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審美升華的青春書寫
作者:蘇米爾 仲呈祥
由劉惠寧、李少飛執導的電視劇《少年派2》於(yu) 2022年暑期檔在湖南衛視、芒果平台播出。《少年派2》以大學畢業(ye) 在即的四名青年人林妙妙、錢三一、鄧小琪、江天昊在青春道路上的憧憬、彷徨、挫折、奮起為(wei) 敘事主線,林妙妙的父母林大為(wei) 、王勝男夫婦重新擇業(ye) 、創業(ye) 之“重走青春路”的人生探索為(wei) 敘事副線,雙線交織,還涉及諸多代際衝(chong) 突、家庭矛盾的審美表達。創作者力圖以現實主義(yi) 精神與(yu) 浪漫主義(yi) 情懷結合的創作精神編織起一幅當代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hui) 生活的全景畫卷。
文藝作品培根鑄魂,既需要青春表達,贏得受眾(zhong) 歡迎,也必須引領社會(hui) 風尚。青春敘事對青年受眾(zhong) 情感共鳴性較強,也容易滿足“最大公約數”受眾(zhong) 的精神娛樂(le) 需求。《少年派2》主題歌中“擁抱這世界的美麗(li) ,去尋找前方的自己”兩(liang) 句歌詞,可以視為(wei) 作品的主旨凝練。但是,在擁抱世界美麗(li) 、尋找自己價(jia) 值的青春途上,絕非僅(jin) 有鶯歌燕舞、花團錦簇,現實中通往美好憧憬的道路往往布滿荊棘。青年人遭遇坎坷,應當如何直麵人生,從(cong) 而攻堅克難,開拓未來?《少年派2》不僅(jin) 滿足了大眾(zhong) 對於(yu) 青春年華、歲月美好的想象,也在引領廣大青少年受眾(zhong) 思考諸多嚴(yan) 峻現實問題,在《少年派2》實現“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道路上,其審美創作的成功經驗體(ti) 現了從(cong) “事之法天”到“定之勝天”再到“心之通天”的可貴的自覺追求。
一是“事之法天”。這是錢鍾書(shu) 先生在《談藝錄》中對文藝作品美學品位所界定的基本層次,即求真。這需要創作者以現實主義(yi) 筆觸深紮社會(hui) 生活的沃土,在宏闊的曆史與(yu) 現實生活中汲取創作養(yang) 分。《少年派2》並非隻展現了青春的絢麗(li) 多彩,以此來營造忘卻現實的虛幻烏(wu) 托邦,而是敢於(yu) 直麵現實人生的種種困境,試圖以影像方式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和力量。《少年派2》第一集就出現了一些青年人麵臨(lin) 的兩(liang) 大困境“焦慮”與(yu) “內(nei) 卷”。作品開篇,身處異國他鄉(xiang) 、長期焦慮而身患抑鬱症的錢三一,絕望地走向湖水深處,幸得燕虞迪拚命將其救出。另一邊,則是通過戲劇衝(chong) 突的設計來凸顯青年人大學畢業(ye) 後競爭(zheng) 激烈的“內(nei) 卷”現象:林妙妙臨(lin) 近畢業(ye) 時既違母命守己願沒有參加考研,又遭人設陷丟(diu) 掉了留在電視台的工作機會(hui) ;江天昊再次創業(ye) 失敗,隻能轉讓餐館;一心渴望在大城市開創演藝生涯的鄧小琪亦麵試失敗,隻能聽從(cong) 母親(qin) 安排而回到江州老家。這些衝(chong) 突的設計絕非空中樓閣,而是對現實中許多青年人精神焦慮、社會(hui) 競爭(zheng) 壓力較大等真實問題的提煉與(yu) 創設,因此,更容易引起廣大青少年的關(guan) 注與(yu) 共鳴。“事之法天”這個(ge) 層麵的“求真”絕非自然主義(yi) 的摹寫(xie) ,而是通過對現象共性與(yu) 角色個(ge) 性相融合,實現典型塑造。譬如,該劇女性形象塑造富有時代的典型特征。王勝男這一形象人如其名,巾幗不讓須眉,曾因丈夫林大為(wei) 換工作沒有與(yu) 自己商議而毅然離婚,在子女教育問題上相較於(yu) 林大為(wei) 則處於(yu) 主導地位,這是當代女性權利意識提升在家庭觀上的映射。同樣,鄧小琪毅然選擇能夠為(wei) 自己帶來更高精神價(jia) 值的話劇表演,這體(ti) 現出當代青年女性在職業(ye) 觀上自主性之強化。當然,由“事之法天”滿足受眾(zhong) 對真實感的共鳴還隻是文藝作品審美的基本層次。
二是“定之勝天”。根據錢鍾書(shu) 先生的觀點,在“事之法天”的基礎上,審美創造應當追求“定之勝天”,即對“事之法天”呈現出的真實生活現象百態進行審美褒貶,進行道德是非評判以求其善。這是在滿足受眾(zhong) 需求、獲得情緒共鳴的同時,對大眾(zhong) 的一種精神引領。在《少年派2》中,就林妙妙作為(wei) 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e) 探索而言,從(cong) 她在“藍海風波”中受到惡性競爭(zheng) 者的利用,到“花膠事件”中沉著冷靜地調查出“差評師”真相,這些情節既是對企業(ye) 惡性競爭(zheng) 、網絡暴力現象的批判,也是對一名青年新聞從(cong) 業(ye) 者曲折式前進道路求善的表達。值得一提的是,《少年派2》的網台聯動播出增強了受眾(zhong) 的參與(yu) 程度。尤其是在芒果平台上,當作品情節發展到林妙妙在實習(xi) 中遭人陷害,在情感上遇人不淑時,屏幕前的受眾(zhong) 以發送彈幕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人物遭遇的擔憂,以及對職場、情感中醜(chou) 惡行為(wei) 的批判。這是受眾(zhong) 通過沉浸於(yu) 故事世界而生發的真實感受,這種感受通過彈幕而匯集,形成了與(yu) 故事線索並行的“彈幕線索”,這條網絡傳(chuan) 播獨特的“線索”與(yu) 劇中人物的情感、命運形成共振。於(yu) 是網絡平台這一方虛擬的“客廳”成為(wei) 一座受眾(zhong) 表達道德評判的天然論壇,這使得“定之勝天”的美醜(chou) 褒貶、善惡評判在大眾(zhong) 的高度參與(yu) 中更具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
三是“心之通天”。在“事之法天”之求真和“定之勝天” 之求善的基礎上,還應追求“心之通天”,即求美,這是創作者的主觀審美理想與(yu) 客體(ti) 世界心物一體(ti) 、天人合一乃至萬(wan) 有相通的臻境。文藝作品不僅(jin) 要求真、向善,還要審美。從(cong) 孔子論述文藝的社會(hui) 功能時將“興(xing) 觀群怨”中的“興(xing) ”置於(yu) 首位,到清代王夫之對藝術與(yu) 非藝術界限之“或可以興(xing) ,或不可以興(xing) ,其樞機在此”的闡釋,都強調了審美“感興(xing) ”是文藝作品發揮社會(hui) 認知、教化、組織、疏導功能的先決(jue) 條件。熒屏創作需要“立象以盡意”,借助流動的審美意象使受眾(zhong) 獲得審美“感興(xing) ”,方能實現好文藝的社會(hui) 職能。在《少年派2》中,鄧小琪排演的《浮士德》作為(wei) 世界戲劇史上的經典之作,講述了浮士德在理性衝(chong) 動與(yu) 感性衝(chong) 動交鋒下探索人生意義(yi) 與(yu) 社會(hui) 理想的傳(chuan) 奇故事。戲劇中浮士德的人生探索正是對《少年派2》中四個(ge) 青年人和林大為(wei) 夫婦等芸芸眾(zhong) 生人生探索的哲理化隱喻,戲中戲的設置增添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虛實相生之美。林大為(wei) 與(yu) 王勝男為(wei) 身患絕症的劉工和其他患者舉(ju) 辦文藝活動,這本身體(ti) 現出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優(you) 秀品格,也折射出人物身上敬畏生命、美善相濟的精神光芒。醫院往往是文藝作品中一方特殊的敘事空間,這裏上演的生離死別更能激起人物對於(yu) 生命價(jia) 值的深度思考。劇中劉工為(wei) 畫展準備的“四季”,正是對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審美化隱喻。劉工沒有完成畫作便溘然長逝,使王勝男深受觸動,決(jue) 定繼續為(wei) 患者們(men) 舉(ju) 辦文藝活動,激發他們(men) 治療疾病的信心與(yu) 生命的活力。在“四季”畫展策劃中,劇中人物的思想獲得了淨化,屏幕前受眾(zhong) 也得到了啟迪。這便是一種人生的成長,而屏幕內(nei) 外的審美共振完成了一次關(guan) 於(yu) 生命與(yu) 成長的美學托舉(ju) 。熒屏由此而營造出一種萬(wan) 有相通的高遠的人生意境。
正是由於(yu) 《少年派2》努力自覺地實現兩(liang) 個(ge) “結合”,有著更高層次的美學追求,我們(men) 也因此對《少年派》抱有更多期待。《少年派2》如果能夠強化“家國一體(ti) 化敘事”,至少將某個(ge) 青年人形象的個(ge) 人追求與(yu) 國家使命實現更緊密的結合,也許能夠更好地夯實作品的曆史感與(yu) 厚重感。從(cong) 曆史經驗來講,那些能夠經受住觀眾(zhong) 與(yu) 時間雙重檢驗的“青春”影像,在抒寫(xie) 個(ge) 人心靈史的同時,都折射出了那個(ge) 時代的國家曆史變遷。前幾年堪稱“現象級”的熒屏佳作《大江大河》《希望的大地》講述了古老的中國大地被改革春風再次喚醒之際,上世紀80年代的青年群體(ti) 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乘風破浪、披荊斬棘的人生經曆。今天的青年人依然能夠在這些影像中獲得曆史的青春回響。我們(men) 期待《少年派》係列未來以青春的姿態為(wei) 時代立傳(chuan) 、為(wei) 曆史存真、為(wei) 社會(hui) 明德,從(cong) 而更好地發揮出新時代青春題材文藝作品以文化人、以藝通心、以美塑像的職能。
(作者蘇米爾係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講師,仲呈祥係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