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

發布時間:2022-08-02 10:49:00來源: 人民日報

  7月24日,由法國國家圖書(shu) 館舉(ju) 辦的“商博良的冒險:象形文字的秘密”特展閉幕。這一展覽旨在紀念古埃及象形文字破譯200周年,在3個(ge) 多月的時間裏吸引了大量參觀者,大家沉浸其中,流連忘返。展覽共展出近350件文物,從(cong) 商博良的研究筆記和手繪圖,到充滿神秘氣息的羅塞塔石碑拓本,再到特意從(cong) 盧浮宮借來的埃及法老木棺……展覽好似一部厚重史書(shu) ,呈現了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過程和方法,帶領參觀者循著這位“古埃及學之父”的腳步,走近令無數人著迷的古老文明。

  在展廳入口處,一部動畫短片向人們(men) 介紹了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圖文並茂的解析、生動形象的講解讓人在觀看時覺得讀懂象形文字似乎並非難事。然而,當你想向別人介紹它的發音和書(shu) 寫(xie) 邏輯時,卻發現並不容易。“古埃及象形文字兼具表音和表意,沒有任何標點符號,完全是另一種思維方式。”該展聯合策展人、古埃及曆史學家伊萊娜·維朗克解釋說。

  出生於(yu) 1790年的商博良從(cong) 小便對語言展現出極大的興(xing) 趣和熱情,並在大學時開始學習(xi) 拉丁語、希臘語、阿拉伯語、科普特語(一種采用希臘字母的古埃及語)等多種語言。不僅(jin) 如此,年輕的商博良還對埃及文明抱有巨大熱情。1806年,他在寫(xie) 給哥哥的一封信裏說:“我想對埃及這個(ge) 古老國家做更加深入的研究,而隨著我知識和閱曆的增加,這熱情將會(hui) 繼續增長……”

  這份對未知文化的激情推動商博良開始係統研究羅塞塔石碑。這塊公元前196年托勒密王朝時代製作的石碑出土於(yu) 1799年,高1.14米、寬0.73米、重達760公斤,石碑上雕刻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聖書(shu) 體(ti) )、平民文字(大眾(zhong) 體(ti) )以及希臘文書(shu) 寫(xie) 的同樣內(nei) 容的碑文。這是研究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重要史料,是揭開謎團的“鑰匙”。羅塞塔石碑現收藏於(yu) 大英博物館,本次展覽展出的雖是碑文拓本及石碑複製品,依然是明星展品,被參觀者們(men) 團團圍住,仔細觀看。

  已泛黃的石碑拓本上,可以明顯看到3種語言組成的上中下分層區域。基於(yu) 歐洲學界此前的研究,商博良起初認為(wei) ,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與(yu) 希臘文在內(nei) 容上是對應的,假如象形文字與(yu) 平民文字文本中的每個(ge) 符號表示一個(ge) 事物或概念,那麽(me) 符號數量應當與(yu) 希臘文文本中的單詞同樣多。但是很明顯,石碑上的希臘文和象形符號數量相差甚遠——希臘文隻有486個(ge) 單詞,象形符號卻有1419個(ge) 。因此商博良得出結論,不是所有的象形文字符號都獨立表意。

  商博良繼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王名圈”,即石碑上用橢圓形圈起來的一組象形符號,表明這是一個(ge) 法老或國王的名字。在商博良之前,英國學者托馬斯·楊曾解讀出石碑上多次出現的國王名字“托勒密”;1822年,商博良在菲萊方尖碑上也發現了“托勒密”的“王名圈”,由此推斷出石碑上另一個(ge) “王名圈”的意思,這些發現成為(wei) 解讀象形文字的關(guan) 鍵線索。通過對應這些專(zhuan) 有名詞,商博良歸納出象形文字中起到字母作用的符號,破解了很多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發音。

  由此,商博良證明象形文字是表意的和表音的,這些符號有些是字母,有些則是音節文字。例如,鴨子的符號可以指該生物,也可以代表發音sa。他編製出一份象形文字符號和字母發音對照表,例如禿鷹的符號發a的音,腿的符號發b,方框發p等,使人們(men) 能順利讀出建造埃及金字塔的法老胡夫的名字,也能破譯後來在墳墓中發現的《死亡之書(shu) 》。商博良的研究為(wei) 後人解讀古埃及文書(shu) 提供了重要工具。

  1822年9月24日,在《關(guan) 於(yu) 象形文字語音學的字母——給達希爾先生的信》中,年僅(jin) 32歲的商博良係統報告了破譯羅塞塔石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成果,揭開了象形文字的神秘麵紗,由此奠定了埃及學的研究基礎。此後,他並未停下對象形文字的深入研究,並致力於(yu) 挖掘與(yu) 古埃及曆史和世俗生活相關(guan) 的文化遺產(chan) 。隨後幾年間,商博良前往劍橋、佛羅倫(lun) 薩、那不勒斯、羅馬等地的博物館,不停抄寫(xie) 銘文、臨(lin) 摹石碑,收集了大量研究素材。1828年,商博良帶領一支聯合考察隊來到埃及,開展實地考察,為(wei) 期兩(liang) 年,從(cong) 而有機會(hui) 親(qin) 自驗證對象形文字所做的推論,許多考察成果被後人整理在1845年出版的《埃及和努比亞(ya) 的遺跡》文獻集裏。

  1832年,商博良因病去世,年僅(jin) 42歲。他把短暫的人生獻給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令沉默的文明發出聲音。“兩(liang) 個(ge) 世紀後,我們(men) 可以看到商博良研究的準確性,能感受到他的勇敢和熱忱。他讓古埃及象形文字重獲生機,也推動古埃及文明研究前進了一大步。”盧浮宮埃及文物部名譽主任吉耶梅特·安德魯—拉諾埃如此評價(jia) 。(劉玲玲)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02日 18 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