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把防汛重任牢牢扛在肩

發布時間:2022-08-04 16:08: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王 浩

  以雨為(wei) 令,聞汛而行。今年入汛以來,我國降雨量總體(ti) 偏多,主要江河編號洪水和中小河流洪水多發。各地區各部門全力以赴,密集會(hui) 商、滾動研判、及時預警、科學調度,層層壓實責任,各項舉(ju) 措“跑”在洪水前,有效應對了一場場洪水考驗。

  當前全國進入防汛關(guan) 鍵期,越是關(guan) 鍵時刻,越是要勇擔責、頂得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各有關(guan) 地區和部門要立足於(yu) 防大汛、抗大險、救大災,提前做好各種應急準備,全麵提高災害防禦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與(yu) 往年相比,今年汛期呈現新特點:北方一些流域有可能發生較大洪水,對多年未經曆洪水的地方是嚴(yan) 峻考驗;前期強降雨導致一些地區土壤含水量飽和,再遇降雨容易發生洪澇災害;一些地方旱情露頭,旱澇交織。麵對新挑戰,隻有做好萬(wan) 全準備,不折不扣落實防汛救災各項措施,才能有備無患。

  扛穩防汛重任,要始終繃緊責任之弦,不能有絲(si) 毫放鬆。從(cong) 過去的經驗看,隻要責任落得實,測、報、防、抗、救等舉(ju) 措環環相扣、一招不落,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就能得到有效保障。也要看到,有的地方入汛以來“躲”過暴雨洪水,僥(jiao) 幸麻痹情緒逐漸滋生;有的前期經曆多輪遭遇戰,存在鬆口氣、歇歇腳的想法;有的正在應對旱情,蓄水惜水,尚未做好旱澇急轉心理準備。各地既要有“圖之於(yu) 未萌”的科學預見,也要有“於(yu) 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寧可備而無汛,也要以舉(ju) 措的確定性應對汛情的不確定性。

  扛穩防汛重任,要堅持從(cong) 嚴(yan) 從(cong) 細從(cong) 實。此前,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通報了2022年全國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以及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點中型水庫、主要蓄滯洪區、重點防洪城市等防汛行政責任人和沿海地區防台風行政責任人名單。相關(guan) 責任人必須擰緊扣牢防汛責任鏈條,把工作部署、調度指揮、措施落實、跟蹤督辦、搶險救災等責任細化細分,做到守土有責,分級負責。有基層防汛幹部說:“看到氣象雲(yun) 圖上的雲(yun) 層覆蓋到責任區,馬上打起精神,著手各項準備工作。”隻要把各項工作做到前,就能有條不紊,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

  扛穩防汛重任,要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放在第一位。預警發布是防汛關(guan) 鍵環節,城市可以通過手機運營商實現預警廣泛覆蓋,一些偏遠村莊可利用喇叭、廣播等方式告知村民。對於(yu) 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洪澇易發河段周邊的群眾(zhong) ,防汛幹部應把功夫下在日常,提前規劃並公示轉移路線,預備好避險場所、生活必需品等。各項經濟社會(hui) 工作要考慮汛情變量,多想一步、做好預案。比如,針對上下班高峰時段的強降雨,應做好風險提醒、建議錯峰出行;針對地下通道和車庫、下凹式立交橋等易澇點,還應提前布置好搶險設備物資;針對旅遊景區山多水多的特點,應製定行之有效的應急預案。

  扛穩防汛重任,還應統籌好應急處突和長遠規劃。一方麵應著眼問題加快補上短板弱項,針對一些流域預報準確度相對較低的問題,加強水文監測站網建設,優(you) 化洪水預報模型,采取加密人工測報、應急臨(lin) 時測報等方式實現以測補報。另一方麵應著眼長遠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完善防洪工程體(ti) 係,提升水工程防洪調度水平,加強科技應用,久久為(wei) 功,夯實基礎。

  防汛救災關(guan) 係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關(guan) 係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hui) 安全、國家安全。堅持統籌發展與(yu) 安全,恪守致廣大而盡精微的辯證法,時刻保持迎戰狀態,我們(men) 一定能護江河安瀾,保家國平安。(王 浩)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