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倏忽溫風小暑來

發布時間:2022-07-07 15:25:00來源: 農民日報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推著時節邁進了小暑節氣。此時,鬥指辛,當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大地即將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

  古人通過觀察,小暑有“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隨著小暑到來,熱風撲麵,避暑的蟋蟀躲到庭院的牆角下鳴叫,老鷹因地麵溫度太高而盤旋於(yu) 涼爽的高空。

  小暑時節,雨熱同期,天氣瞬息萬(wan) 變。由於(yu) 地麵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時常會(hui) 形成雷陣雨。這種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men) 稱之為(wei) “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很好地借喻這種天氣,寫(xie) 出“東(dong) 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把“晴”和愛“情”巧妙雙關(guan) ,別有一番意趣。

  經曆了緊張繁忙的夏收夏種,莊稼進入安靜的生長期。鄉(xiang) 間田野,豇豆、扁豆爬上了竹竿;絲(si) 瓜、苦瓜、黃瓜在瓜架上蕩著秋千;西瓜、甜瓜、哈密瓜藏在葉子下醞釀著滿腹香甜;高粱還是綠綠的,臉還沒有紅,玉米背了好多“娃娃”。“六月六,看穀秀。”小暑節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上主要是忙著田間管理。此時,南方的水稻正在拔節抽穗,急需施肥;北方的棉田也要整枝打杈;果園、菜園的看護與(yu) 采摘等,都免不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去辛苦。

  民間小暑習(xi) 俗有食新、曬衣物和書(shu) 畫、簪茉莉等,將夏日的氣質襯托得綽約多姿。

  小暑“食新”,北方是吃新麥磨的麵粉包的餃子;南方是嚐新米,第一茬早稻割回家,舂出白米,煮一鍋新米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表示對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此外,從(cong) 廣義(yi) 上說,“食新”也包括品嚐享受各種時令美食,如“小暑啜瓜瓤”,這個(ge) 時節,瓜果飄香,尤其西瓜清甜多汁,“下咽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清涼解暑;“小暑黃鱔賽人參”,此時的黃鱔體(ti) 壯肥腴,肉嫩鮮美,營養(yang) 豐(feng) 富。人們(men) 從(cong) 當令食物中汲取養(yang) 分,補充高溫帶來的身體(ti) 損耗。

  “六月六,曬紅綠。”農(nong) 曆六月六正值小暑前後,相傳(chuan) 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人們(men) 在小暑時節曝曬衣物和書(shu) 籍、畫卷等,據說可以更好地防黴、防蟲蛀。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古代文人雅士在寧靜中感受到了“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的愜意。而農(nong) 諺則告訴我們(men) :莊稼人也愛夏日,因為(wei) “小暑熱,果定結;小暑不熱,五穀不結”“伏天熱得狠,豐(feng) 收才有準”另是一番境界,滿滿的都是對豐(feng) 收的憧憬。(程天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