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革故鼎新謀發展
新華社香港6月6日電(記者王旭 鄭欣)即將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的香港,海風依然輕柔,街景依然驚豔。
回望來時路,香港特別行政區經曆許多風雨挑戰,依然昂然挺立。種種考驗沒有動搖“一國兩(liang) 製”根基,堅持全麵準確貫徹“一國兩(liang) 製”,香港發展重回正軌,“一國兩(liang) 製”事業(ye) 前景更加光明。
展望新征程,香港正在新時代背景下勾畫發展路徑,整裝前進。
站上新的曆史起點
25年過去,旺角的霓虹燈依舊五彩繽紛,跑馬場的賽道依然激動人心,中環的銀行、券商依然標牌林立,歲月不減香港的絕代風華。
回歸25年來,在中央支持下,香港戰勝多次危機,依然保持著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在“一國兩(liang) 製”之下,香港金融係統保持穩健、資本自由流動、人才資源豐(feng) 富、法治環境良好,背靠祖國、麵向世界、聯通內(nei) 地與(yu) 全球的獨特地位愈加突出。按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2020年香港在營商便利程度方麵全球排名第三;在衡量法治環境的世界管治指標方麵,香港在回歸前隻有69.85分,但自2003年後,一直維持在90分以上。
25年過去,香港站在了新賽道的起點,麵前是新的廣闊機遇。
1979年第一次來中國做生意,1994年在香港辦醫療器械公司,在丹麥商人彼得·斯坦眼裏,香港具有更加獨特的魅力。2019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讓他更加讚歎香港背靠內(nei) 地、麵向世界的發展機遇,“這種機遇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在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hui) 主席鄭翔玲眼中,機遇不僅(jin) 來自粵港澳大灣區,還有“一帶一路”、“十四五”規劃等一係列國家發展大計。和香港工商界的同伴一起,鄭翔玲在2018年發起成立香港“一帶一路”總商會(hui) 並擔任理事會(hui) 會(hui) 長。
鄭翔玲親(qin) 身經曆了香港回歸的輝煌時刻及25年來的深刻變化。她認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與(yu) 香港經濟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一致,有利於(yu) 香港加快發展成為(wei) 亞(ya) 洲乃至全球價(jia) 值鏈管理樞紐,助推香港經濟實現新的轉型。
香港與(yu) 內(nei) 地創新合作更是方興(xing) 未艾。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如數家珍:“香港與(yu) 內(nei) 地已建立多個(ge) 科研合作平台,僅(jin) 科大就在內(nei) 地擁有四個(ge) 研究基地,與(yu) 內(nei) 地的科研合作、師生交流和研究成果轉化等合作項目更是多不勝數。”
粵港澳大灣區一體(ti) 化加速推進,香港與(yu) 內(nei) 地的路網、通關(guan) 等“硬聯通”已打通各個(ge) 節點,香港與(yu) 大灣區內(nei) 地城市之間的“一小時生活圈”已初步形成。規則銜接、機製對接的“軟聯通”不斷深化,內(nei) 地與(yu) 港澳服務貿易基本實現自由化。
開啟良政善治新局麵
“政治上的撥亂(luan) 反正開啟了香港良政善治新局麵。”全國港澳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劉兆佳這樣評價(jia) 。
2019年6月,香港發生“修例風波”,“一國兩(liang) 製”在香港的實踐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央審時度勢,果斷采取製定香港國安法和修改完善香港選舉(ju) 製度等一係列標本兼治的舉(ju) 措,止暴製亂(luan) ,促使香港局勢由亂(luan) 到治、香港發展重回正軌,出現一係列可喜變化。
在不久前舉(ju) 行的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ju) 中,李家超以高票當選。這場選舉(ju) 是繼去年9月選舉(ju) 委員會(hui) 選舉(ju) 和去年12月第七屆立法會(hui) 選舉(ju) 之後,香港新選舉(ju) 製度的又一次成功實踐,標誌著香港新選製全麵落實。這一重大進展,與(yu) 香港國安法深入實施和重點領域撥亂(luan) 反正不斷推進一道,鞏固了香港由亂(luan) 到治的良好局麵,促進了香港社會(hui) 的團結和諧,改善了香港的營商環境。
“這是眾(zhong) 望所歸。”劉兆佳高度評價(jia) 撥亂(luan) 反正後的香港政治格局,認為(wei) 當前的香港愛國愛港力量空前團結,社會(hui) 各方麵都聚焦於(yu) 香港未來的發展路向和深層次問題。
多項數據說明,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有效維護和鞏固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介紹,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香港的新股集資額超過6500億(yi) 港元,較實施前的同一時期增加超過三成;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超過1500億(yi) 港元,較實施前的12個(ge) 月高出近六成。香港的資產(chan) 及財富管理業(ye) 務總值於(yu) 2020年底達到34.9萬(wan) 億(yi) 港元,較實施前增加了兩(liang) 成。
新起點意味著新挑戰
未來5年,是香港“由亂(luan) 到治”走向“由治及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期。
興(xing) ,就需要突破傳(chuan) 統窠臼,在破解房屋土地、貧富差距、青年發展等民生難點和深層次矛盾方麵打開突破口。
在香港仔一套28平方米的公屋(香港廉租房)裏,為(wei) 5口人操勞的李女士心心念念的是換到大一點的房子住。
回歸25年後,香港依然有20多萬(wan) 人住在劏房,人均居住麵積不足6平方米。低收入居民輪候公屋時間需要6年,從(cong) 回歸第一年即麵臨(lin) 的住房困難至今未有明顯改善。
“香港市民希望‘一國兩(liang) 製’走得遠、走得穩,另一方麵也希望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這些靠原來的管治哲學、管治手段就不夠用了。”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於(yu) 漸說,香港發展模式有欠缺的地方。我們(men) 要逐漸引導它往更健康、更公平、更有效率、更有持續性的方向發展。
興(xing) ,就需要直麵外部環境的驚濤駭浪,特別是要防範外部勢力利用香港打壓中國的發展。
香港的金融安全也涉及國家的安全。在不久前召開的一個(ge) 香港國安法論壇上,與(yu) 會(hui) 者指出,香港作為(wei) 全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加緊推動香港金融體(ti) 係朝多元化和可持續方向發展。
興(xing) ,還需要動員全社會(hui) 抓住機遇革故鼎新。
“香港局勢的演變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香港大學中國製度研究中心總監閻小駿認為(wei) ,“一國兩(liang) 製”在香港的實踐,需要在新的曆史階段堅持守正創新、穩中求進。
麵對諸多挑戰,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將堅定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立的憲製秩序,守住法治的核心價(jia) 值,堅持底線思維,抵禦來自內(nei) 外的威脅和破壞,保障香港社會(hui) 大局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以變革思維建立一個(ge) 更有承擔、更具團隊精神、更能解決(jue) 問題的政府。
“當今世界大變,惟勇者勝。香港慢不得,也等不起。”李家超明確表示,我們(men) 必須有變革精神,政府、社會(hui) 各界和市民必須團結起來,同為(wei) 香港開新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