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化書寫偉大脫貧攻堅精神——評王華的長篇小說《大婁山》
作者:白 燁(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
仡佬族作家王華的長篇小說新作《大婁山》,既書(shu) 寫(xie) 了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動人故事,也表現出現實主義(yi) 文學的特有魅力。
寫(xie) 作《大婁山》這部作品,王華是成竹在胸、有備而來的。在脫貧攻堅決(jue) 勝階段,她曾深入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用數月的時間走村串寨,實地踏訪,接觸到許多一線的扶貧幹部,了解他們(men) 的工作狀況,體(ti) 驗他們(men) 的艱辛勞作。尤其是曾任晴隆縣縣委書(shu) 記的薑仕坤,以“晴隆羊”為(wei) 抓手,因地製宜探尋脫貧之路,使晴隆縣不斷改變麵貌,而他卻因突發心髒病不幸殉職的事跡,更使王華大受教益和深為(wei) 感動。這種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經曆和感同身受的體(ti) 驗,給她的創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在此基礎上,她調動自己已有的生活積累,發揮應有的藝術想象,創作出長篇小說《大婁山》。作品先在《民族文學》雜誌刊出,再由《長篇小說選刊》雜誌選載,又經眾(zhong) 多文學評論家、編輯家閱讀和提出意見,再經由作者進行較大修改後,由山東(dong) 文藝出版社正式推出。可以說,切身的生活經曆、厚實的生活積累、精心的文學打磨,共同鑄就了《大婁山》的豐(feng) 厚內(nei) 涵和文學品質。談到《大婁山》的創作,王華曾經說過,自己寫(xie) 過不少小說,有一些讓讀者哭過,但真的把自己感動得流淚的就是這部《大婁山》。情動於(yu) 衷而行於(yu) 言,這樣用情用意的作品,自然會(hui) 打動讀者。在我看來,《大婁山》的特色在於(yu) 它直麵現實有銳氣,忠於(yu) 生活有深度,並富有現實主義(yi) 的鮮明品格。
作為(wei) 生活形象化反映的文學創作,一個(ge) 基本的要求是真實。現實主義(yi) 文學更是要求按照生活本來的樣子去描寫(xie) 生活,並特別強調“細節的真實”。王華在《大婁山》的寫(xie) 作中,忠實地秉持了這些創作原則,把真實性既貫穿於(yu) 作品的主幹故事,又落實到敘述的具體(ti) 細節。於(yu) 是,人們(men) 就看到,“拖了全市脫貧攻堅後腿”的婁山縣的種種景象:碧痕村的赤貧戶張美鳳,她的丈夫因偷盜被判刑,腦子不靈光的兒(er) 子外出搞傳(chuan) 銷失聯。駐村幹部婁婁既要幫張美鳳走出貧困,還要想方設法幫她尋找不知身困何處的兒(er) 子。花河鎮的劉山坡,為(wei) 了爭(zheng) 得“貧困戶”的相關(guan) 待遇,從(cong) 鎮上返回山上的破舊老居,以撒潑耍賴的方式與(yu) 鎮幹部較上了勁……針對大婁山如此的種種難題,扶貧幹部、村鎮幹部們(men) “對症下藥”,苦下功夫,任勞任怨。年輕的花河攻堅隊副隊長李春光,麵對的事情已經夠多了,“但劉山坡的事卻像一窩刺叢(cong) 般套著他。他打開左邊,右邊還困著,等他打開右邊,左邊又被困住了”。他的這種尷尬處境與(yu) 兩(liang) 難感受,十分真實地披露了扶貧幹部的工作樣態與(yu) 心理狀態。作品裏寫(xie) 到麵對這些扶貧難題,縣委書(shu) 記薑國良與(yu) 各級幹部談心、交心,堅定自信的理念和入情入理的話語,或使他們(men) 打開心結,或使他們(men) 振奮信心。這裏,被幫扶的一方,有麵上的客觀狀況,有內(nei) 在的心理隱情;幫扶的一方,有工作中的具體(ti) 作為(wei) ,也有頭腦裏的思想活動。這種多維度的觀察與(yu) 揭示,使得作品在生活現實的真實基礎之上,平添了心理現實的真實,從(cong) 而使作品在真實性表現上富有一種立體(ti) 性,在實現全麵反映生活整體(ti) 性的同時,更使作品具有真實可信、打動人心的內(nei) 力。
《大婁山》在敘述感人故事、描畫生動細節的同時,還十分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是幾位扶貧幹部和縣委書(shu) 記薑國良,都以其鮮明而獨特的個(ge) 性令人欽敬。
作品裏寫(xie) 到的碧痕村第一書(shu) 記婁婁,因不幸殉職並未出場,但作品從(cong) 婁婁的繼任者龍莉莉和網友周皓宇的角度,側(ce) 麵細寫(xie) 了這個(ge) 默默奮戰在扶貧一線的女青年幹部的感人事跡。婁婁在大學畢業(ye) 之後,回到養(yang) 育自己的家鄉(xiang) ,帶領村民們(men) 創建苗繡工藝廠,並在就任第一書(shu) 記時不遺餘(yu) 力地幫扶張美鳳一家。龍莉莉從(cong) 婁婁留下來的工作日記裏,知曉了婁婁的一係列工作計劃與(yu) 設想,就以此為(wei) 工作參照,逐件完成婁婁未能完成的任務。而通過網絡結識婁婁的周皓宇,為(wei) 她的回鄉(xiang) 創業(ye) 所吸引,趕來苗寨見她,方知婁婁已不在人世,但為(wei) 婁婁的種種事跡所感動,依然留了下來,成為(wei) 碧痕村的扶貧誌願者。因公殉職因而始終沒有現身的婁婁,一直以她的方式深刻影響著別人,服務於(yu) 脫貧攻堅事業(ye) ,長存於(yu) 碧痕人的心裏,這樣的人物形象是獨特的。
薑國良在作品裏既是重要的串場人物,又是主角人物。但作者的用筆用墨,主要通過種種生活化的細節,把重心放在其領導藝術的展示和思想境界的揭示上,經由“人民性”的理念闡說和“大婁山羊經”的竭力推廣的兩(liang) 個(ge) 要點,寫(xie) 出了薑國良一方麵著眼於(yu) 做好扶貧幹部的思想工作,一方麵著手於(yu) 婁山縣的產(chan) 業(ye) 經濟發展,在兩(liang) 條主線上運籌帷幄、出奇製勝。一個(ge) 黨(dang) 的優(you) 秀基層領導幹部的初心與(yu) 使命、勇氣與(yu) 擔當表現得淋漓盡致。
脫貧攻堅的意義(yi) 在於(yu) 消除貧困、走向富裕,還在於(yu) 踐行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使命,把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思想落到實處,切切實實地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這樣深邃的思想如何在具體(ti) 的扶貧故事中予以揭示和體(ti) 現?《大婁山》有著很好的故事編織與(yu) 細節描寫(xie) ,使得作品在思想蘊涵上別有洞天。
為(wei) 了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讓他們(men) 真心理解和自願配合,扶貧幹部全心全意地撲在工作上,不畏艱辛地迎難而上,點對點地精準解決(jue) 問題,麵對麵地傾(qing) 心交換意見,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貧解困與(yu) 搬遷安置的繁難工作上,並且想到了各種方法,用盡了各種辦法。在此過程中,婁婁等一線扶貧幹部,因各種原因前赴後繼地犧牲在扶貧路上。他們(men) 以不負人民的信念,堅定不移的意誌,超乎尋常的努力,為(wei) 婁山縣脫貧攻堅的最後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也以此生動地詮釋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使命,形象地演繹了脫貧攻堅精神的精髓。
作為(wei) 消除貧困的曆史創舉(ju) ,作為(wei) 彪炳史冊(ce) 的人間奇跡,發生於(yu) 中國大地的可歌可泣的脫貧攻堅偉(wei) 業(ye) ,產(chan) 生於(yu) 脫貧攻堅實踐的偉(wei) 大脫貧攻堅精神,有理由在當代小說寫(xie) 作領域得到充分的書(shu) 寫(xie) ,留下曆史的影像,甚至成為(wei) 當下鄉(xiang) 村題材中最為(wei) 重要的題材與(yu) 主題。王華的《大婁山》在這方麵以直麵現實的姿態,正麵強攻的方式,深入開掘的勇氣,取得了突出成績,這是這部作品值得人們(men) 關(guan) 注的理由所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