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

發布時間:2022-06-08 13:56:00來源: 光明網-黨建頻道

  作者:李懷傑、燕國雪(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e) ,有愛才有責任。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在黨(dang) 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思政教育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同時對思政課教師如何培養(yang) 時代新人提出一係列新要求。麵對新時代新要求,思政課教師如何做到“仁而愛人”,需要以仁心、愛心和仁而愛人的“大先生”精神來培養(yang) 和塑造時代新人,自覺承擔起立德樹人的初心使命。

  思政課教師要胸懷仁心

  “仁”作為(wei) 儒家思想的核心,具有豐(feng) 富的內(nei) 涵維度。基於(yu) 對《論語》等經典著作梳理與(yu) 歸納,“仁”內(nei) 涵在“仁者愛人”、“泛愛眾(zhong) ”等論述中體(ti) 現,不僅(jin) 是指人與(yu) 人之間的親(qin) 近與(yu) 相互關(guan) 愛,對他人、社會(hui) 大眾(zhong) 的關(guan) 心與(yu) 友愛,而且體(ti) 現為(wei) 親(qin) 善友好的道德品質與(yu) 修養(yang) 要求。仁是情感的,也是德性;是理想的,也是現實的。當前,思政課教師上好課、育好人,不僅(jin) 需要紮實理論知識,還需要富有仁心的情懷。

  一是思政課教師要有博愛的情懷。區別於(yu) 簡單的“愛”,“仁”所提倡的“愛”是一種大愛、博愛,這種博愛體(ti) 現在人與(yu) 人之間的愛,人對物的愛,還有對真理道德的追求。思政課教師要有高度的思想修養(yang) ,其一是愛家人,孝順父母,善待親(qin) 朋好友;其二是愛學生,以立德樹人之初心,促進學生全麵發展與(yu) 成長成才,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情感關(guan) 心與(yu) 尊重,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成長又要尊重其個(ge) 性,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多方麵激勵學生全麵發展;其三是愛教育事業(ye) ,將思政教育工作作為(wei) 自己畢生事業(ye) 去追求;其四是愛萬(wan) 物,愛生態環境,愛祖國愛人民,以深厚的情懷投入到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偉(wei) 大建設之中;其五是愛真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真理觀以及堅守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

  二是思政課教師自律要嚴(yan) 。麵對物欲橫流、功利主義(yi) 盛行的世界,思政課教師要堅守職業(ye) 道德,不被社會(hui) 不良風氣所影響,時刻以一名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e) 操守和使命擔當要求自己,以“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精神堅定教育理想信念,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規範言行舉(ju) 止,淨化心靈,遵守教學紀律和教學規矩。

  三是思政課教師要有高尚的品德。由於(yu) 思政課課程的特殊性,對思政課教師品德有著更高的要求。思政課教師自身人格正、品德高才能感染學生,使思政教育潤物無聲,實現鑄魂育人。思政課教師應不斷學習(xi) 以“仁”為(wei) 核心的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精神,使其作為(wei) 良師的品德追求與(yu) 標準,深刻理解其內(nei) 涵本質,牢記於(yu) 心並外化於(yu) 行,不斷加強品德建設和提高師德修養(yang) ,力爭(zheng) 做一名恭敬、寬厚、誠信、勤敏和慈惠的思政課教師。

  思政課教師要有愛心

  在古代,對於(yu) “愛”的解釋有很多種,如孔子的博愛和有條件、有差別的愛;孟子在繼承孔子對“愛”的相關(guan) 解釋的基礎上,提出的對萬(wan) 物的愛;墨子提出的“兼愛”等。“愛”的現代意義(yi) 與(yu) 古代意義(yi) 有相同的部分,如愛可以理解為(wei) 喜愛、關(guan) 愛、相愛、憐愛等,但是現代意義(yi) 的“愛”還強調責任,“有愛,才有責任”。於(yu) 思政課教師而言,最關(guan) 鍵的是愛學生,一視同仁的平等關(guan) 愛。對思政課教師來說,愛不僅(jin) 是關(guan) 心與(yu) 愛護,還是一種責任與(yu) 使命。

  一是思政課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思政課教師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堅決(jue) 破除因學生的成績、性格、外貌、家庭等因素而差別對待學生的錯誤思想。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guan) 愛與(yu) 鼓勵、肯定與(yu) 讚揚,教師也隻有尊重學生的個(ge) 體(ti) 差異,客觀認識學生的優(you) 缺點,並積極為(wei) 學生創造全麵發展的空間和條件,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綻放自己光彩的機會(hui) ,才能真正走入學生的內(nei) 心,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狀態,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guan) 係。

  二是思政課教師要注重學生內(nei) 在素質的塑造與(yu) 培養(yang) 。思政課教師不僅(jin) 要關(guan) 心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xi) ,更要注重對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和正確三觀的塑造和培養(yang) 。由於(yu) 學生的思維是一個(ge) 逐步成熟的過程,在成長過程中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所呈現出的問題也不盡相同,當學生出現不良人格和心理問題時,思政課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疏導等,引導學生樹立真善美相統一的人格和積極樂(le) 觀的心理素質。同時,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新自由主義(yi) 思潮、曆史虛無主義(yi) 思潮等西方社會(hui) 主義(yi) 思潮傳(chuan) 入中國,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造成一定的衝(chong) 擊。思政課教師要始終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引導學生認清西方社會(hui) 思潮的錯誤,樹立正確的三觀和深厚的家國情懷、社會(hui) 主義(yi) 情懷。

  三是思政課教師要嚴(yan) 愛相濟。嚴(yan) 格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嚴(yan) 意味著對學生有所要求、有所約束、有所期待。表麵喜歡學生而對學生出現問題甚至錯誤的學習(xi) 狀態時漠不關(guan) 心的教師,不是一個(ge) 真正有愛心的老師,沒有承擔起教師應有的責任。因此,教師要嚴(yan) 愛相濟,既關(guan) 心愛護又要批評指正,但嚴(yan) 是有條件的,要注意方式方法。一方麵,批評要注意場合、語言和學生的情緒等。隨著年齡、知識的增長,學生的自尊心也越來越強,教師批評時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盡量避免公開場合,選擇私下交流;在批評時要注意語言,不能采用過激的、粗暴的語言,不能攻擊學生的人格,防止其產(chan) 生逆反心理;還要注意學生的情緒,如果批評時學生出現抵觸情緒,教師要及時做出調整或等學生情緒平穩後再進行批評教育。另一方麵,教師批評指正的關(guan) 鍵在於(yu) 指正,不能隻做簡單的批評工作,還要告訴學生正確的解決(jue) 方式即“解惑”,使學生真正得到成長。

  思政課教師要做仁而愛人的“大先生”

  教師要成為(wei) 大先生,做學生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wei) 全麵發展的人。思政課教師要以仁心、愛心、仁而愛人的“大先生”精神切實承擔起鑄魂育人的光榮使命,努力培養(yang) 爭(zheng) 做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

  一是思政課教師要精通專(zhuan) 業(ye) 知識,對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沒有係統地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知識,沒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基礎,不能將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知識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不能把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與(yu) 當代中國社會(hui) 發展有效結合的思政課教師是上不好思政課的。思政課教師要精通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知識、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建立起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知識結構,並運用高超的教學技能才能為(wei) 學生講清楚思政課。同時隨著教育改革深化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jin) 要掌握本學科知識,還要加強對其他哲學社會(hui) 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學科知識的學習(xi) ,做知識淵博、視野寬廣、綜合能力強的大先生。

  二是思政課教師要促進學生實現全麵發展和個(ge) 性化發展。人的全麵發展是馬克思主義(yi) 教育思想的重要內(nei) 容。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hui) 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專(zhuan) 業(ye) 知識、綜合能力、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等綜合素質越來越成為(wei) 學生日後參與(yu) 社會(hui) 競爭(zheng) 的客觀要求。同時,學生的個(ge) 體(ti) 差異性決(jue) 定著每個(ge) 人的興(xing) 趣和愛好是有所不同的,需要教師關(guan) 注學生的內(nei) 在成長,因材施教。因此,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創設多維教學內(nei) 容,多維評價(jia) 指標,積極推動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nei) 容轉型,做實現學生全麵發展和個(ge) 性化發展的大先生。

  三是思政課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ang) ,做學生之榜樣、社會(hui) 之楷模。思政課教師要重視自身修養(yang) ,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政治素養(yang) 、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不僅(jin) 以淵博的知識向學生傳(chuan) 授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開啟學生智慧,還要涵養(yang) 德行,以高尚的品德和端正的人格嗬護學生心靈,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培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就是學生的一麵旗,其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較強的示範性,思政課教師必須注重自身修養(yang) 的提升,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才能做學生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大先生,做社會(hui) 之楷模。

  (本文為(wei) 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zhuan) 項“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大數據綜合評價(jia) 研究”(20VSZ040)階段成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