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經濟在應對困難挑戰中顯現強勁韌性

發布時間:2022-08-02 10:57: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王一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核心閱讀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通脹水平高企、滯漲風險明顯上升的背景下,我國經濟較快恢複,物價(jia) 保持基本平穩,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影響,實現企穩回升,成績來之不易。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成效持續顯現、宏觀政策效應進一步釋放,我國經濟有望持續穩定恢複,加快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國內(nei) 疫情多發散發,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科學指引下,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dang) 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有效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7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我們(men) 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dang) 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對經濟工作的決(jue) 策部署上來,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

  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影響,實現經濟企穩回升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經曆了較大幅度波動。1—2月主要指標明顯回升,實現良好開局。3—4月受新一輪疫情等超預期因素影響,經濟下行壓力陡然增大,4月份主要指標深度下跌。5月份以來,隨著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和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經濟逐步企穩回升。從(cong) 上半年看,我國經濟總體(ti) 保持恢複態勢,物價(jia) 基本平穩,就業(ye) 形勢好轉,國際收支保持穩定。上半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增長0.4%;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同比上漲1.7%,低於(yu) 全年3%左右的預期目標;城鎮新增就業(ye) 654萬(wan) 人,6月份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回落至5.5%,二季度以來逐月下降;外匯儲(chu) 備穩定在3萬(wan) 億(yi) 美元以上。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通脹水平高企、滯漲風險明顯上升的背景下,我國經濟較快恢複,物價(jia) 保持基本平穩,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影響,實現企穩回升,成績來之不易。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經濟企穩回升。麵對新一輪疫情衝(chong) 擊,我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動態調整優(you) 化防控措施,避免一刀切和層層加碼,疫情防控更加精準科學。同時,加大穩增長政策力度,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及時推出和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著力穩增長穩市場主體(ti) 保就業(ye) 。有關(guan) 部門和地方迅速出台配套政策,靠前發力、適度加力,擴大有效需求,打通堵點卡點,提振市場信心,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推動經濟加快恢複。

  加大保供穩價(jia) 力度,保持物價(jia) 基本穩定。為(wei) 應對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大幅上漲對國內(nei) 物價(jia) 的衝(chong) 擊,我國大力抓好農(nong) 業(ye) 穩產(chan) 增產(chan) ,加強糧食安全保障;加快煤炭優(you) 質產(chan) 能釋放,抓緊推動實施一批能源項目,加強能源保供穩價(jia) ,有效緩解輸入性通脹壓力,保持市場價(jia) 格基本穩定,與(yu) 美歐等西方國家通脹高企形成鮮明對比,充分體(ti) 現了我國的製度優(you) 勢。

  千方百計穩就業(ye) 保基本民生。針對疫情衝(chong) 擊帶來的就業(ye) 壓力,更加突出就業(ye) 優(you) 先。加強對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的政策支持,通過穩市場主體(ti) 穩就業(ye) 保基本民生。加大失業(ye) 保險穩崗返還、留工補助、留工培訓等政策力度,強化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服務,麵向農(nong) 民工擴大以工代賑,啟動就業(ye) 援助“暖心活動”。堅決(jue) 兜牢民生底線,大力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依法嚴(yan) 厲查處哄抬物價(jia) 等行為(wei) ,繼續上調基本養(yang) 老金惠及約2億(yi) 人,人民群眾(zhong) 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改善。

  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為(wei) 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複雜變化和疫情衝(chong) 擊等不利影響,及時出台外貿保穩提質的政策措施,幫扶外貿企業(ye) 應對困難挑戰,助力穩經濟穩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外貿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持續改善我國營商環境,落實新版外資準入負麵清單,外商直接投資增勢強勁。

  總體(ti) 上看,我國經濟在較短時間內(nei) 實現企穩回升,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成效持續顯現、宏觀政策效應進一步釋放,我國經濟有望持續穩定恢複,加快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

  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複仍需付出艱苦努力

  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我國經濟恢複的基礎還不穩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仍需付出艱苦努力。我們(men) 既要看到經濟恢複麵臨(lin) 的困難挑戰,更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努力築牢經濟持續穩定恢複的基礎。

  從(cong) 外部環境看,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通脹水平持續攀升。6月份美國CPI同比上漲9.1%,創40年來新高;歐元區調和消費者物價(jia) 指數(HICP)同比上漲8.6%,創有記錄以來新高。美聯儲(chu) 等主要經濟體(ti) 央行加大加息力度,加快縮表節奏,償(chang) 債(zhai) 壓力迅速增大,經濟滯脹和衰退風險上升。世界銀行最新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速至2.9%,比1月份預期低1.2個(ge) 百分點。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國際市場需求形成的收縮效應,不利於(yu) 我國擴大出口。主要經濟體(ti) 收緊貨幣政策也可能通過資本流動和匯率等渠道影響我國經濟金融穩定。

  從(cong) 國內(nei) 發展看,經濟持續穩定恢複麵臨(lin) 新的挑戰。一是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消費需求恢複仍需加力,投資回升動力需要進一步增強。二是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困難仍然較多。受能源原材料、用工成本上升和訂單不足影響,企業(ye) 盈利水平下降;接觸性服務業(ye) 恢複較慢,小微企業(ye) 經營仍麵臨(lin) 困難。三是經濟恢複的動力亟待增強。與(yu) 2020年疫情衝(chong) 擊後的情況相比,本輪經濟恢複的動力結構發生變化,平台經濟增勢減弱,出口擴張空間收窄,亟須培育新的增長點。四是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壓力增大。16—24歲人口城鎮調查失業(ye) 率有所上升,對消費需求恢複形成新的製約。五是價(jia) 格結構性上漲壓力增大。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對我國的輸入性影響逐步顯現,通脹壓力有所上升。此外,一些領域的風險逐步暴露,有效防範和管控風險的任務十分艱巨。

  盡管我國經濟恢複麵臨(lin) 多方麵困難和挑戰,但綜合判斷,我國發展仍具有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2020年以來,在應對疫情等重大衝(chong) 擊中,我國既積極推出有利於(yu) 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又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保持政策規模和力度合理適度,增大了政策回旋空間。我們(men) 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克服當前麵臨(lin) 的困難和挑戰,推動經濟運行盡快回歸正常軌道。

  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爭(zheng) 取全年經濟發展達到較好水平

  7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麵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著力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zheng) 實現最好結果。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以飽滿精神狀態開展工作。

  推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出台的時間還不長,有的政策還沒有完全落地,有的還有較大實施空間。保持宏觀政策調節合理適度,推動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還將釋放更大政策紅利、顯現更大政策效果。我們(men) 要加強宏觀政策調節,既重視短期政策效應,又關(guan) 注中長期效果;推動經濟穩定恢複,既加強逆周期調節,又預留跨周期調節的政策空間;推動經濟運行回歸正常軌道,既確保宏觀政策有力有效,又不能透支未來。要保持戰略定力,避免被短期指標變化牽著鼻子走。協同推進宏觀政策調節和深化改革,增強經濟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

  深入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當前,增加有效投資仍是加快經濟恢複的關(guan) 鍵。要繼續加大交通、水利、市政管網等基礎設施投資和民生補短板項目投資,有力有序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建設,鼓勵和吸引更多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積極拓展新的有效投資空間,適度超前布局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全國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項目資金要素保障,用好新出台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形成有效投資實物工作量。增強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落實落細促消費政策,引導商貿流通企業(ye) 、電商平台等向農(nong) 村延伸,促進消費加快恢複。

  深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越是麵臨(lin) 困難挑戰,越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用改革的辦法解決(jue) 發展中的問題。要繼續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優(you) 化營商環境。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進科技成果產(chan) 權激勵製度改革,加快構建數據基礎製度體(ti) 係,促進數據高效流通使用。在推動已出台的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舉(ju) 措落地的同時,積極推出一些提振市場信心的改革舉(ju) 措,出台支持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的具體(ti) 措施,鼓勵平台企業(ye) 參與(yu) 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

  加大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力度。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是促進經濟持續穩定恢複的重要保障。要加大穩就業(ye) 政策實施力度,堅持通過穩市場主體(ti) 穩就業(ye) 保民生,幫扶市場主體(ti) 紓解困難,擴大失業(ye) 保險穩崗返還、社保繳費階段性減免、擴崗補助等政策效應。鼓勵發展靈活就業(ye) 和新就業(ye) 形態,增強就業(ye) 彈性。持續加強糧食安全保障,大力提升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保持物價(jia) 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

  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我國數字化轉型正在從(cong) 消費領域向生產(chan) 領域擴展,先進的傳(chuan) 感技術、數字化設計製造、機器人與(yu) 智能控製係統等的應用日趨廣泛,推動製造模式發生革命性變革,生產(chan) 組織向網絡化扁平化平台化轉型,基於(yu) 工業(ye) 互聯網的產(chan) 業(ye) 生態加快構建。要加快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大對製造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支持。我國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要順勢而為(wei) ,支持其發展,加快培育綠色增長新動能。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