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給有毒的“消毒液”徹底消毒了
作者:冷勇
據澎湃新聞報道,重慶兩(liang) 歲的小寧(化名)誤食消毒劑,在血液中檢出了甲醇成分;隨後,經對該消毒劑檢測,發現其中甲醇含量竟高達97.2%。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在電商平台銷售的所謂酒精消毒液,是用有毒的甲醇冒充乙醇。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第三個(ge) 年頭,消毒用品早已成為(wei) 不可缺的日常必備品。酒精(乙醇)類消毒液因比較安全,常常被用於(yu) 家庭消毒。然而,有毒的甲醇居然被不良商家冒充乙醇坑人,如果不是媒體(ti) 報道,大多數人還不知道“消毒液”中竟暗藏如此風險。
醫學研究顯示,甲醇對人體(ti) 有強烈毒性,如不慎直接接觸,會(hui) 在人體(ti) 新陳代謝中氧化成比甲醇毒性更強的甲醛和甲酸(蟻酸)。飲用含有甲醇的酒可引致失明、肝病、甚至死亡。誤飲4毫升以上就會(hui) 出現中毒症狀,超過10毫升即可因對視神經的永久破壞導致失明,30毫升甲醇就可導致死亡。而相比於(yu) 喝了就中毒,甲醇更多的危害,或許是一個(ge) 隱形和緩慢的過程,不容易被發現,即使出現了某些症狀,也不一定會(hui) 在甲醇中毒上找原因。
在此情況下,普通消費者是無法有效防範含甲醇的“消毒液”的,這就需要強有力的監管來把關(guan) 。對於(yu) “消毒液”含有毒甲醇,有的地方已有所行動。2020年1月底,廣東(dong) 清遠就查獲一個(ge) 相關(guan) 生產(chan) 窩點,查獲假冒偽(wei) 劣醫用酒精近6000瓶、未裝罐原料約4噸,以及大量包裝標識材料等,相關(guan) 負責人被繩之以法。不過,這樣對於(yu) 非法生產(chan) 源頭的查處和打擊,似乎還隻是孤立個(ge) 案,覆蓋麵和震懾作用十分有限。從(cong) 記者采訪的情況看,仍有地方的相關(guan) 監管,幾乎形同虛設。
記者從(cong) 幾個(ge) 電商平台買(mai) 了12件消毒產(chan) 品,竟有10件檢出高含量甲醇,其中甲醇含量高於(yu) 90%的有5個(ge) ,80%-89%的有2個(ge) ,如此瘋狂造假,足見企業(ye) 膽子大到了什麽(me) 程度。
此外,記者調查發現,一家證照齊全企業(ye) 生產(chan) 的消毒產(chan) 品也被檢測出甲醇,記者以醫院購買(mai) 者的身份,輕鬆就進了假消毒液的生產(chan) 車間,而這個(ge) 黑工廠距離網售點也隻有10公裏,這說明涉事廠家隱藏得並不深,但當地監管部門卻無所作為(wei) ,沒有進行後續監管。
一些有毒的“消毒液”也在各大電商平台大行其道。這些假消毒液沒有標明主要有效成分,廠家地址也很模糊,衛生許可證也是偽(wei) 造的,屬於(yu) 典型的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卻能輕鬆上架銷售。
針對有毒“消毒液”的主要銷售渠道——電商平台,目前還未能建立起強有力的日常監管機製。作為(wei) 平台,電商平台逃避了本該承擔義(yi) 務和責任,包括法定的審核義(yi) 務、事中報告義(yi) 務等等,而監管部門也缺乏對此問題的重視,未能通過抽查等方式,督促電商平台的紮緊日常管理的籬笆。
對於(yu) “消毒液”造假,媒體(ti) 記者在暗訪中就能發現,而電商平台和監管部門卻一直“看不見”,這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如果電商平台和監管部門能正視甲醇這種危化品的特殊性,讓源頭企業(ye) 的自身責任切實落地,有毒的“消毒液”也不會(hui) 如此猖獗。
所以,該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了。消毒、醫療用品攸關(guan) 人們(men) 的生命健康,無論生產(chan) 還是銷售,都應建立起嚴(yan) 密的監管體(ti) 係,不讓假冒偽(wei) 劣有任何可乘之機。給有毒的“消毒液”徹底消毒,從(cong) 電商平台到監管部門,都需要拿出更積極的作為(wei) 。(冷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