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曄:不止“李白+莫言”,中國文學如何多元“出海”?
中新網8月9日電 據南美僑(qiao) 報網報道,60年前發生在拉丁美洲的一場“文學爆炸”讓馬爾克斯等一批拉美作家作品享譽世界,拉美文學自此被納入以西方為(wei) 中心的世界文學體(ti) 係。包括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內(nei) ,“文學爆炸”的熱風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當代文學創作。
拉美文學熱的餘(yu) 波:新譯版《百年孤獨》
2014年,在哥倫(lun) 比亞(ya) 的麥德林,北京大學西葡語係副教授範曄做了一場題為(wei) “魔幻現實主義(yi) 在拉美和中國”的講座後,收到了許多素不相識的聽眾(zhong) 送的禮物。
“一位大嬸說她家的甜食店就叫“番石榴飄香”(與(yu) 馬爾克斯訪談錄同名),一定要給我嚐嚐這番石榴糕,還有人送我珍貴的馬孔多(《百年孤獨》中虛構的小鎮)紀念銀幣。”說起這些,範曄至今感懷不已,“既感且愧,不知自己微不足道的工作是否配得上這一番深情厚誼。”
同當地的聽眾(zhong) 一樣,大多數中國讀者因為(wei) 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認識了譯者範曄。2011年,該小說的第一個(ge) 獲得正式授權的中譯本問世,上世紀80年代發生的“拉美文學熱”再次生發出新的能量。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多次表示受到馬爾克斯的影響,更加壯大了這部經典之作的聲譽,推動了中國國內(nei) 對拉美魔幻現實主義(yi) 文學的回溯與(yu) 研究。據出版方新經典文化2021年公布的數據,新譯版《百年孤獨》出版至今總銷量約1000萬(wan) 冊(ce) ,一度成為(wei) 拉美文學漢譯史上的現象級事件。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yi) 在中國的“純文學化”
近來有論者稱,中國是拉美之外受魔幻現實主義(yi) 影響最大的國家。這一切的發端要回到半個(ge) 世紀前的拉美“文學爆炸”。
據範曄介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古巴革命勝利後,人們(men) 將視線聚焦到拉美這片土地,當時的歐美出版界出版了一批包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略薩的《城市與(yu) 狗》等文學作品,在世界範圍內(nei) 引發了轟動。彼時,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內(nei) 部刊物《外國文學情況》拉美文學特輯將《百年孤獨》介紹到中國,稱其為(wei) “‘幻想文學’或‘魔術現實主義(yi) ’的新流派小說”。1979年,《外國文學動態》首次將拉美當代小說的特征譯為(wei) “魔幻現實主義(yi) ”,中國學界開始從(cong) 藝術特色角度評價(jia) 分析“魔幻現實主義(yi) ”。
直到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上半期,“走向現代化”成為(wei) 當時中國社會(hui) 的主流思潮,中國作家的心態轉向創新求變。加之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拉美文學獲得了世界範圍的認可,為(wei) 中國文壇帶來了勇氣和參照。更重要的是,正應“中國與(yu) 拉丁美洲如同血型相同一樣,交流起來不會(hui) 發生相斥反應”的願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yi) 與(yu) 中國“魔幻”傳(chuan) 統的審美契合,《百年孤獨》的著名開頭——“多年以後……”等種種魔幻現實主義(yi) 變體(ti) 開始出現在莫言、陳忠實等中國作家筆下。
自此,拉美魔幻現實主義(yi) 在中國引發了一場“拉美文學熱”。“學術界與(yu) 文學創作界都處於(yu) 研究熱潮中,同時進行著密切的互動和交流,其密度和強度放眼整個(ge) 外國文學傳(chuan) 播史都是不多見的。”範曄說。
然而,“一方麵是學術界強調立足本土的成功經驗和定義(yi) 性特質,另一方麵卻是創作界在實踐中致力於(yu) 技術層麵的模仿和化用,還有一些研究者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yi) 視為(wei) ‘表現手段上的民族化和現代化’結合的成功案例,將之形塑為(wei) 本土題材加現代技巧的文化實踐。”範曄分析,“如此將寫(xie) 作技巧與(yu) 作品文本剝離,在某種程度上,預表了魔幻現實主義(yi) ‘純文學化’的走向。”
對此,範曄提醒,這種邏輯背後的“民族”與(yu) “世界”的二元對立,本身也可能是殖民意識形態構建的產(chan) 物。正如許誌強等學者的洞見,單純地將民族化的印第安及黑人文化視為(wei) 魔幻現實主義(yi) 基礎不免有所局限,跨國多元文化轉換所形成的“混合空間”才是魔幻現實主義(yi) 生成的淵藪。
不止“李白+莫言”,中國文學如何多元“出海”?
正如拉美文學在中國出版市場總難擺脫“魔幻現實主義(yi) ”的標簽,拉美讀者對中國文學的興(xing) 趣也未徹底擺脫“東(dong) 方主義(yi) ”式的獵奇視角。
長久以來,中國古典文學代表如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元雜劇等陸續走出國門,由西語世界享有盛譽的出版社譯介出版,譯本也可堪研學琢磨,《趙氏孤兒(er) 》還曾被西班牙知名劇團搬上舞台。現當代作家如沈從(cong) 文、張愛玲、錢鍾書(shu) 、王小波、麥家等的西文版作品也一度出現在西語國家書(shu) 店的顯眼位置,莫言有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成更不必說。範曄笑稱,“曾有人半開玩笑地總結,當前中國文學在西語世界的譯介是李白加莫言:李白代表的是古典文學,莫言代表的是現當代文學。”因此,如何呈現中國文學更為(wei) 豐(feng) 富多元的麵貌成為(wei) 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
對此,範曄認為(wei) ,文學作品付梓上市便兼具文化產(chan) 品屬性,除了文本自身,版權代理人或中介是影響流通的首要因素。“當年如果沒有詩人卡洛斯·巴拉爾這樣獨具慧眼的出版人看到了《城市與(yu) 狗》《三隻憂傷(shang) 的老虎》,沒有‘卡門大媽’這樣特立獨行的版權代理人嗅到了馬爾克斯的潛力,沒有格雷戈裏·拉瓦薩這樣允稱大家的譯者將《百年孤獨》呈現到英語世界,拉美‘文學爆炸’就是另一個(ge) 故事了。”
其次,要吸引對外輸出國“文化精英”階層的關(guan) 注,打破以歐美評價(jia) 體(ti) 係為(wei) 中心的桎梏。“就像七百年前的《趙氏孤兒(er) 》,拜漢學家雷林克之功,能讓二十一世紀的西語世界評論家發出感歎,他們(men) 前所未聞的紀君祥作品,足可以與(yu) 古希臘悲劇和莎劇相媲美。”
更為(wei) 重要的是堅定文化自信。“整個(ge) 世界都是阿根廷文學的傳(chuan) 統。”博爾赫斯的豪情在“爆炸”一代的作家身上完美展現。“他們(men) 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見證了,無論是古代美洲的璨爛文化,還是歐美風行的文學潮流,乃至遙遠東(dong) 方的秘響旁通,都能在自己的筆下融為(wei) 一爐,這種文化自信的強健胃口,海納百川、為(wei) 我所用的襟懷氣概,仍值得我們(men) 敬佩與(yu) 鏡鑒。”
近年來,中國政府支持的文學經典外譯項目如火如荼,中國和拉美始終保持著緊密的文化聯係。對於(yu) 未來,範曄十分篤定,“文學經典中往往蘊藏著一種語言文化中最為(wei) 精華的部分,而翻譯是文化交流互鑒的基礎和保障。以文會(hui) 友,文心相通,必能促進中拉民心相通。”(宋嶼/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