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數字化讓鄉村文化煥發盎然生機

發布時間:2022-08-02 10:57: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方寧

  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內(nei) 容和有力支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推動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加強農(nong) 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深入挖掘優(you) 秀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培育挖掘鄉(xiang) 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hui) 正氣,培育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nong) 民精神風貌,提高鄉(xiang) 村社會(hui) 文明程度,煥發鄉(xiang) 村文明新氣象。”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內(nei) 容,能夠有力促進鄉(xiang) 村文化樣態、文化產(chan) 業(ye) 等發展。我們(men) 要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大力推進鄉(xiang) 村文化數字化,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注入新動能。

  中辦國辦印發的《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傳(chuan) 承保護傳(chuan) 統村落民居和優(you) 秀鄉(xiang) 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鄉(xiang) 村特點,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鄉(xiang) 土氣息的鄉(xiang) 村風貌,防止機械照搬城鎮建設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一畝(mu) 方塘、一灣小溪,一片茶園、一壟稻田,一座石橋、一株古樹,一台社戲、一場“村晚”等,構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國鄉(xiang) 村文化圖景。進入5G時代,數字化應用可以將田園風光、鄉(xiang) 村古韻、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民俗活動等場景有效轉化成數字場景,用豐(feng) 富形式展現生機盎然的鄉(xiang) 村文化,實現時間與(yu) 空間跨越、虛擬與(yu) 現實融合。推進鄉(xiang) 村文化數字化,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實施鄉(xiang) 村文化資源數字化工程。比如,建設鄉(xiang) 村文化數字雲(yun) 平台、鄉(xiang) 村文化數字記憶館、鄉(xiang) 村數字檔案館和圖書(shu) 館等,將鄉(xiang) 村風貌、傳(chuan) 統技藝、民間風俗等搬上網絡雲(yun) 端。同時,借助多媒體(ti) 影視技術、多點觸控技術、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移動終端應用等,將鄉(xiang) 村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呈現,把更多深藏的鄉(xiang) 村文化資源呈現在手掌上,讓更多人能夠體(ti) 驗富有活力和創意的鄉(xiang) 村文化。

  推進鄉(xiang) 村文化數字化,需要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強農(nong) 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培訓。”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正在改變鄉(xiang) 村文化的生產(chan) 和消費方式,對豐(feng) 富鄉(xiang) 村文化生活、改善農(nong) 民精神風貌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當前,手機成為(wei) “新農(nong) 具”,直播帶貨成為(wei) “新農(nong) 活”。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廣泛運用雲(yun) 直播、短視頻等數字化手段,以鄉(xiang) 言鄉(xiang) 語表達鄉(xiang) 村鄉(xiang) 情、鄉(xiang) 風鄉(xiang) 貌,從(cong) “我被講”變成“我想講”“我能講”,成為(wei) 講述鄉(xiang) 村好故事、傳(chuan) 播鄉(xiang) 村好風尚、代言鄉(xiang) 土新文化的主角。鄉(xiang) 村文化的數字化也讓廣大網民特別是城市居民以更加便捷直觀的形式了解優(you) 秀鄉(xiang) 村文化,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休閑康養(yang) 、農(nong) 村電商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的蓬勃發展拓展了空間。我們(men) 要加強數字鄉(xiang) 村應用場景的宣傳(chuan) 和示範,提升農(nong) 民掌握數字技術的意願,推進農(nong) 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工作,同時引導企業(ye) 、公益組織等參與(yu) 農(nong) 民數字技能培訓,不斷提升農(nong) 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吸引各類人才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建功立業(ye) ,激發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以數字化賦能鄉(xiang) 村文化,需要相關(guan) 人才支撐。要尊重農(nong) 民意願,廣泛依靠農(nong) 民、教育引導農(nong) 民、組織帶動農(nong) 民,支持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投身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建設美好家園。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推動各類資源特別是文化資源向基層下沉。吸引和造就一批鄉(xiang) 土文化人才,強化人才振興(xing) 保障措施,匯聚起推動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強大力量。(方寧)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