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開創首都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沿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北京篇】
努力開創首都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沿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之北京篇
“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nei) 容。”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係首都建設和發展,多次考察北京,以全新的戰略定位為(wei) 首都發展謀篇布局。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下,北京城市發展深刻轉型,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顯著,奮力譜寫(xi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建設一個(ge) 什麽(me) 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
2014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北京市的第一站來到前門東(dong) 側(ce) 的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考察的主題是全麵深化改革、推動首都更好發展特別是破解特大城市發展難題。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原常務副館長趙莉對當時情景記憶猶新:“總書(shu) 記詳細了解北京地理環境、規劃布局、功能定位等情況,問得很細。對於(yu) 人口過多、交通擁堵、房價(jia) 高漲、生態環境嚴(yan) 峻等首都發展存在的問題,他十分關(guan) 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建設一個(ge) 什麽(me) 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命題,作出係列重要指示:
——2014年2月,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指出解決(jue) 好北京發展問題,必須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戰略空間加以考量,以打通發展的大動脈,更有力地彰顯北京優(you) 勢,更廣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資源。
——2017年2月,在北京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的“牛鼻子”。
——2019年年初,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河北雄安新區、天津、北京,實地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情況,要求“推進北京中心城區‘老城重組’,優(you) 化北京空間布局和經濟結構”“高質量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
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下,北京步入大調整、大提升、大協同的發展新階段。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wei) “牛鼻子”,解決(jue) 北京“大城市病”問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wei) 首都發展的明確方向和重要使命。
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北京以減量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城市功能整體(ti) 提升:發布全國第一個(ge) 以治理“大城市病”為(wei) 目標的新增產(chan) 業(ye) 禁限目錄,2014年以來累計退出一般製造和汙染企業(ye) 約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ge) ,加快補齊便民服務設施……
北京城市空間布局和經濟結構得到優(you) 化提升,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更加優(you) 美,同時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向更高水平,交通一體(ti) 化加快建設,產(chan) 業(ye) 升級轉移、創新協作紮實推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建設城市副中心,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一環。”在2017年2月的北京考察中,總書(shu) 記來到大運河森林公園,眺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全貌。
如今,大運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框架徐徐拉開,昔日棚戶區變身運河商務區。2021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裏充滿著勃勃生機,湧動著幹事創業(ye) 的熱情。
北京下一步將繼續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加強與(yu) 津冀合作,以疏解為(wei) 抓手,以拓展腹地為(wei) 支撐,以一體(ti) 化為(wei) 路徑,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進而帶動形成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2019年春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zhong) ,沿草廠四條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風貌。他指出,老北京的一個(ge) 顯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men) 記住鄉(xiang) 愁。
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是一張金名片。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中,千年古都的保護、胡同百姓的生活都是首都發展的曆史重任和時代課題。
在北京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就北京曆史文化保護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的關(guan) 係,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強調“我們(men) 搞現代化建設,既要把這個(ge) 文化底蘊保留下來,又要讓胡同居民過上現代生活,要把二者結合好”。
2014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南鑼鼓巷,先後走進雨兒(er) 胡同29號、30號院。“這一片胡同我很熟悉,今天來就是想看看老街坊,聽聽大家對老城區改造的想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老城區改造要回應不同願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關(guan) 部門要把工作做深做細。
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北京加大老城區改造力度,創新改造方式。在部分老城區,居民可以自願選擇“去或留”,外遷出去的,住上了設施現代化的樓房;留住居民則利用騰退空間改善居住條件,裝配現代化廚衛浴等設施。
隨著老城保護和修繕整治的推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過的老城胡同已是舊貌換新顏。記者在雨兒(er) 胡同30號院看到,多年的違建已被拆除,地麵辟出綠地,院落恢複了青磚灰瓦、紅門、綠格窗的古樸樣貌。
2017年,北京啟動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3000餘(yu) 條背街小巷換了新貌;2021年3月,新修訂的《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為(wei) 保護北京老城風貌提供法治保障;同年《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發展規劃》獲批,明確了加強曆史水係保護與(yu) 恢複工作等重點任務……
“如今,‘水穿街巷’場景重現,曆史文化街區恢複性重建。北京老城保護工作一步一個(ge) 腳印。”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說,未來將以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為(wei) 契機,為(wei) 北京城市曆史文化遺產(chan) 繁榮發展注入新動力。
“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產(chan) ”
隨著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成功舉(ju) 辦,北京成為(wei) “雙奧之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運用好冬奧遺產(chan) 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明確要求:“我們(men) 要積極謀劃、接續奮鬥,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產(chan) 。”
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是世界性難題,也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十分關(guan) 心的議題之一。從(cong) 申辦到籌辦,再到順利舉(ju) 辦,5年5次考察,總書(shu) 記反複叮囑:“辦冬奧不是一錘子買(mai) 賣”“賽時需要和賽後利用相結合,不搞鋪張奢華,不搞重複建設”……
沿北京中軸線一路向北,坐落著國家速滑館“冰絲(si) 帶”。今年1月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指出“無論是新建場館還是場館改造,都要注重綜合利用和低碳使用,集合體(ti) 育賽事、群眾(zhong) 健身、文化休閑、展覽展示、社會(hui) 公益等多種功能”。
國家速滑館運行團隊主任武曉南說:“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為(wei) ‘冰絲(si) 帶’長期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men) 要把‘冰絲(si) 帶’打造成一個(ge) 城市體(ti) 育綜合體(ti) ,成為(wei) 中國冰雪運動發展的一張名片。”
如今,一座座冬奧場館已經拉開了“後奧運時代”的精彩序幕。北京延慶奧林匹克園區正式向公眾(zhong) 開放,首鋼滑雪大跳台成為(wei) “網紅打卡地”,“冰立方”原汁原味再現冬奧場景……“雙奧之城”北京為(wei) 奧運場館賽後利用提供“中國方案”。
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要求,北京通過籌辦冬奧會(hui) 帶動各方麵建設,努力交出冬奧會(hui) 籌辦和本地發展兩(liang) 份優(you) 異答卷。
聚焦冬奧會(hui) 和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北京延慶正打造國際滑雪旅遊度假勝地,建設群眾(zhong) 身邊的冰雪場地,促進冰雪與(yu) 旅遊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不少百姓在家門口實現了更高水平的就業(ye) ;北京首鋼園開展全民健身、體(ti) 育賽事、商業(ye) 文化活動,打造城市新地標;京張高鐵聯結起京張“一小時經濟圈”,京張體(ti) 育文化旅遊帶加快建設,全力打造文旅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北京幹部群眾(zhong) 正以時不我待、踔厲奮發的鬥誌與(yu) 精神,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切實轉化為(wei) 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努力開創首都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 記者駱國駿、孔祥鑫、吳文詡)(相關(guan) 報道見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