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畫讀史 明清時期這些肖像畫在民間也廣受歡迎
在中國傳(chuan) 統繪畫中,肖像畫又被稱為(wei) “傳(chuan) 神”“寫(xie) 照”或“寫(xie) 真”,是人物畫的一個(ge) 分支。繼“妙合神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之後,近期國博再次推出“容曜丹青——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以五十餘(yu) 件(套)館藏明清肖像畫佳作,解讀其藝術、曆史價(jia) 值與(yu) 審美傾(qing) 向。
明清兩(liang) 代有不少帝王勳貴的畫像傳(chuan) 世,尤以紀念性和祭祀性肖像居多。此類肖像畫多由職業(ye) 畫家執筆,寫(xie) 實為(wei) 主,以形寫(xie) 神,賦色鮮豔,畫麵布局嚴(yan) 謹,人物服飾隆重,注重刻畫像主的麵部特征,塑造威嚴(yan) 的儀(yi) 態,發揮紀功、頌德、表行的作用,流傳(chuan) 甚廣的明清皇帝朝服坐像即屬此類。《康熙書(shu) 房坐像》中的康熙皇帝麵容清臒,須眉花白,頭戴珠冠,身穿吉服袍,盤膝而坐,麵前三足案上攤著一本打開的書(shu) ,左右兩(liang) 側(ce) 形製一致的書(shu) 槅上陳設古玩器物和各類書(shu) 籍,彰顯其好學與(yu) 品位。此像也開啟了清代皇帝“讀書(shu) 像”題材,此後自雍正至鹹豐(feng) ,均有吉服讀書(shu) 、寫(xie) 字或作畫等形式的畫像存世,供皇室瞻仰緬懷。
與(yu) 前代相比,明清肖像畫注重寫(xie) 實與(yu) 個(ge) 性,能夠貼近像主的真實容貌特點,尤其到清代中晚期,不拘於(yu) 傳(chuan) 統的人物寫(xie) 真方式,中西結合,加強透視,強化麵部肌理細節,使人物在比例和結構上更接近真實。首次公之於(yu) 世的《明瑞像》可為(wei) 例證。明瑞為(wei) 清代乾隆時期名將、首任伊犁將軍(jun) ,年紀尚輕便立下赫赫戰功。畫中所繪明瑞麵容年輕,頭戴珊瑚頂官帽,插雙眼花翎,腰懸雁翎刀,側(ce) 身而立,雙手向後,呈現出一種十分生動的姿勢。此畫係明瑞的紫光閣功臣像(注:乾隆帝仿東(dong) 漢雲(yun) 台和唐代淩煙閣故事,命宮廷畫家為(wei) 有功將領繪製畫像)。常見名臣的紀念性肖像畫多為(wei) 正麵朝服坐像,而紫光閣功臣像皆為(wei) 全身立像,服飾多樣,人物姿勢突破了傳(chuan) 統姿勢類型,富有立體(ti) 感,更加靈活地表現了功臣們(men) 的勇武身姿,在形象塑造上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據故宮古代繪畫研究專(zhuan) 家聶崇正先生推斷,紫光閣功臣像臉部由西方畫家所畫,衣飾則由宮廷畫師繪製,各取所長,是清代宮廷肖像畫技法的中西大融合。
明清商業(ye) 經濟繁榮,對肖像畫的需求,從(cong) 往昔的王侯將相,擴散到民間,文人階層亦在其中。明清兩(liang) 代的文人階層不僅(jin) 在肖像畫形式和題材上有多種需求,更親(qin) 自介入肖像畫創作,將文人審美情趣融入其中,導致寫(xie) 意精神的彰顯,帶動了肖像畫畫法與(yu) 審美觀念的改變。
文人名士肖像畫集娛樂(le) 、藝術與(yu) 觀賞於(yu) 一體(ti) ,既有雅集、文會(hui) 等群像形式,也有行樂(le) 圖、待漏圖等表達個(ge) 人雅趣、誌向、品質的單人像。有別於(yu) 追求形似的匠人肖像畫,文人肖像畫更強調神采,突出氣質與(yu) 神韻,借此抒情言誌。雅集、文會(hui) 形式的題材喜用古代典故。明代李宗謨所繪《蘭(lan) 亭雅集圖》,以著名的蘭(lan) 亭修禊為(wei) 題材,將41位與(yu) 會(hui) 名士的形貌細致描繪,各具個(ge) 性,設色秀雅,生動再現蘭(lan) 亭雅集的盛況,展現出魏晉名士風度和風雅文化之美。清代孟之瑞《西園雅集》通屏畫以蘇軾、王詵等北宋文豪名士的西園聚會(hui) 為(wei) 題材,表達出對文人理想生活的向往:“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嫋,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le) ,不過於(yu) 此。”
文人士大夫的行樂(le) 圖常為(wei) 獨像,更具娛樂(le) 性。這些畫作側(ce) 重於(yu) 寫(xie) 意,或僅(jin) 僅(jin) 寫(xie) 人而不繪景,以服飾、神情、體(ti) 態、動作來塑造人物,如《孫無言畫像》和《惲南田畫像》;或以各類場景和道具,配合人物傳(chuan) 達更為(wei) 豐(feng) 富的信息,比如,將像主置於(yu) 軒閣或山林之中,以樂(le) 器、山水、樹石為(wei) 陪襯,塑造祥和安靜、雅致閑逸的氛圍,表達高潔超塵之誌趣。如《李德燿行樂(le) 圖》中,主人公席地而坐,隨意倚靠在書(shu) 匣上,背後有書(shu) 案和奇石,除此之外大量留白,畫麵雖簡潔,卻已營造出雅致的情境。《永忠行樂(le) 圖》則是另一番景致。永忠為(wei) 康熙帝十四子允禵之孫,多才多藝,不涉政治,終生在詩歌、書(shu) 畫、山水、禪道中縱情徜徉。畫中的永忠怡然倚在室內(nei) 臥榻上,周圍陳設清供、文玩、古琴、書(shu) 架,庭院有樹竹花草鶴鹿點綴,富麗(li) 精致亦不失幽靜秀美,反映了清代貴族文人的審美趣味。行樂(le) 圖往往在熟識的文士之間傳(chuan) 遞賞玩題跋,有互相標榜之意,其社交功能略似當下朋友圈的點讚評論,無形中再次擴大了文士肖像畫的內(nei) 涵與(yu) 價(jia) 值。
明清時期的紀念性和祭祀性肖像畫不僅(jin) 滿足了帝王名臣彰顯功德、垂範後世的需求,在民間也廣受歡迎。普通人家為(wei) 追念、祭祀祖先,多有祖容像,又稱祖宗像,通常設色華麗(li) ,服飾講究,由職業(ye) 畫師繪製,其形式、功能與(yu) 帝王名臣肖像畫是類似的。而文士題材的肖像畫開拓了肖像畫的表現形式、精神內(nei) 涵和藝術價(jia) 值,文士的生活誌趣、精神追求和社會(hui) 關(guan) 係得以呈現,中國傳(chuan) 統的人文精神得以表達,傳(chuan) 統的人物寫(xie) 真技法得以傳(chuan) 承。
此外,生活場景題材和女性題材的人物肖像畫在明清時期也得以發展。它們(men) 不僅(jin) 記錄下曆史人物的容姿,還直觀展示了各個(ge) 時代的服飾、風俗、陳設等,既是人物肖像,亦是文明圖像。觀者從(cong) 中還能領略到明清各階層的生活狀態、精神風貌。
(原標題:容曜丹青 品畫讀史)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栗河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