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論壇·溫故】禍幾始作,當杜其萌 疾證方形,當絕其根

發布時間:2022-08-09 16:0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溫故】

  作者:王海英(北京體(ti) 育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教授)

  2022年第10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文章《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談到“正確認識和把握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問題時,文章引用了“禍幾始作,當杜其萌;疾證方形,當絕其根”。這個(ge) 典故出自南宋提刑何坦的《西疇常言》(又稱《西疇老人常言》):“故禍幾始作,當杜其萌;疾證方形,當絕其根。諱亂(luan) 而不早治者,危其國;諱病而不亟療者,亡其身。”意為(wei) 杜絕禍患當於(yu) 其萌發之時,斬斷病根當於(yu) 其形成之際。若文過飾非、諱疾忌醫,則會(hui) 招致國危身亡。這段文字深刻表達了先民的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在悠久曆史中形成的獨特生存智慧。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常用矛盾要素的相成相生描述萬(wan) 物流變,從(cong) 而形成了動態的宇宙觀。《周易》作為(wei) 群經之首,講的就是宇宙人生的變易之理。在動態的宇宙觀中,陰陽、動靜、剛柔、天地、乾坤等矛盾要素並非不可調和的對立關(guan) 係,它們(men) 共同形成一個(ge) 統一整體(ti) 。在統一體(ti) 之內(nei) ,矛盾要素或相互依存、互為(wei) 成就,使事物保持穩定和諧;或此消彼長、物極致反,使事物發生轉化發展。這種理念使古人對矛盾雙方的發展趨勢保持足夠的敏感。《周易·係辭上》有言:“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變化者,進退之象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根據進退之象把握變化規律,根據變化規律主動因應變通,如此才能趨吉避凶、無往不利。所以君子要有見微知著、逢凶化吉的智慧與(yu) 能力。

  《周易》不僅(jin) 形象描述了整個(ge) 宇宙的運行法則,而且深刻揭示了人類曆史的發展規律。人類曆史同樣在矛盾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呈現出治亂(luan) 興(xing) 衰的發展軌跡。盛世無法久長、政權不斷更迭,這難免讓人心生憂慮。《周易·係辭下》即有感慨:“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憂患意識提醒為(wei) 政者要居安思危。孔子有言:“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luan) 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luan) ;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安危、存亡、治亂(luan) 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彼此相生轉化。所以君子要居安思危,不可安享太平。這也就是孟子的“生於(yu) 憂患死於(yu) 安樂(le) ”。

  憂患意識還要求治國安邦要以史為(wei) 鑒。為(wei) 政者要善於(yu) 從(cong) 曆史中吸取教訓,防微杜漸。《詩經》中有“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的反思,《戰國策》也講“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舊唐書(shu) 》更有“以史為(wei) 鏡,可以知興(xing) 替”的總結。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發展貢獻了卷帙浩繁的曆史文獻和思想文化典籍,從(cong) 《尚書(shu) 》到各種編年體(ti) 、紀傳(chuan) 體(ti) 、國別體(ti) 、斷代體(ti) 的史籍資料,無一不表明中華民族善於(yu) 記述總結和理性反思,具有異常深厚的曆史意識。這種曆史意識使我們(men) 在長期的經驗積累中,形成以史為(wei) 鑒、知古鑒今的曆史洞察力。

  基於(yu) 曆史反思所形成的憂患意識,並非對社會(hui) 發展持有悲觀態度。相反,它內(nei) 蘊著中華文化麵對未來的樂(le) 觀精神。書(shu) 寫(xie) 曆史的真正目的在於(yu) 積累經驗、吸取教訓,在合理的價(jia) 值選擇中通向未來。隻有對未來有所期許的民族,才能從(cong) 未來的應然視角總結曆史、反思當下,才能夠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因此,深厚的曆史意識一定表現為(wei) “曆史—現實—未來”的融會(hui) 貫通。憂患意識就是在未來目標的觀照下,敏銳洞察現實生活的矛盾變化,主動應對可能發生的危機風險。所以憂患意識最終落實於(yu) 麵向未來的抉擇與(yu) 行動。這顯然是一種麵對變化的現實和不確定的未來,主動作為(wei) 、負荷擔道的入世精神與(yu) 淑世情懷。

  我們(men) 黨(dang) 在內(nei) 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統籌發展與(yu) 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麵對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嶄新征程,我們(men) 更要做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lin) 深淵”的自覺和“一葉落而知秋”的敏銳,在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問題上勇於(yu) 擔責、迎難而上、砥礪前行,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從(cong) 容應對各種複雜局麵和風險挑戰,向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光輝彼岸破浪前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