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高原現代農林產業領跑“致富路”
【解說】近日,在鮮水河畔,全國海拔最高的高原林木種質資源庫——甘孜州康巴高原植物園裏,各種高原特有的花卉植物在苗圃中茁壯生長。冬季的高原特別寒冷、幹燥,苗木成活率僅(jin) 為(wei) 30%-50%。經曆長期研究試種,在無數次失敗後,康巴高原植物園研究團隊找到了植物習(xi) 性和生長規律,成功探索出適合高原栽植的“凍土栽培法”,讓高原種植成活率達到80%以上。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成功栽植、移植高山杜鵑等20餘(yu) 個(ge) 品種的花卉植物。
【同期】甘孜州康巴高原植物園負責人 何行銘
把有些高原的一些特有(植物)物種,進入到低海拔地區,然後就是讓高原的一些花卉,美的一些花到處都能展示。技術就是大量的培育,對市政綠化,鮮花入戶這些都是大大提升它的經濟效益。有技術了以後,(當地村民)也可以進行苗木的培育,然後就是銷售苗木,這些都是可以增加(當地村民)的收入。
【解說】走進道孚縣八美鎮美德蔬菜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一盤盤嫩綠的萵筍幼苗惹人眼球。園區負責人王曉峰告訴記者,該園區流轉土地超4000畝(mu) ,主要種植三青萵筍、馬鈴薯、高原春油菜,並采用輪作倒茬、間作套作等多種方式發展生產(chan) 。
【同期】道孚縣美德蔬菜現代農(nong) 業(ye) 園負責人王曉峰
全方麵的一個(ge) 農(nong) 業(ye) 機械(化),從(cong) 播種到收割的時候實現全(現代)農(nong) 業(ye) 化,我們(men) 現在這裏已經達到80%了。把農(nong) 民慢慢從(cong) 播種到收割,培育成一個(ge) 職業(ye) 農(nong) 民的過程,然後當地(村民)參與(yu) 到裏麵,可以培育(村民)自己的合作社帶動社員,到地裏麵播種一點經濟作物。
【解說】數據顯示,通過不斷運用科技和引進人才技術,2021年該園區完成露地蔬菜種植5800餘(yu) 畝(mu) ,2022年完成露地蔬菜種植7700餘(yu) 畝(mu) ,實現年土地生產(chan) 效益2492.03元/畝(mu) ,高於(yu) 當地土地生產(chan) 效益113.88%。年均解決(jue) 長期固定就業(ye) 人員600餘(yu) 人,解決(jue) 臨(lin) 時務工人員6000餘(yu) 人。
在道孚縣溝爾普村盛煌番茄種植基地的5個(ge) 大棚裏,一顆顆鮮亮的小番茄掛滿枝頭,格外誘人。大棚內(nei) ,10多位村民忙著采摘小番茄,盛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負責人徐全傑在查看番茄根葉的生長情況。徐全傑說,番茄基地共計300畝(mu) ,19個(ge) 村以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土地入股,每年每村平均實現2.6萬(wan) 元分紅,同時滿足上百位當地群眾(zhong) 農(nong) 閑期間臨(lin) 時務工。
【同期】道孚縣盛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負責人 徐全傑
結合當地高原氣候特有的地區屬性,我們(men) 在這裏已經做了10年以上(現代農(nong) 業(ye) )了,然後就把這個(ge) (技術)形成了在(高原)這邊行之有效的一套完整的高原種植模式。每年來(產(chan) 業(ye) 園)這邊務工的人在80個(ge) 到100個(ge) ,利用農(nong) 閑的時候過來務工,每年增加的收入在3萬(wan) (元)到4萬(wan) (元)左右。
記者 呂楊 四川甘孜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