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書香浸潤童心

發布時間:2022-06-13 16:39: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作者:魯文恭

  近期人們(men) 對兒(er) 童文學的關(guan) 注度較高。兒(er) 童文學中瑰奇的想象提醒人們(men) 以一種詩意、浪漫的眼光看待世界,感受世界的美好。其實從(cong) 兒(er) 童文學的創作者到出版者再到購買(mai) 者都是成年人,這就需要人們(men) 尊重孩子的選擇,同時引導正確的方向,為(wei) 兒(er) 童的成長構建起健康的文化生態。

  兒(er) 童文學中的純真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溫暖人的力量,但還需要拓展兒(er) 童文學的輻射半徑,其中既要有對真善美的追求,也要有對假惡醜(chou) 的批判,在寓教於(yu) 樂(le) 中熏陶心靈,實現精神的拔節。如果在文學作品中把曆史、社會(hui) 生活與(yu) 地域文化都真實地呈現出來,讓孩子感受生活的預演或者一種生活的可能,也是社會(hui) 價(jia) 值的體(ti) 現。這就需要作家以時代的視角審視傳(chuan) 統題材,並提出時代問題,從(cong) 內(nei) 容到形式探尋兒(er) 童文學新的發展可能。

  兒(er) 童文學具有啟蒙的功能,不能淪落為(wei) 一部分人牟利的商品,畢竟孩子在打開書(shu) 本的同時也是打開了通往另一個(ge) 世界的門。對兒(er) 童來說,要對曆史、生活都有所了解,可以通過閱讀了解世界的七彩斑斕、文化的博大精深、人性的多麵、生活的味道、語言的美好等,在孩子的心裏種下一顆探索世界的種子。

  兒(er) 童文學作品的文字、圖片都需要作家、出版人的精心打磨,否則就會(hui) 戕害孩子的心靈。伴隨著兒(er) 童文學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一些需要警惕的亂(luan) 象。受市場影響,一些人更多注重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社會(hui) 效益,導致劣質、不健康的兒(er) 童文學作品流入市場甚至課堂,不健康的價(jia) 值觀和行為(wei) 的誘導、常識性的錯誤等引起人們(men) 的廣泛關(guan) 注。兒(er) 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有著極高的可塑性,在模仿書(shu) 中行為(wei) 的同時也容易被不健康的童書(shu) 誤導。

  從(cong) 1909年孫毓修編的《無貓國》發表到1922年葉聖陶的《稻草人》問世,我國的兒(er) 童文學從(cong) 走向成熟,到如今的蔚為(wei) 大觀,雖然我國的兒(er) 童文學走過百年,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魯迅先生說:“葉紹鈞先生的《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的。不料此後不但並無蛻變,而且也沒有人追蹤,倒是拚命的在向後轉。”我們(men) 所能做的就是不讓這種失望上演。兒(er) 童文學有很多值得深挖的題材,這就需要整合社會(hui) 資源,吸引更多人投入到兒(er) 童文藝作品的創作中,助力兒(er) 童文學更加繁榮,以優(you) 質作品給孩子以精神的熏陶,讓兒(er) 童心靈的天空更加美好。(魯文恭)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