精神、文化和道德支撐,更加需要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從(cong) 根本上說,富起來、強起來要有富起來、強起來的樣子,富起來、強起來絕不僅(jin) 僅(jin) 是經濟上、物質上的富和強,同時也是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的富和強,是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富和強。中國社會(hui) 的曆史變革不僅(jin) 僅(jin) 是經濟的變革,也是精神、文化、道德的變革,是精神、文化、道德進步的曆史過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兩(liang) 個(ge) 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精神失落”了,國家就不能稱為(wei) 強大,風氣壞下去,社會(hui) 就會(hui) “變質”。可以說,離開精神、文化、道德,離開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提升,富起來、強起來就是不完整的。

  其次,當前部分公民的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ang) 以及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與(yu) 富起來、強起來的精神、文化、道德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還不相匹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和道德建設,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ang) 不斷提高,道德領域呈現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但是,由於(yu) 國際國內(nei) 各種因素的交互影響,精神生活、道德生活領域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有些問題還較為(wei) 嚴(yan) 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多次對道德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ge) 問題就是一些人價(jia) 值觀缺失,觀念沒有善惡,行為(wei) 沒有底線,什麽(me) 違反黨(dang) 紀國法的事情都敢幹,什麽(me) 缺德的勾當都敢做,沒有國家觀念、集體(ti) 觀念、家庭觀念,不講對錯,不問是非,不知美醜(chou) ,不辨香臭,渾渾噩噩,窮奢極欲。現在社會(hui) 上出現的種種問題病根都在這裏。”事實上,當前社會(hui) 生活中的確存在著諸多價(jia) 值觀缺失和道德墮落問題,有些已經突破道德底線,給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造成極大損害,導致部分生活領域出現混亂(luan) 。這些行為(wei) 和現象的存在,與(yu) 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身份、中國形象是不相匹配的,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的精神、文化、道德要求是不相匹配的,與(yu) 新時代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為(wei) 了使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與(yu) 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社會(hui) 、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相適應、相匹配,就必須下大力氣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和道德建設,下猛藥治理種種道德墮落亂(luan) 象,否則,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事業(ye) 就有可能被葬送。

  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若幹關(guan) 係辨析

  首先,物質追求與(yu) 精神追求的關(guan) 係。人作為(wei) 社會(hui) 的存在,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和欲望,這是天經地義(yi) 的。物質需求是人的一個(ge) 基本追求,對個(ge) 體(ti) 的生存發展是必需的、必要的;但物質追求必須要有一個(ge) 限度,過分追求物質滿足,就會(hui) 導致物欲膨脹,導致人的金錢欲、財富欲占據支配地位,一個(ge) 人就會(hui) 變成物質的奴隸、金錢的奴隸,走向拜金主義(yi) 、利己主義(yi) 和極端個(ge) 人主義(yi) 。在當代中國,有一小部分人已經變成了物欲的俘虜、金錢的俘虜,甚至為(wei) 了滿足物質欲望而滑向犯罪深淵。我們(men) 看到,絕大多數被查腐敗官員墮落的根源都是沒有過好權力關(guan) 、財富關(guan) 、金錢關(guan) ,他們(men) 既想當官又想發財;絕大多數不良藝人的墮落也是因為(wei) 不受控製的金錢欲和財富欲作祟。從(cong) 他們(men) 身上可以看出,不受控製的物欲足以毀掉一個(ge) 人,超過限度的物欲不利於(yu) 一個(ge) 人的精神修養(yang) 和道德修養(yang) 。對於(yu) 提升個(ge) 體(ti) 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來說,高雅的精神追求、價(jia) 值追求、道德追求意義(yi) 重大,就像孔子所言:“不義(yi) 而富且貴,於(yu) 我如浮雲(yun) 。”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人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精神品位、道德修養(yang) ?是國人需要思考的一個(ge) 大問題。

  其次,公與(yu) 私的關(guan) 係。公是指公共利益,私是指私人利益、個(ge) 人利益。無論什麽(me) 時代,公與(yu) 私、個(ge) 人與(yu) 社會(hui) 、個(ge) 人與(yu) 民族、國家的關(guan) 係都是頭等重要的重大關(guan) 係,也是衡量個(ge) 體(ti) 道德境界的重要標準。在公私關(guan) 係上,儒家曆來強調天下為(wei) 公、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義(yi) 以為(wei) 上。這種思想是儒家道德精神的核心,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核心。一個(ge) 人在道德階梯上能上升到什麽(me) 高度,根本上取決(jue) 於(yu) 他對公共利益的關(guan) 心程度和貢獻程度,而不取決(jue) 於(yu) 其對個(ge) 人利益的追求程度,這是一個(ge) 根本的道德衡量尺度和標準。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就要教育人民樹立正確的公私觀,正確處理個(ge) 人利益和集體(ti) 利益、國家利益的關(guan) 係,決(jue) 不能為(wei) 了滿足個(ge) 人利益而犧牲集體(ti) 利益和國家、民族利益。把握了這一點,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就有了可靠的根據。

  再次,獲取與(yu) 奉獻的關(guan) 係。獲取與(yu) 奉獻是個(ge) 體(ti) 社會(hui) 生活的兩(liang) 種方式,人為(wei) 了生存、生活,必須有所獲取、有所獲得,否則就無法生存和生活。但衡量一個(ge) 人人生價(jia) 值的標準和尺度則主要不是獲取或獲得,而是奉獻,甚至是犧牲。真正的道德必然以奉獻為(wei) 基礎,沒有奉獻就沒有道德;真正的道德也必然以或多或少的個(ge) 人犧牲為(wei) 前提,沒有犧牲,也不會(hui) 有真正高尚的道德行為(wei) 。任何社會(hui) 評價(jia) 曆史人物的標準實質上都取決(jue) 於(yu) 一個(ge) 人對社會(hui) 的貢獻、對國家民族的貢獻。革命先烈和當代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人也都是奉獻和犧牲的典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概括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時,多次集中闡釋了“拚搏奉獻”“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崇高價(jia) 值,闡明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的集中體(ti) 現。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要倡導無私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隻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提升社會(hui) 的精神高度和道德高度。

  最後,自由與(yu) 秩序的關(guan) 係。在當今社會(hui) ,公民的個(ge) 人意識、個(ge) 性自由意識、個(ge) 人權利意識等都很強烈,這是正當的、無可非議的,也是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表現,自由本身就是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一個(ge) 重要要求。但僅(jin) 有自由是遠遠不夠的,自由的個(ge) 體(ti) 必須建成社會(hui) 共同體(ti) ,社會(hui) 才能正常運轉。而社會(hui) 共同體(ti) 如何保持秩序,就是一個(ge) 重大的倫(lun) 理學問題。換言之,自由與(yu) 秩序的關(guan) 係,或自由及其秩序,是當代倫(lun) 理學和社會(hui) 道德建設的一個(ge) 重大問題,當代倫(lun) 理共同體(ti) 的構建就是要解決(jue) 自由及其秩序的問題。自由和秩序的關(guan) 係說到底還是要處理好個(ge) 人與(yu) 他人、個(ge) 人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處理好個(ge) 人權利和義(yi) 務的關(guan) 係。從(cong) 秩序的意義(yi) 上說,文明就是一種約束、一種限製、一種控製。個(ge) 人自由需要維護,這是個(ge) 人的基本權利,也是個(ge) 人創造性活力的重要源泉;但社會(hui) 秩序也必須維護,社會(hui) 秩序作為(wei) 整體(ti) 利益的表現,是社會(hui) 發展的基本保障,也構成個(ge) 人自由的前提。沒有穩定的社會(hui) 秩序,就不會(hui) 有真正的個(ge) 人自由。在這個(ge) 意義(yi) 上,自由及其秩序也是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一個(ge) 基本前提。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道德建設重要論述研究”(21STA006)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