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儒學的當代使命

發布時間:2022-05-30 16: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陳曉霞(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山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隻有順應曆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才能使儒學與(yu) 新時代同行。新時代傳(chuan) 承和弘揚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要堅持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為(wei) 指導,堅持曆史根基、當代價(jia) 值、國際視野、人類高度的原則,注重頂層設計、統籌內(nei) 外資源,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做好儒學當代使命的闡釋。把握儒家“和而不同”“與(yu) 時俱進”“經世致用”的精髓,推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文化的交流互鑒。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圍繞儒家仁愛、忠恕、創新、中庸、治國理政等思想,探究以儒學“傳(chuan) 承與(yu) 創造性轉化”“理論與(yu) 製度創新”“普及教育”“傳(chuan) 播交流”“力量協同”“文化保障”等為(wei) 內(nei) 容的使命踐行路徑及保障體(ti) 係。

  儒學為(wei) 現代社會(hui) 發展難題的解決(jue) 提供智慧。以“尊仁”“崇德”“尚和”為(wei) 特征的儒家學說,蘊含著化解人類社會(hui) 發展難題的中國智慧,儒學的“尚和”思想對培養(yang) 人的群體(ti) 意識,糾偏現代社會(hui) 個(ge) 人主義(yi) 傾(qing) 向等方麵具有借鑒價(jia) 值。儒家具有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知行合一、開放包容、躬行實踐等品格,為(wei) 每個(ge) 個(ge) 體(ti) 立足實際、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勤儉(jian) 節約等提供了思想智慧與(yu) 修身原則。孔子不僅(jin) 提出了“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而且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強調與(yu) 人相處,要善於(yu) 推己及人、成己成人、達己達人。儒家關(guan) 於(yu) 人與(yu) 萬(wan) 物之間和諧共處的處世智慧為(wei) 應對現代社會(hui) 出現的個(ge) 人至上主義(yi) 、人類中心主義(yi) 以及氣候變化等諸多問題提供了豐(feng) 厚的精神滋養(yang) 。

  儒學成為(wei) 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儒家注重“德”“行”統一,以“行”釋“德”,立足實踐闡釋道德價(jia) 值的行為(wei) 表達。儒家倫(lun) 理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曆史發展中塑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性格、道德品質。儒家注重“存心養(yang) 性”“齊之以禮”“德禮兼治”並舉(ju) ,即通過道德心理培養(yang) 來促進道德行為(wei) 的發生,以道德品質培養(yang) 為(wei) 重點且注重精神自律,並做到德禮兼治。這對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培育具有重要借鑒價(jia) 值。儒家的“德行倫(lun) 理”將修身與(yu) 治國平天下有機聯結,其本質是將個(ge) 人與(yu) 國家、倫(lun) 理與(yu) 政治相聯係,並強調“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實踐充分證明,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需汲取儒家“德行倫(lun) 理”的思想精髓與(yu) 道德精華,並在社會(hui) 實踐中豐(feng) 富發展。

  儒學有益於(yu) 國家治理體(ti) 係與(yu) 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修己安人,內(nei) 聖外王”為(wei) 儒家的基本精神,修己內(nei) 聖為(wei) 儒家修身之道,外王安人則是儒家為(wei) 政之道,由此形成了治國理政的智慧,為(wei)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與(yu) 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乃至全球治理體(ti) 係建設提供了借鑒與(yu) 啟迪。儒家“民本”觀中蘊含“人民為(wei) 大”的治理理念,《尚書(shu) 》中提出“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即民眾(zhong) 為(wei) 國家的根本。當前,我國“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正是對儒家“民本”思想的繼承與(yu) 發展,“人民至上”理念將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儒家主張德主刑輔、德法並舉(ju) ,“禮”“法”並用,注重製度建設與(yu) 治理能力的有機統一。儒家“德禮”蘊含國家製度建設的治理智慧以及一以貫之的“仁愛”思想,關(guan) 注製度運作與(yu) 個(ge) 人賢能之間的內(nei) 在關(guan) 聯,提出修身與(yu) 建構選賢任能製度並舉(ju) ,注重賢能思想對治理能力的提升,並將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有益於(yu) 國家治理體(ti) 係與(yu) 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儒學蘊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國際視野。儒家堅持以“仁”為(wei) 基點的“天下”觀,這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提供了思想滋養(yang) 。儒家“仁者愛人”“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等思想,體(ti) 現了中國人所具有的“天下一家”“民胞物與(yu) ”的整體(ti) 宇宙觀,成為(wei) “世界大同、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思想文化基因。儒家“和合”“天下為(wei) 公”“和為(wei) 貴”等理念,以及責任要先於(yu) 自由,義(yi) 務要先於(yu) 權利,群體(ti) 要高於(yu) 個(ge) 人,和諧要高於(yu) 衝(chong) 突,國家要優(you) 先於(yu) 個(ge) 人等思想,體(ti) 現了儒家的家國情懷,對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社會(hui) 發展具有重要借鑒價(jia) 值。曆史上世界許多國家都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在當代很多國家也把儒家文明精神融入自身國家發展中。儒學既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新時代的儒學理應擔當起新的曆史使命,借鑒西方先進的文化思想,不斷豐(feng) 富完善學術體(ti) 係,彰顯自身優(you) 勢和作用,讓傳(chuan) 統儒家思想走出國門,為(wei) 解決(jue) 世界其他地區的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wei) 人類美好的明天作出積極貢獻。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