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今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啟動

發布時間:2022-07-04 15:36: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2022年離校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服務攻堅行動於(yu) 7月至12月啟動實施:將建立未就業(ye) 畢業(ye) 生實名台賬,完善實名幫扶機製,對有特殊困難的未就業(ye) 畢業(ye) 生製定“一人一策”幫扶計劃;鼓勵企業(ye) 吸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發布崗位信息;推動政策性崗位和公共部門崗位加快落地,擴展基層就業(ye) 空間……通過一係列舉(ju) 措,精心保障畢業(ye) 生的求職之路。

  日前,人社部印發通知,於(yu) 7月至12月啟動實施2022年離校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服務攻堅行動。未就業(ye) 畢業(ye) 生將獲得哪些幫助?如何獲取崗位信息?目前還有哪些就業(ye) 機會(hui) ?記者采訪了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

  完善實名幫扶機製

  離校未就業(ye) 畢業(ye) 生可獲得至少1次職業(ye) 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或就業(ye) 見習(xi) 機會(hui)

  高校書(shu) 記、校長“直播帶人”,向企業(ye) 推薦本校畢業(ye) 生;線上雙選會(hui) 、線下招聘會(hui) 接力舉(ju) 辦;簡曆導師、求職輔導員全程陪伴……今年以來,各地積極推動公共就業(ye) 服務進校園,各高校不斷創新幫扶措施,精心保障畢業(ye) 生的求職之路。

  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對未就業(ye) 畢業(ye) 生的就業(ye) 服務不會(hui) 斷線。一方麵,各省級人社部門將提早與(yu) 教育部門、高校對接,確保工作不斷檔。另一方麵,6月底人社部已開放2022屆未就業(ye) 畢業(ye) 生求職登記小程序,並同步開放線下求助渠道,未就業(ye) 畢業(ye) 生可在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地進行失業(ye) 登記或求職登記。

  各地人社部門接到信息後,將建立未就業(ye) 畢業(ye) 生實名台賬,完善實名幫扶機製。通過走訪摸排、數據比對等方式,摸清畢業(ye) 生的學曆專(zhuan) 業(ye) 、求職意向、服務需求等信息。對有就業(ye) 意願的未就業(ye) 畢業(ye) 生,將至少提供1次職業(ye) 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或就業(ye) 見習(xi) 機會(hui) ;對暫無就業(ye) 意願的,將做好狀態記錄,及時跟進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yu) 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ye) 家庭以及殘疾、較長時間未就業(ye) 等有特殊困難的未就業(ye) 畢業(ye) 生,各地方還將組織黨(dang) 員幹部、服務機構結對幫扶,製定“一人一策”幫扶計劃。

  “我們(men) 將為(wei) 其優(you) 先推薦崗位,優(you) 先落實政策,優(you) 先組織培訓見習(xi) ,及時提供專(zhuan) 業(ye) 化職業(ye) 指導服務,促進盡快就業(ye) 創業(ye) 。”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對確實難以通過市場就業(ye) 的,還將提供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

  對於(yu) 有誌自主創業(ye) 的畢業(ye) 生,也可獲得政策“大禮包”。畢業(ye) 生不僅(jin) 可以參加免費的創業(ye) 培訓,提升創業(ye) 能力,還可以申請創業(ye) 擔保貸款及貼息、稅收優(you) 惠、創業(ye) 補貼等政策,減輕創業(ye) 壓力。不僅(jin) 如此,各地由政府部門投資開發的創業(ye) 孵化基地也將向畢業(ye) 生敞開大門,提供開業(ye) 指導、項目推介、孵化服務等支持。

  高頻舉(ju) 辦活動發布崗位信息

  未就業(ye) 畢業(ye) 生較為(wei) 集中的地市級以上城市,每周至少舉(ju) 辦1次專(zhuan) 業(ye) 性招聘活動

  “各地正在抓緊落實社會(hui) 保險補貼、吸納就業(ye) 補貼、擴崗補助等政策支持,鼓勵企業(ye) 吸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以北京為(wei) 例,企業(ye) 招用2022屆本市高校畢業(ye) 生、簽訂勞動合同並參加失業(ye) 保險的,將按照每人15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擴崗補助;用人單位招用2022屆本市高校畢業(ye) 生,還將獲得最長不超過3年的社會(hui) 保險補貼。

  國有企業(ye) 帶頭發力。日前,國資委召開國資央企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專(zhuan) 題部署視頻會(hui) ,提出今年國資國企招收高校畢業(ye) 生人數要在去年基礎上有更大的增幅。在落實去年秋招、今年春招的基礎上,盡快集中啟動夏季招聘。

  會(hui) 議召開後,中交集團專(zhuan) 場發布了800多個(ge) 崗位,中廣核全麵啟動2022年夏季校園招聘,中國聯通、中國寶武也宣布啟動擴招活動,釋放了一批就業(ye) 崗位。

  崗位挖掘千方百計,信息發布也及時跟上。當前,百日千萬(wan) 網絡招聘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截至目前,已發布崗位需求超1000萬(wan) 人次。其中,黑龍江、浙江、山東(dong) 、廣西等省份均推出高校畢業(ye) 生專(zhuan) 場招聘,江蘇、江西、湖北等地組織優(you) 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校園,為(wei) 畢業(ye) 生推薦高質量、有針對性的崗位。

  例如,浙江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招聘大會(hui) ,聯動全省11個(ge) 地市,組織寧波銀行、杭州鋼鐵、浙江建投等1081家企業(ye) 提供崗位5191個(ge) ,提供智能匹配、線上洽談、直播招聘等服務。山東(dong) 高校畢業(ye) 生專(zhuan) 場招聘聚焦製造業(ye) ,組織了中煤工礦集團、山礦機械公司、萊恩光電科技公司等113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3200個(ge) ,並提供“一對一”職業(ye) 指導服務。

  “接下來,我們(men) 還將舉(ju) 辦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金秋招聘月、就業(ye) 服務周、中央企業(ye) 專(zhuan) 場招聘等活動,不斷為(wei) 畢業(ye) 生推送崗位。”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在活動形式方麵,將更加注重線上線下融合。一方麵,利用線上招聘平台,常態化發布崗位信息,廣泛應用直播帶崗、空中宣講、無接觸麵試等新模式,並加快崗位信息省級集中、全國聯網發布。另一方麵,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有條件的地方盡可能組織線下招聘活動。未就業(ye) 畢業(ye) 生較為(wei) 集中的地市級以上城市,每周至少舉(ju) 辦1次專(zhuan) 業(ye) 性招聘活動,每月至少舉(ju) 辦1次綜合性招聘活動。

  加快公共部門崗位落地

  力爭(zheng) 8月1日前完成中小學幼兒(er) 園教師招聘

  對於(yu) 畢業(ye) 生非常關(guan) 注的政策性崗位和公共部門崗位,各地區、各部門也正在推動崗位加快落地。

  目前,2022年“三支一扶”計劃正在有序實施中,計劃招募高校畢業(ye) 生3.4萬(wan) 名,比去年增加2000名。中央財政將按照一定的標準給予補助,地方財政進行相應配套。

  據介紹,在往年支教、支農(nong) 、支醫和幫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服務崗位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拓展了鄉(xiang) 村建設助理員、野生動植物保護員等服務崗位,擴展畢業(ye) 生到基層就業(ye) 的空間。

  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山西、江西、廣東(dong) 、貴州、四川等多個(ge) 省份發布了2022年“三支一扶”計劃招募公告,部分省份已經組織完成了考試。

  與(yu) 此同時,2022年“特崗計劃”也已經出爐,全國計劃招聘6.7萬(wan) 人。據介紹,“特崗計劃”招聘對象以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畢業(ye) 生為(wei) 主,鼓勵本科師範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應聘,可適當招聘高等師範專(zhuan) 科畢業(ye) 生。特崗教師服務滿3年,考核合格且願意留任的,按有關(guan) 規定落實工作崗位,連續計算工齡、教齡,不再實行試用期。

  “接下來,我們(men) 將聯合多部門聚合資源、深挖潛力、協同推進,積極開發各類基層就業(ye) 崗位,多渠道、多形式、多領域歸集發布一批適合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基層崗位。”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除了積極推動基層服務項目招募,人社部門也在加快推進事業(ye) 單位公開招聘工作。

  日前,人社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通知,各地要盡快啟動教師公開招聘工作,通過多種途徑廣泛推介招聘信息,倒排招聘報名、考試、考察、體(ti) 檢等時間表,在落實落細各項防疫措施、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招聘進度,力爭(zheng) 在8月1日前完成教師招聘任務。

  “對受疫情影響嚴(yan) 重的地區,我們(men) 將繼續落實部分教師‘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政策。”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在公務員方麵,2022年中央機關(guan) 及其直屬機構與(yu) 地方各級機關(guan) 公務員共計劃招錄11.6萬(wan) 名應屆生,比去年增加0.9萬(wan) 名。截至6月23日,已有超過60%的中央招錄機關(guan) 完成麵試;已有8個(ge) 省份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完成筆試。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