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館藏明清肖像畫精品50餘件(套)
中新網北京6月14日電 (記者 應妮)正在展出的“容曜丹青——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是從(cong) 館藏精品中遴選出明清肖像畫佳作五十餘(yu) 件(套),旨在持續展示明清時期中國肖像畫的藝術成就以及中國繪畫藝術的獨特魅力。
展覽由三個(ge) 單元構成,所選畫作題材涵蓋王室、名臣、名士、文會(hui) 、閨閣、女容等多個(ge) 方麵,對於(yu) 畫作功能意義(yi) 的闡釋係統、多元、深入。
王室名臣肖像畫寫(xie) 實為(wei) 主、以形寫(xie) 神,發揮著紀功、頌德、表行的作用;文人名士肖像畫集娛樂(le) 、藝術與(yu) 觀賞於(yu) 一體(ti) ,不僅(jin) 有表達個(ge) 人誌向與(yu) 雅趣的獨立像,亦有讚頌傳(chuan) 統倫(lun) 理與(yu) 美德的家族群像;記錄容姿的女性肖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的觀念覺醒,從(cong) 早期規箴教化目的轉向對女子美感的呈現。
此次展覽比較全麵地展示了明清肖像畫的內(nei) 容技法、時代背景、創作曆程與(yu) 相關(guan) 內(nei) 涵,令觀眾(zhong) 在觀賞畫作的同時,能夠具體(ti) 入微地從(cong) 中領略明清兩(liang) 代各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態、精神風貌、思想追求、信仰觀念和審美情趣,深入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政治、禮製、官製、藝術、風俗、服飾、審美等各個(ge) 層麵的豐(feng) 富內(nei) 涵。
在14日的媒體(ti) 開放日活動上,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朱萬(wan) 章介紹,肖像畫作為(wei) 圖像數據,為(wei) 後世留下了曆史人物的容貌形象,是珍貴的曆史記錄;肖像畫中服飾、裝束、陳設等,不僅(jin) 生動再現了當時各類文化製度,更反映了時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因而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hui) 史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他指出,明清時期,隨著社會(hui) 各階層對肖像畫的需求大增,推動創作隊伍壯大並促進創作水平提高。這一時期的人物肖像畫,在圖式和技法方麵產(chan) 生了顯著變化。與(yu) 唐宋元相比,明清肖像畫注重圖像的寫(xie) 實,尤其是到了清代中晚期,打破了傳(chuan) 統的人物寫(xie) 真方式,中西結合,加強透視,強化麵部肌理細節,使人物在比例和結構上更趨於(yu) 真實。
此外,清代有相當數量的文士介入肖像畫創作,導致寫(xie) 意精神的彰顯和注重,突出簡略與(yu) 神韻,是文人寫(xie) 意的體(ti) 現,是其時畫法與(yu) 審美觀念的嬗變。另一方麵,祭祀性和紀念性肖像畫的興(xing) 盛,又凸顯了肖像畫的民間性與(yu) 世俗化。正是在這種“雅”與(yu) “俗”、“寫(xie) 意”與(yu) “寫(xie) 實”的交替互變中,明清肖像畫得以取得超越以往任何時代的長足發展。透過這個(ge) 展覽,大抵可看出這種畫風遞變與(yu) 社會(hui) 功能演進的軌跡,並得以一窺明清肖像畫的曆史淵源、發展趨勢與(yu) 文化脈絡。(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