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化和自然遺產綻放新光彩
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向世界生動展示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為(wei) 文化中國、大美中國增添了獨特魅力
處理好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繼承與(yu) 發展、保護與(yu) 利用的關(guan) 係,才能讓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是全社會(hui) 共同的責任。在江蘇,“牢記初心使命·賡續匠心傳(chuan) 承”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非遺主題展引人關(guan) 注;在四川,“千村萬(wan) 戶,非遺圓夢”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成果展、“非遺新實踐,獻禮二十大”係列非遺社區實踐活動精彩紛呈;在天津,“健康生活”傳(chuan) 統中醫藥文化互動展、“美好生活”振興(xing) 傳(chuan) 統工藝展看點頗多……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到來之際,各地積極舉(ju) 辦非遺宣傳(chuan) 展示活動,生動詮釋了“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的主題。
我國幅員遼闊、曆史悠久、資源豐(feng) 富、文化多樣,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chan) 大國。自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chan) 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chan) 56項。泰山、黃山、武夷山、武陵源、神農(nong) 架……神州大地上,遍布各地的自然景觀奇崛壯麗(li) ;長城、故宮、曲阜三孔、龍門石窟、福建土樓、良渚古城遺址……曆史長河中,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遺產(chan) 亙(gen) 古亙(gen) 今。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向世界生動展示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為(wei) 文化中國、大美中國增添了獨特魅力。
生生不息,薪火相傳(chuan) 。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蘊含著悠久曆史文化的根與(yu) 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you) 秀文明資源。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營造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hui) 氛圍。”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chan) ,不僅(jin) 是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的必然要求,也事關(guan) 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讓曆史文脈更好地傳(chuan) 承下去。
燦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瑰寶,在曆史煙雲(yun) 裏銘刻輝煌的過去,在世代傳(chuan) 承下見證精彩的現在,更在曆久彌新中孕育美好的未來。近期,“雲(yun) 遊非遺·影像展”上,2000餘(yu) 部非遺長視頻影像及多個(ge) 熱門的短視頻話題、線上挑戰賽、非遺音樂(le) 歌單、國風直播音樂(le) 會(hui) 等輪番上演;“非遺購物節”裏,產(chan) 品銷售結合了當下流行的直播、秒殺、閃購等方式,並通過“舌尖上的非遺”“指尖上的非遺”“針尖上的非遺”“時間中的非遺”等主題,全方位展示非遺產(chan) 品的魅力。實踐表明,文明的賡續,既需要代代守護,也需要與(yu) 時俱進。處理好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繼承與(yu) 發展、保護與(yu) 利用的關(guan) 係,才能讓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曆史是文化的載體(ti) ,文化是曆史的血脈。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文化遺產(chan) 是一個(ge) 國家的底蘊所在。城市規劃建設,怎樣加強曆史文化街區保護,統籌好旅遊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保存好城市的曆史和文脈?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如何保留鄉(xiang) 土味道、鄉(xiang) 村風貌,讓人們(men) 記得住鄉(xiang) 愁?其實,保護好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就是守護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未來的希望。通過跨越時空的古今對話、人與(yu) 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們(men) 就能感受到“弦歌不輟”的傳(chuan) 承,激起“思接千載”的心緒,體(ti) 味“品類之盛”的生機,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還能再做一個(ge) 麵人冰墩墩嗎?”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出席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的摩納哥嘉賓被麵塑技藝深深吸引,相關(guan) 場景令人記憶猶新。剪紙、京劇臉譜、年畫、風箏、中國結……濃濃的中國味道,彰顯著中國文化的魅力。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中蘊含著一個(ge) 民族的精神基因,隱藏著“從(cong) 哪裏來,向何處去”的發展密碼。把珍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完整地留給子孫後代,推動遺產(chan) 資源融入社會(hui) 生活,就一定能讓承載著中華民族曆史記憶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精神力量。(盛玉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