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科技賦能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研究 多學科研究成果豐碩

發布時間:2022-06-13 15:4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漢6月13日電 (記者 嶽依桐)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階段性成果新聞通氣會(hui) 13日在四川廣漢舉(ju) 行。記者了解到,在科技賦能下,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相關(guan) 的多學科研究成果豐(feng) 碩。

  據介紹,考古工作者采用顯微觀察,在出土的20餘(yu) 件青銅器、象牙表麵發現了紡織品賦存;發現4號坑灰燼層殘存紡織物及絲(si) 線痕跡,采用酶聯免疫技術發現4號坑灰燼層中有蠶絲(si) 蛋白。

  考古工作者還初步確定了4號坑灰燼層包含物類型,運用顯微觀察、高光譜和微納CT分析,初步判斷4號坑灰燼層沒有明顯分層;4號坑灰燼層中發現了竹亞(ya) 科、楠屬、闊葉樹材、棕櫚科、蘆葦、禾本科、甘藍、大豆、菊葉香藜、少量碳化稻等植物,其中竹亞(ya) 科占90%以上,該結果對研究四川盆地同時期環境具有重要意義(yi) 。

  考古工作者采用紅外複燒測溫方法得知4號坑灰燼層燃燒溫度為(wei) 400度左右;通過X射線探傷(shang) 、CT掃描等現代檢測技術,發現3號坑出土小銅人像采用芯骨鑄造工藝;發現玉管鑽孔方式分為(wei) 2類:對鑽,單麵鑽;孔道加工分為(wei) 2類:經過打磨,未經打磨。

  4號祭祀坑埋藏特征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研究表明4號坑填土與(yu) 生土、祭祀坑旁生土以及大棚外生土特征相近,均屬河流成因產(chan) 物;生土和填土母岩特征的一致性反映出提供沉積物來源的水係在源頭區並沒有發生過明顯的改道或更替。研究還表明4號坑底生土未遭受灼燒。

  從(cong) 氨基酸殘留含量和微生物活躍程度看,考古工作者發現各坑內(nei) 有機物質存在嚴(yan) 重降解,但仍然能檢測到豐(feng) 富的有機物質。其中,脂肪酸分析說明祭祀坑存在明顯指向動物脂肪的有機物證據。蛋白質組學檢測到黃牛、野豬蛋白質成分,結合商周時期祭祀特點,黃牛、野豬很可能被用作祭品。

  另外,分析結果顯示各坑土壤混合物中普遍存在青銅器Cu、Sn、Pb元素的流失和象牙皮殼殘渣。初步推測是祭祀區處在高濕度的埋藏環境,水作為(wei) 溶劑,擴散了祭祀坑內(nei) 的各種成分和遺存,包括有機物物質。為(wei) 研究器物腐蝕機理提供一些依據。

  基於(yu) 預防性保護的考古發掘現場應急保護體(ti) 係,考古工作者通過自主設計並與(yu) 相關(guan) 單位共同研發,集成了恒溫恒濕考古發掘艙、多功能考古發掘係統、應急保護平台、空氣智慧調控係統、文物保護綜合信息管理平台、環境與(yu) 土遺址監測綜合信息係統等科技設施設備,為(wei) 出土文物保護特別是有機質象牙保護提供了有效的溫濕度控製,效果明顯。

  除此之外,正在進行的多學科研究工作包括象牙表麵灼燒影響、玉器沁變分析、玉器玉料與(yu) 微痕分析、金箔成分檢測、青銅器金相分析、象牙古DNA分析等,成果陸續顯現。(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