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立德樹人應是兒童戲劇的“美育”核心

發布時間:2022-06-16 10:45: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近日,教育部正式發布《義(yi) 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舞蹈、戲劇、影視”正式納入課程標準,凸顯了國家對“以美育人”教育理念的重視。在政府及有關(guan) 部門的倡導下,美育已經和德育、智育、體(ti) 育以及勞動教育並列成為(wei) 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門類中,兒(er) 童戲劇是既能體(ti) 現“美育特點”又能傳(chuan) 遞“美育精神”的藝術形式,這是因為(wei) ,美育的目標是通過培養(yang) 兒(er) 童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使其具備豐(feng) 沛的心靈和健全的人格。兒(er) 童戲劇具有體(ti) 驗性、啟發性、趣味性、遊戲性等特征,與(yu) 美育偏重精神內(nei) 涵的特質相契合,又與(yu) 美育培養(yang) 健全人格的目的具有內(nei) 在一致性,從(cong) 而使兒(er) 童戲劇可以更好地發揮其美育價(jia) 值。

  承擔社會(hui) 使命

  完善兒(er) 童人格

  縱觀兒(er) 童戲劇的發展,作為(wei) 近代“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chan) 物,其在發軔之初就與(yu) 育人使命和承擔社會(hui) 責任息息相關(guan) ,抗戰時期更是義(yi) 無反顧扛起民族救亡的大旗。當時湧現出一批優(you) 秀的抗戰劇作家,如葉聖陶、於(yu) 伶、董林肯等,他們(men) 創作出了一批兒(er) 童戲劇,彰顯出“與(yu) 蒼生共憂患”的社會(hui) 責任意識。可以說,百年來兒(er) 童戲劇一直把這種深刻的家國認同和曆史擔當深鑄在藝術品格裏。

  美育是美感教育,也有人認為(wei) 是審美教育,無論如何其根本在於(yu) “立德樹人”。兒(er) 童戲劇,尤其是紅色戲劇一直承擔著社會(hui) 責任,實現美育與(yu) 德育的融合。如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重點打造的《報童》《新安旅行團》《送不出去的情報》和《紅纓》等,通過烽火歲月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情節和視死如歸的革命先烈等來培養(yang) 和建構兒(er) 童的理想人格、高尚情操,為(wei) 實現國家富強、民族複興(xing) 奠定堅實基礎。

  當下,“立德樹人”就兒(er) 童戲劇而言,還有造就獨特個(ge) 性和完善人格的時代新使命。經典兒(er) 童戲劇《馬蘭(lan) 花》傳(chuan) 遞出的善良勤勞等傳(chuan) 統美德在人格完善上永不褪色;被反複改編重排的《國王的新衣》,讓孩子在歡笑聲中認識誠實的可貴;如夢似幻的《兒(er) 童奇緣》鼓勵孩子勇於(yu) 表達自我。這些劇目均是以美熏染人,以美引導人。還有上海兒(er) 童藝術劇場專(zhuan) 門為(wei) 自閉症、腦癱等特殊兒(er) 童引進的一係列沉浸式戲劇,如《暴風雨也不怕》《溫柔的巨人》和《可愛的農(nong) 莊》等,將“平等”概念植入孩子的內(nei) 心,每一個(ge) 人都可以做舞台上的主角。

  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推崇感性教育

  前已提及,美育是感性教育,即探索和延展與(yu) 理性相協調的豐(feng) 富的感性世界。美育重視人的心靈體(ti) 驗,中華民族有著豐(feng) 富的文化藝術成果和曆史積澱,能夠滋養(yang) 人的心靈。在這方麵,上海兒(er) 童藝術劇場在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上是一個(ge) 範本,該劇場開發了多個(ge) 傳(chuan) 統文化係列體(ti) 驗項目,如“寶貝愛中華”係列、“寶貝看非遺”係列和“寶貝來看戲”係列等,不但有反映藏族、苗族、蒙古族和哈尼族等民族文化的舞劇,還有布袋木偶、杖頭木偶、提線木偶和獅王爭(zheng) 霸雜技劇等展現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劇目;也有中國傳(chuan) 統戲曲如京劇、昆劇、越劇、河北梆子等劇目。這些劇目內(nei) 容豐(feng) 富,兒(er) 童不僅(jin) 可以觀賞,還可以近距離去體(ti) 驗。與(yu) 有故事邏輯傳(chuan) 統的兒(er) 童戲劇不同,上海兒(er) 童藝術劇場的這些係列劇目把“感覺”放在了“邏輯”之上,淡化了矛盾邏輯,回歸視覺美學,帶給兒(er) 童觀眾(zhong) 細膩又新奇的審美體(ti) 驗。以美育人、以美化人,這正與(yu) 美育對感性教育的重視相契合。

  拓展美育空間

  創新表達方式

  進入新世紀,信息時代來臨(lin) ,進一步展現了科技的力量, 為(wei) 兒(er) 童戲劇的發展提供了寬廣的空間,過去困囿於(yu) 道德衝(chong) 突的兒(er) 童戲劇已經難以滿足兒(er) 童成長發展的要求。拓展新的美學形式,創新表達方式,豐(feng) 富兒(er) 童的認知,已經成為(wei) 當前兒(er) 童戲劇的重要課題,美育必須擔當起新的曆史責任。一方麵,兒(er) 童戲劇要挖掘傳(chuan) 統文化藝術之美,實現以美育人;另一方麵,兒(er) 童戲劇要借助人工智能、機器視覺、5G和雲(yun) 科技等技術手段,創新兒(er) 童戲劇的表現形式。如兒(er) 童劇《嗨!大鯨魚》通過3D背景和燈光為(wei) 孩子們(men) 營造了一個(ge) 夢幻的海洋世界,舞台上各種神秘的色彩斑斕的魚兒(er) 遊來遊去,觀眾(zhong) 如同置身水下世界。《地心遊記》在舞台上再現了火山奇觀、地下岩洞、地下水流、螢火蟲洞以及地心大海、沙漠叢(cong) 林等豐(feng) 富多樣的地下景觀,還會(hui) 在觀看過程中營造漫天飛雪的效果。《浮遊直上,人類飛行夢》則以前沿視覺科技為(wei) 依托,將機械動力與(yu) 視覺享受結合起來,給兒(er) 童觀眾(zhong) 呈現飛機進化史。而《瑪麗(li) 糖果屋》則將科技從(cong) 視覺延伸到嗅覺,有4種不同氣味會(hui) 在演出中變化,讓孩子能感受到“森林”“海洋”等不同的味道。科技的進步使兒(er) 童戲劇正以一種超越的姿態,將內(nei) 容延伸到宇宙、海洋、地心等新的領域,開闊了他們(men) 的眼界,提升了人生境界,使兒(er) 童戲劇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一言以蔽之,美育督促當下的兒(er) 童戲劇創作以開放的視角、包容的心態去拓寬創作題材,豐(feng) 富創作風格,喚起兒(er) 童對生活的熱情、對生命的熱愛,給他們(men) 以美的引領、心靈的撫慰以及麵對世界多元化的胸襟。但兒(er) 童戲劇的“美育”核心和本質仍然在“立德樹人”,美育的目標是培養(yang) 兒(er) 童正確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世界觀、文化觀、審美觀,健全他們(men) 的人格,淨化他們(men) 的心靈,這才是美育的價(jia) 值所在。當前,大眾(zhong) 文化審美趣味的滑坡同樣影響到兒(er) 童戲劇,有的兒(er) 童劇一味追求視覺審美和娛樂(le) 效果,將舞台變為(wei) “兒(er) 童樂(le) 園”,或者為(wei) 博孩子們(men) 一笑,堆砌網絡惡俗用語,美醜(chou) 混淆。兒(er) 童美育的特殊性在於(yu) 審美主體(ti) 更加需要引導,因此,麵對當前的舞台亂(luan) 象,必須保持警惕並加以批判。(宋 敏)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