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 如何更多惠及大眾?
時空觀察丨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保護 如何更多惠及大眾(zhong) ?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世界遺產(chan) ”包括:文化遺產(chan) 、自然遺產(chan) 、自然與(yu) 文化雙遺產(chan) (複合遺產(chan) )三個(ge) 大類。我國自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chan) 公約,截至目前,共有56個(ge) 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遺產(chan) 38處(文化景觀4處),世界自然遺產(chan) 14處,自然與(yu) 文化雙遺產(chan) 4處。
北京:古籍修複
用匠心守護文化遺產(chan)
古籍是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ti) 。北京雲(yun) 居寺珍藏著兩(liang) 萬(wan) 二千多卷明代紙經古籍和7000餘(yu) 塊清代禦製木經板。去看看這些古籍的修複成果。
近日,北京雲(yun) 居寺文物管理處與(yu)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合作組建的修複團隊,完成了雲(yun) 居寺第一期文物修複工作。本次修複工作曆時三年,共修複468冊(ce) 明代紙經古籍、500件清代禦製木經板。專(zhuan) 家介紹,古籍修複的主要目的是保護珍貴曆史文獻,延長其使用壽命。而不是單純追求書(shu) 籍修複後的完整和美觀。
國家圖書(shu) 館古籍館研究館員 張平:給古籍“續命”最優(you) 的方案就是最少幹預,修複過程還要“可逆”。往古籍上施加的材料可以把它取下來,不能說一勞永逸,後人想再修的時候對古籍產(chan) 生新的傷(shang) 害,這些都是不允許的。
位於(yu) 北京房山區的雲(yun) 居寺建於(yu) 隋末唐初,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nei) 珍藏有石經、紙經、木版經等3萬(wan) 餘(yu) 件館藏文物。接下來,雲(yun) 居寺將進行修複後的文物數字化采集,並繼續開展第二期古籍保護修複工作。
我國世界自然遺產(chan) 和雙遺產(chan) 保護狀況良好
在精心保護和維護之下,我國世界自然遺產(chan) 、自然與(yu) 文化雙遺產(chan) 總體(ti) 保護狀況良好,數量均為(wei) 世界第一。
我國的世界自然遺產(chan) 、文化和自然雙遺產(chan) 共18項,其中6項位於(yu) 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16項屬於(yu)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yu) 行動計劃》確定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地區,9項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這些遺產(chan) 有效保護了中華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地質遺跡,最優(you) 美的山嶽、森林、湖泊,最珍稀瀕危的生物物種。同時,18項遺產(chan) 地還保護了200多個(ge) 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眾(zhong) 多的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chuan) 統村落,為(wei) 當地帶來每年超過140億(yi) 元的旅遊直接收入。
目前,我國世界自然遺產(chan) 和雙遺產(chan) 主要是依托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自然保護地開展保護管理工作。近年來我國加大對自然保護地投入保護力度,我國世界自然遺產(chan) 和雙遺產(chan) 總體(ti) 保護狀況良好。
國家林草局自然保護地司副司長 嚴(yan) 承高: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谘詢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20年世界遺產(chan) 展望》對全球自然遺產(chan) 保護狀況的權威評估顯示,世界自然遺產(chan) 和雙遺產(chan) 中,全球整體(ti) 狀況處於(yu) “好”和“較好”的比例為(wei) 63%,中國比例為(wei) 89%,全球處於(yu) 危急狀況的7%,中國為(wei) 零,評價(jia) 報告顯示我國整體(ti) 保護狀況明顯優(you) 於(yu) 國際平均水平。
保護文化自然遺產(chan)
我國做了哪些努力?
曆史文化遺產(chan) 和自然遺跡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近年來,我國對於(yu) 文化自然遺產(chan) 的保護做了哪些努力?不斷加強的保護力度體(ti) 現了我國對於(yu) 文化自然遺產(chan) 保護怎樣的態度?來聽北京大學城市與(yu) 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副教授宋峰的介紹。
中國是世界遺產(chan) 堅定的支持者和維護者
中國積極參與(yu) 國際事務 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政府積極參與(yu) 國際事務,先後兩(liang) 次擔任聯合國組織的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的主席國。最近一次是去年承辦了在福州召開的第四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吸引多個(ge) 國家在中國設立二級機構的同時,支持中國專(zhuan) 家學者為(wei) 國際機構提供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
積極探索 強化遺產(chan) 地保護能力
各個(ge) 締約國保護世界遺產(chan) 都要依托於(yu) 本國的法律體(ti) 係,中國的各個(ge) 自然遺產(chan) 地依托現有保護地管理機構隊伍,依托於(yu) 國內(nei) 保護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同時結合各項不同層級的法律規劃,完善遺產(chan) 地的相關(guan) 工作,強化遺產(chan) 地的保護能力。
文化自然遺產(chan) 保護 如何更多惠及大眾(zhong) ?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的主題是“文物保護:時代共進、人民共享”。如何讓文物活起來,讓被保護的文化自然遺產(chan) 更多地惠及大眾(zhong) ?來聽聽專(zhuan) 家的分析。
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高層次精神文化產(chan) 品
第一個(ge) 層麵是保護好文化遺產(chan) ,保護好自然遺產(chan) 。保護好自然文化遺產(chan) 本身就是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了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產(chan) 品,提高了精神素養(yang) 。
統籌保護與(yu) 發展 惠及遺產(chan) 地百姓
在推動自然遺產(chan) 保護的同時,科學合理有效地引入遊賞、旅遊活動、科研展示,發揮遺產(chan) 地獨特的吸引力。將自然保護與(yu) 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引導遺產(chan) 地百姓加入保護工作,成為(wei) 遺產(chan) 的守護者,也能反向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