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這批基建狂魔有多狂
當擺在麵前的設計圖紙有10多米高、一張張連起來大約90多公裏長,換作你,會(hui) 作何感想?
“這事怎麽(me) 就幹不成?再難也要破殼!”
兩(liang) 年前,一名叫張則鵬的年輕人剛到南海岸邊,麵對的是一片荒蕪灘塗和數萬(wan) 張圖紙。如何把藍圖變成現實,成了張則鵬和同事們(men) “要啃的硬骨頭”。
如今,這裏煉塔林立,一座現代化石化工業(ye) 園區在南海的波濤中屹立,這座世界級“煉化巨無霸”瀟灑昂起了龍頭。
這場“工業(ye) 奇跡”是如何誕生的?帶著對“超級工程”廣東(dong) 石化煉化一體(ti) 化項目的好奇,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和00後大學生朱齊家在最新一期的《中國青年說》節目中,撥通“南海熱線”,與(yu) 中國石油工程建設者們(men) “雲(yun) 端暢聊”,看看這批基建狂魔到底有多狂,揭開南海之濱“煉化巨無霸”的神秘麵紗。
“這是中國石油在廣東(dong) 地區建設的唯一一個(ge) 煉化項目,也是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PECC)廣東(dong) 石化項目部總經理侯可軍(jun) 的話語中,透著一股自豪。廣東(dong) 石化項目的建成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提高廣東(dong) 區域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具有重大意義(yi) ,將為(wei) 廣東(dong) 省實現“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戰略提供強勁助力。
挑戰無處不在
作為(wei) CPECC廣東(dong) 石化項目部區域三部副經理,張則鵬麵臨(lin) 的挑戰很多,最感頭疼的是高壓厚壁管道的焊接和無損檢測。如何讓施工質量頂得住高溫、強腐蝕以及相當於(yu) 2100米水深的高壓,而又不影響工期,張則鵬和同事絞盡腦汁。“這件事沒有任何可以參照的案例,我們(men) 隻能‘硬磕’。”張則鵬說。
最忙的時候,張則鵬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他和同事幾乎跑遍了廣東(dong) 省的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工程質量管理部門、項目質監站、監理單位和設計單位,找了數十位專(zhuan) 家對高壓厚壁管道的焊接和無損檢測進行論證。這個(ge) 最初誰看了都搖頭的難題,這群年輕人硬是用兩(liang) 個(ge) 月的時間磨出了一份各方都接受的方案,有效地縮短了工期。
挑戰無處不在。
CPECC第一建設公司廣東(dong) 石化項目部三聯合副經理周勇剛來項目的時候有點蒙:“原本需要8個(ge) 月才能幹完的活兒(er) ,隻剩下不到5個(ge) 月的時間,這怎麽(me) 幹?”
周勇負責建設煉油係統的“核心”裝置,如果要如期交工,需要700餘(yu) 台大型設備同時開工,可施工場地有限,大型設備根本施展不開,周勇撞上了職業(ye) 生涯中最難的“一張考卷”。
至今,他腦中仍裝滿了當時的場景。為(wei) 了攻克再生器、沉降器“兩(liang) 器”施工難題,在項目經理蘆建偉(wei) 帶領下,他們(men) 白天在現場忙施工,晚上坐在一起開會(hui) ,反複研討,甚至走在去吃飯的路上,一群人還擠在一起念叨,電腦裏的施工方案保存了十幾個(ge) 版本。最終,他們(men) 想到一個(ge) “製勝絕招”——模塊化施工方法。
“我們(men) 將原本零散的設備殼體(ti) 放到其他地方組裝,減少現場施工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時,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安全風險和質量管控難度,相較於(yu) 傳(chuan) 統施工模式,節約工期30%-40%。”周勇說。
智能建造的“大排麵”輪番上演
如何將一個(ge) 相當於(yu) 900多頭成年大象重量、立著堪比40多層樓高的“大家夥(huo) ”吊起來並成功就位?這個(ge) 問題砸出來時,嚇退不少人。
CPECC第一建設公司5000噸起重機作業(ye) 隊負責人宋明全沒有膽怯,反而興(xing) 奮地迎頭往上衝(chong) 。有人跑來問宋明全:“老宋,幹得成嗎?”宋明全來不及回答,帶著機組成員一頭紮進密密麻麻的方案中。
宋明全介紹說,廣東(dong) 石化項目重型設備多,單體(ti) 規模大,整個(ge) 工程吊裝超過千噸的設備就有26台,最重的抽餘(yu) 液塔吊裝重量4606噸,高116米,這在國內(nei) 同類工程中絕無僅(jin) 有。宋明全稱之為(wei) “職業(ye) 生涯難得一見的挑戰”。
經過多次實驗、開會(hui) 、調整,宋明全和團隊成員最終通過精密計算公式,創造性地將無線遙控技術運用到起重機上,運用智能技術解決(jue) 施工難題。
2021年4月17日,宋明全帶著“老夥(huo) 計”登場——世界最大5000噸門式起重機與(yu) 4000噸履帶起重機緊密配合,僅(jin) 用3.5小時就完成吊裝,一舉(ju) 刷新亞(ya) 洲最重塔器吊裝紀錄。
這樣智能建造的“大排麵”在廣東(dong) 石化項目中輪番上演。
麵對高壓厚壁管道的焊接難題,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代表團首枚獎牌獲得者裴先峰大展身手。相比過去手工焊效率低、成本高、質量不穩的問題,裴先峰推廣應用的自動焊焊接能直接提高工效6到15倍,安全高效,大大縮短了工期。
頂得住風雨鏖戰,才能拿下勝利之旗
廣東(dong) 石化項目建在南海之濱,這裏的天氣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在台風暴雨夾擊下,幹工程是一種什麽(me) 體(ti) 驗?
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一到汛期,項目各單位密切關(guan) 注汛情變化,加強重點部位和關(guan) 鍵區域隱患排查。當強降雨來臨(lin) 時,公司將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多方聯動,高效落實各項安全度汛措施。
極端天氣是工程建設的“天敵”。如何既不讓暴風雨拖累工程進度,又能保證安全施工?建設者們(men) 開始和“老天爺”鬥智鬥勇。在工地上待得時間長了,宋明全和機組成員已經摸清下雨的規律。每當大雨瓢潑而至,他們(men) 就躲在大型設備下,一邊刷天氣預報,一邊等雨停。“雨一停,我們(men) 就接著幹。”宋明全說。
大雨過後,濕熱的天氣同樣考驗著他們(men) 。周勇形容雨停後空氣中彌漫著的熱蒸汽,“天地間仿佛成了一座巨大的桑拿房,沒幾分鍾,衣服濕得都能擰出水”。
但叮叮咚咚的敲擊聲和大型設備運作的轟鳴聲從(cong) 來沒停下來。站在廣東(dong) 石化項目的“戰場”上,沒有一個(ge) 逃兵。
經過風雨鏖戰後,年輕的建設者拿下了屬於(yu) 自己的勝利之旗。作為(wei) 全行業(ye) 領先的“煉化巨無霸”,廣東(dong) 石化項目創造了上百項全國及以上紀錄:全球單套生產(chan) 能力最大的260萬(wan) 噸/年芳烴聯合裝置核心設備抽餘(yu) 液塔4606噸,為(wei) 亞(ya) 洲最重塔器;國內(nei) 最大420萬(wan) 噸/年蠟油加氫裝置兩(liang) 台加熱爐安裝,開創了中國石油首個(ge) 方爐整體(ti) 橇裝化安裝先河,煉油區龍頭裝置1000萬(wan) 噸/年常減壓蒸餾裝置電脫鹽罐,為(wei) 國內(nei) 同類最大單體(ti) 設備……
“你們(men) 是新時代石油人的驕傲,我為(wei) 你們(men) 取得的成績點讚、喝彩!”在1000萬(wan) 噸/年常減壓蒸餾裝置中交儀(yi) 式上,中石油廣東(dong) 石化分公司總經理周健說。這些年輕的建設者有屬於(yu) 自己的光榮與(yu) 夢想:“青春是奮鬥最好的季節,惟有奮鬥才能乘風破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溫維娜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