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畢業指揮棒”提前到大一,別讓其成為集體性焦慮

發布時間:2022-06-28 10:49: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唐偉(wei)

  “咱們(men) 專(zhuan) 業(ye) 保研對學分績點和加分有什麽(me) 要求?”“直接工作是考公務員還是事業(ye) 編更合適?”“我現在準備考研還來得及嗎?”……當被大一直係師妹詢問這些問題時,剛從(cong) 畢業(ye) 季中抽身的老師有些驚訝。這些“靈魂拷問”應該出現在大學“下半場”,如今卻困擾著許多大一學生。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為(wei) 457萬(wan) ,比2021年增長了80萬(wan) 人;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預計1076萬(wan) 人,創曆史新高。

  “畢業(ye) 指揮棒”提前,剛進入大學校園的新生就已經思考“畢業(ye) 之後幹什麽(me) ”此類的現實問題,其實有助於(yu) 他們(men) 從(cong) 入校就開始真正意義(yi) 上的“職業(ye) 規劃”,以及思考更長遠的“人生規劃”。

  受傳(chuan) 統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影響,“職業(ye) 規劃”意識薄弱和準備不足,使得年輕人在學業(ye) 和職業(ye) 規劃上存在很大的滯後性和被動性。以高考為(wei) 例,讀什麽(me) 學校,選何種專(zhuan) 業(ye) ,很多考生並未做好充分的準備,也未在潛意識中明確一個(ge) 清晰的方向,往往“考到何種程度就接受什麽(me) 結果”,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和隨機性,要麽(me) 就是由家長“包辦”,該升學時就升學,該畢業(ye) 時就畢業(ye) ,至於(yu) 畢業(ye) 後是考研還是考公,是繼續深造還是立即就業(ye) ,是在外地就業(ye) 還是回到本地,很多學生都顯得茫然而無所適從(cong) 。

  究其原因,還是職業(ye) 規劃的教育缺失所致。雖然國內(nei) 大學生在校園內(nei) 接受相應的求職和就業(ye) 類的培訓,不過這與(yu) 真正意義(yi) 上的職業(ye) 規劃還有很大差距。職業(ye) 規劃提前到大一就進行,可以促進激勵學生仔細思考自己究竟想做什麽(me) 和適合做什麽(me) ,在確定目標和比較優(you) 劣中找準位置。不過,若沒有相應的輔助和引導,這種提前傳(chuan) 遞的壓力會(hui) 導致集體(ti) 性的焦慮。

  學生在焦慮之下,無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更切合實際的選擇。比如,因為(wei) 室友們(men) 都在考研,所以自己也得跟著去幹;因為(wei) 很多人認為(wei) 到企業(ye) 不穩定,所以就一頭紮進考公的大潮中,從(cong) 一戰到二戰,甚至N戰,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持。趨同化的選擇,既影響了個(ge) 體(ti) 選擇的多樣化,也增加了社會(hui) 運行成本和個(ge) 體(ti) 壓力。

  從(cong) 這一點來說,“畢業(ye) 指揮棒”提前,若處理不好,會(hui) 不斷加劇畢業(ye) 焦慮形成惡性競爭(zheng) 。對此,需要學校和老師提供更專(zhuan) 業(ye) 的輔導,讓學生們(men) 能正確麵對和科學處置,如此才能重視而不焦慮,專(zhuan) 注而不盲目。(唐偉(wei) )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