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與賑務:盛宣懷的晚清四十年》簡評
作者:袁為(wei) 鵬(上海交通大學曆史係教授)
盛宣懷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主要圍繞洋務實業(ye) 與(yu) 慈善賑災兩(liang) 件大事而展開。學術界對其洋務實業(ye) 活動及政治活動的研究早已汗牛充棟,但對盛氏生前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存有大量曆史資料的慈善賑災活動,則甚少留意。朱滸教授是國內(nei) 外少數對盛氏賑災活動進行長期研究的學者之一,他的新著《洋務與(yu) 賑務:盛宣懷的晚清四十年》是一本內(nei) 容宏富、頗具新意的力作。這本書(shu) 是作者近二十年來潛力鑽研的結晶,對晚清慈善賑災活動與(yu) 洋務運動的曆史及二者間的關(guan) 聯多有建樹,具有重要的學術價(jia) 值。筆者就個(ge) 人管見所及,對該書(shu) 的特點及學術貢獻,略作評介。
縱橫貫通,新見迭出。該書(shu) 以晚清賑災活動為(wei) 突破口,縱橫貫通,注重闡發不同曆史人物與(yu) 事件之間的聯係,突破了過去許多政治史、經濟史、社會(hui) 史研究學科分異、條塊分割的局限,對晚清經濟史和政治史上的一係列重大問題提出了頗具新意的論述和解釋。第一章“從(cong) 賑務到洋務”,通過對盛宣懷與(yu) 輪船招商局的早期籌辦問題的細致考證,厘清了辦理賑務與(yu) 盛宣懷的洋務事業(ye) 興(xing) 起的內(nei) 在關(guan) 聯,揭示出中國近代最早的一批洋務企業(ye) 家的產(chan) 生與(yu) 成長的具體(ti) 曆史過程,尤其是傳(chuan) 統工商業(ye) 人物是如何與(yu) 洋務官僚聯係起來的具體(ti) 方式、方法與(yu) 曆史過程,特別是近代以來廣東(dong) 商人與(yu) 江浙商人相互間之關(guan) 聯、衝(chong) 突,傳(chuan) 統商人團體(ti) 間逐步分化、逐步被新式商人替代的生動具體(ti) 的曆史過程。這一研究成果深化了以往學界對洋務運動的發生及中國早期資產(chan) 階級形成的研究。第二章“從(cong) 冏途到坦途”,揭示出光緒初年席卷華北的罕見自然災害——丁戊奇荒對清政府中央及地方財政所形成的巨大壓力,從(cong) 而造成洋務運動的早期頓挫。第三章至第六章,則通過對盛氏辦賑及參與(yu) 紅十字會(hui) 的籌建等曆程的詳細描述與(yu) 分析,生動再現了上海商會(hui) 組織成立前後複雜政治社會(hui) 生態環境及上海工商業(ye) 團隊及其領袖人物新陳代謝的曆史進程。第七章“從(cong) 落水到上岸”則是對辛亥革命之後盛宣懷如何利用辦理賑務來重獲人身安全及資產(chan) 的保全這一獨特經曆進行描述與(yu) 解讀。作者從(cong) 史料出發,通過細致的考證,燭幽闡微,對近代中國史特別是近代經濟史上一係列重大問題均有論及並提出新見,具有重要學術價(jia) 值。
史料翔實,考證嚴(yan) 密。該書(shu) 在資料的搜集與(yu) 運用方麵頗見功力。作者對盛宣懷的研究及其相關(guan) 檔案史料進行了全麵搜集、整理和利用。除了盛宣懷檔案之外,作者還大量使用新近出版的晚清人物的日記、檔案,如《鄭孝胥日記》《謝家福日記》及相關(guan) 檔案、沈敦和傳(chuan) 記與(yu) 相關(guan) 材料。另外,書(shu) 中對《申報》等近代報刊史料的運用也較為(wei) 充分。大量報刊報道在研究中得到使用,提高了研究的深度與(yu) 廣度。該書(shu) 史料豐(feng) 贍、翔實,對前人既有研究成果有比較充分的總結與(yu) 分析,從(cong) 而保障了結論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建立在紮實史料工作之上的史學創見。
該書(shu) 對史料的利用與(yu) 解讀亦相當細致而深入,突出的例證有二:一是對於(yu) 盛宣懷與(yu) 輪船招商局的早期籌辦問題的考證,作者不囿於(yu) 成說,於(yu) 不疑處有疑,步步設問,層層深入,通過豐(feng) 富的史料逐步呈現出曆史的本來麵目。二是關(guan) 於(yu) 張之洞、盛宣懷甲午戰後關(guan) 於(yu) 漢陽鐵廠的接辦問題,作者也多方搜集史料,提出獨到見解。尤其是對張之洞在與(yu) 盛宣懷談判的過程中究竟有沒有運用政治權力即以彈劾相脅迫這一曆來眾(zhong) 說紛紜的細節,作者在搜集並分析了大量相關(guan) 曆史證據的基礎之上,推斷這一細節不太可能,同時鑒於(yu) 相關(guan) 史料不足而留有餘(yu) 地,體(ti) 現了立論謹慎的良史之風。
內(nei) 容宏富,編排得當。這是一部內(nei) 容相當宏富的學術著作,從(cong) 時間上貫穿了盛宣懷的一生,涉及晚清政治、經濟、軍(jun) 事、社會(hui) 與(yu) 文化等多方麵問題,包含了洋務運動、戊戌維新、甲午戰爭(zheng) 、庚子事變,東(dong) 南互保、辛亥革命等幾乎所有近代中國最重要的曆史事件。涉及人物既包括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王文韶、翁同龢、鄭觀應、唐廷樞等著名政治經濟人物,也包括許多過去不太引人注目的人物,如謝家福、嚴(yan) 信厚、沈敦和等。要處理如此繁雜的人物與(yu) 事件,需要研究者具備紮實的學術功力並付出大量精力。
該書(shu) 的寫(xie) 作及內(nei) 容編排上,既按照傳(chuan) 統史學的方法和原則,按時間先後組織排序,又按照寫(xie) 作的具體(ti) 內(nei) 容分作不同的專(zhuan) 門章節,以點帶麵,多維度透視曆史人物多方麵的活動。各章節之間既在內(nei) 容上彼此獨立,又在時間上相互連續,渾然一體(ti) 。該書(shu) 既是一本討論深入的專(zhuan) 題研究性著作,又頗帶幾分傳(chuan) 統曆史人物傳(chuan) 記的色彩。細細品讀,或可感受到作者在曆史寫(xie) 作與(yu) 編撰方麵的用心及功力。
最後,筆者想提出幾點商榷與(yu) 建議。其一,在史料與(yu) 相關(guan) 學術成果的使用方麵,建議作者加強利用新近出版的有關(guan) 張之洞及其幕僚的若幹新的曆史資料。關(guan) 於(yu) 書(shu) 中盛宣懷與(yu) 張之洞在湖北實業(ye) 方麵衝(chong) 突與(yu) 合作情形的論述,引用範圍也可更加廣泛,尤其可以盡量使用更具原創性的專(zhuan) 題論文。其二,該書(shu) 關(guan) 於(yu) 盛宣懷辦理賑務與(yu) 洋務運動的認識,如果能夠進一步從(cong) 全球史的視角深入分析,特別是深入揭示日本等外部勢力對盛氏晚期政治經濟活動的影響,或許會(hui) 有更多突破。其三,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麵,如果在某些專(zhuan) 題上嚐試運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或手段,或許會(hui) 有新的發現。譬如,關(guan) 於(yu) 盛宣懷的人際交往及其交際圈子的演變,也許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研究與(yu) 呈現。新的研究方法可以豐(feng) 富對曆史過程的敘述與(yu) 呈現方式,並有可能發現一些有價(jia) 值卻易於(yu) 被傳(chuan) 統研究忽略的節點性人物、地點、時間、事件等因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