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促就業·全社會在行動④】人才公寓裏的“海歸”們

發布時間:2022-07-07 11:0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促就業(ye) ·全社會(hui) 在行動④】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我是蘇州人,很早就想來上海工作。這裏本土互聯網企業(ye) 多、發展機遇多,而且離家近。”在上海市長寧區通協路人才公寓見到卞湧文時,他剛結束一天的工作,“住在這裏特別方便,步行10分鍾就到公司,交通便利、環境好,鄰居相處也融洽”。

  回國一年,這個(ge) 熱情的江蘇小夥(huo) 對眼前正在鋪展的生活充滿期待。去年5月,他決(jue) 定回國,在繼續完成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學業(ye) 的同時,為(wei) 找一份心儀(yi) 的工作早作準備。

  卞湧文本科就讀於(yu) 江蘇大學,學習(xi) 農(nong) 業(ye) 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zhuan) 業(ye) ,學業(ye) 績點和語言能力都不錯,還代表學校參加過專(zhuan) 業(ye) 領域國際大賽。2020年1月,他獲得赴美攻讀工學碩士的機會(hui) ,專(zhuan) 注於(yu) 農(nong) 業(ye) 與(yu) 生物工程方向。

  “回國後,我一邊完成研究生課程,一邊參加麵試。我對智慧農(nong) 業(ye) 很感興(xing) 趣,喜歡琢磨技術,讀書(shu) 時就參加過互聯網項目相關(guan) 工作,所以把求職目標‘鎖定’在這個(ge) 方向。”卞湧文說,“去年下半年,投了不少簡曆,拿到了幾個(ge) 錄用通知。上海的留學生落戶政策和長寧區的安居政策吸引了我,我決(jue) 定選擇上海,加入這座我喜愛的城市。”

  卞湧文領著記者邊走邊看:“這間公寓,是根據長寧區針對留學回國(境)人才安居政策申請的。當時定了今年3月初來上海入職,可受疫情影響,不方便往返上海租房子。看到網上的推介,就在線上提交了材料,很快接到通知,拿到了公寓鑰匙,拎包入住。”

  讓卞湧文開心的是,公寓樓裏住著的年輕人有不少共同經曆,相處很愉快。房間簡潔舒適,樓裏還有健身房和公共空間,周末大家會(hui) 相約切磋廚藝,玩桌遊和劇本殺。長寧區還為(wei) 他們(men) 提供了最長12個(ge) 月、最高4.5萬(wan) 元的租金補貼。

  尤其令他讚歎的,是人才公寓的開放性——無論是否在長寧工作,哪怕一時沒找到心儀(yi) 的崗位,或者人還在海外,都可以申請人才公寓。對留學生來說,回國初期工作未必能很快落實,居住更是大問題,這樣實實在在的政策,解決(jue) 了不少人的後顧之憂。

  “有種被這座城市擁抱的感覺,妥帖、暖心。”卞湧文迫不及待地和學弟學妹們(men) 分享了這段求職和安居的經曆,引來一串點讚和谘詢。

  “為(wei) 了緩解海歸人才創新創業(ye) 初期住房需求,打破人才政策與(yu) 單位綁定的做法,我們(men) 製定出台了《留學人員回國(境)過渡期內(nei) 租住人才公寓專(zhuan) 項支持政策》。”長寧區人社局工作人員介紹,政策於(yu) 今年2月底發布後,引起人才和企業(ye) 的持續關(guan) 注,一批海外優(you) 秀人才報名申請,一大批企業(ye) 通過該項支持政策吸引延攬人才。截至6月中旬,首批100套房源已約滿。

  卞湧文告訴記者,落戶難、生活成本高,讓不少年輕人對上海“望而卻步”。這兩(liang) 年,上海接連推出留學生安居、落戶等政策,對大家吸引力很大。很多人都把上海視為(wei) 回國的“第一站”,過去幾個(ge) 月疫情中的上海“初體(ti) 驗”,雖有不便,但卻有更多溫暖,也堅定了留在上海發展的信心。

  今年6月,上海市人社局出台了人才特殊支持舉(ju) 措。像卞湧文這樣畢業(ye) 於(yu) 世界著名院校的留學回國人員,不需社保繳費基數和繳費時間要求,全職來上海工作後就可直接落戶。

  很快,卞湧文就將成為(wei) 一名“新上海人”了。他說,現在最想做的事,是順利通過公司的試用期答辯,然後,好好走一走上海的大街小巷。因為(wei) ,“我眼前的這座城市,正在努力打造年輕人的希望之城,讓我們(men) 住有所居,追夢有動力,圓夢有舞台”!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