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不夠要打“增高針”嗎?
廣州一男童因身材矮小,花3萬(wan) 餘(yu) 元注射了一年的生長激素,身高增加了約10厘米。這在網上引起了不少家長的討論。記者了解到,不少家長極其希望幫助孩子長高,同時又擔心生長激素會(hui) 引起長胖、性早熟等副作用,各種混亂(luan) 的信息交織在一起,這使得“生長激素增高”在社會(hui) 上的傳(chuan) 言撲朔迷離。對此,記者多方采訪,全麵了解生長激素真實使用現狀。
注射生長激素有副作用嗎?
近日,36歲的二孩媽媽許女士在廣州某三甲醫院的兒(er) 童內(nei) 分泌科谘詢能否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
“我家孩子從(cong) 幼兒(er) 園開始身高就排全班倒數第三,7歲身高才110厘米左右,比同班男同學矮大半個(ge) 頭,所以就想了解一下生長激素是否能幫孩子增高。”許女士對記者說。
和許女士一樣,不少家長也想了解生長激素對於(yu) 長高有什麽(me) 療效和副作用。對此,羊城晚報記者專(zhuan) 訪廣東(dong) 省婦幼保健院遺傳(chuan) 代謝與(yu) 內(nei) 分泌專(zhuan) 科劉舒主任。他指出:“對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身材矮小的兒(er) 童,生長激素是目前認為(wei) 的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並不是所有的矮小症患者都需要使用生長激素,像營養(yang) 不良、貧血、食物過敏、肝腎疾病等引起的生長發育遲緩,應該首先診治原發疾病。所以我們(men) 根據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就是常說的‘缺什麽(me) ,補什麽(me) ’。”
劉舒介紹,“目前醫院遺傳(chuan) 代謝與(yu) 內(nei) 分泌專(zhuan) 科一年的門診量有3萬(wan) 餘(yu) 人次,其中身材矮小或各種原因導致發育遲緩的患者占1/3以上。但真正使用生長激素增高的患兒(er) 不足1%。這個(ge) 數據與(yu) 全國的數據一致,目前每年就診的矮小患兒(er) 數量不到30萬(wan) ,真正接受規範化治療的患者不足3萬(wan) ,藥物治療率不到1%”。
之所以不少矮小症患兒(er) 沒有選擇生長激素的治療,一個(ge) 很大的原因就是對這個(ge) 藥不了解。劉舒說:“聽聞‘激素’二字,家長們(men) 就想到了發胖、性早熟等,其實這是一種誤區。激素有很多種,作用也各不相同。生長激素是人體(ti) 正常分泌的,分泌過少會(hui) 導致侏儒症,反之,過多會(hui) 導致巨人症,這個(ge) 激素與(yu) 發胖和性早熟並不相關(guan) 。”
另外,多國家、多中心、大樣本量臨(lin) 床實踐證明,生長激素的臨(lin) 床應用,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和副作用很小。“我們(men) 在臨(lin) 床中碰到的生長激素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注射部位局部一過性反應(疼痛、發麻、紅腫等)和體(ti) 液瀦留的症狀(外周水腫、關(guan) 節痛或肌痛),這些不良反應隻有少數孩子會(hui) 出現,同時發生較早,發生率隨用藥時間延長而降低。”劉舒說。
注射生長激素效果如何?
生長激素價(jia) 格昂貴,一直是社會(hui) 關(guan) 注的一個(ge) 焦點。據記者了解,目前的生長激素可分為(wei) 粉針、水針和長效劑型。資料顯示,水針在生物活性、穩定性和便捷性方麵相比粉針有一定優(you) 勢。
“生長激素是按照患兒(er) 的體(ti) 重來計算注射的劑量的。比如一名5歲罹患生長激素缺乏症的男童,體(ti) 重在16公斤左右。生長激素粉針年費用近2萬(wan) 元,水針的年費用在4萬(wan) 元左右,而長效劑型的年費用在7萬(wan) 元左右。”
據悉,由於(yu) 藥物需每天在孩子睡前注射,打在肚皮或者上臂的三角肌上。“每天如此,療程為(wei) 1-2年。每天打一針,這是需要家長和孩子配合才能完成的治療。”劉舒說。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2月,生長激素進入聯盟集采。據廣東(dong) 省藥品交易中心網站信息顯示,水針15IU和30IU兩(liang) 種規格,申報最高限價(jia) 為(wei) 173.58元和295.08元,兩(liang) 種產(chan) 品目前的掛網價(jia) 大約為(wei) 567元和1031元,降幅超過70%。屆時,患兒(er) 使用生長激素的費用也將大大降低。
“從(cong) 我們(men) 觀察來看,大部分矮小症的患兒(er) 在注射一年生長激素後,平均可長高8-10厘米。比如一名5歲的矮小症患兒(er) ,注射一年生長激素後,身高增加了約10厘米,雖然花費了3萬(wan) 元,但他全家都很開心。孩子媽媽表示,‘比孩子之前長高的速度快多了,預計一兩(liang) 年就能追趕上其他同齡人了’。”劉舒認為(wei) ,理想的治療狀況就是孩子的身高接近正常水平就可以停藥了。
什麽(me) 人都能注射生長激素嗎?
目前,據記者了解,的確有少數醫療機構利用家長的育兒(er) 焦慮,混淆矮小身材與(yu) 生長激素缺乏症,違規擴大用藥人群,違規超期、超量使用生長激素。
“在門診,我們(men) 也會(hui) 遇到一些父母對孩子成年身高期望非常高,比如孩子是學舞蹈的,家長要求醫生給孩子打生長激素增高。”劉舒說,“生長激素的治療有診療規範,不屬於(yu) 治療適應症,我們(men) 不允許、不支持擴大生長激素的使用範圍。但是一些不規範的醫療機構會(hui) 放寬治療標準,給這些需要‘錦上添花’的人群注射生長激素。”
另外,劉舒主任還強調,根據國內(nei) 外診療規範和法規,某些潛在的慢性病,如乙肝大三陽、慢性肝病、進展型惡性腫瘤、有腫瘤發生傾(qing) 向的遺傳(chuan) 病,以及骨骺生長板閉合的患兒(er) 是生長激素使用的禁忌。(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林惠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