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瑪納斯:從馬背上到電腦前,我們如何守護千年後的你?

發布時間:2022-08-12 11:07: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劉越)你聽說過“瑪納斯”嗎?一千個(ge) 人眼中有一千個(ge) “瑪納斯”——信仰者眼中的它是柯爾克孜族千年前的先祖,吟遊詩人將它唱成韻律獨特的歌謠,學者說它是恢宏磅礴的英雄史詩,藝術家則把它視為(wei) 民間文學的瑰寶……

  那麽(me) ,到底什麽(me) 是“瑪納斯”呢?

  “瑪納斯” 一個(ge) 英雄 一部史詩

  浩瀚沙海,綿延山川,雄鷹掠過白樺林,牛羊橫臥綠草場,清澈湖泊,白色氈房,勇士和少女圍著篝火翩翩起舞,烤肉滋滋作響,瓜果十裏飄香。

  這裏是新疆,‘瑪納斯’流傳(chuan) 的地方。

  “《瑪納斯》既是整部史詩的統稱,也是史詩第一部主人公的名字。”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瑪納斯》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依斯哈別克·別先別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瑪納斯文化源遠流長,應運而生的史詩篇幅浩瀚、規模宏大,唱本長達幾十萬(wan) 行,分為(wei) 八個(ge) 部分:《瑪納斯》《賽麥台依》《賽依鐵克》《凱耐尼木》《賽依特》《阿斯勒巴恰—別克巴恰》《索木碧萊克》《奇格泰》。”

  最初的“瑪納斯”是一名千年前的英雄人物,他及其七代子孫率領柯爾克孜人民多次征戰,反抗外來侵略者,並帶領人民群眾(zhong) 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因此,柯爾克孜人民以他為(wei) 題材,在古代神話、傳(chuan) 說、歌謠和諺語等民間文學的基礎上,創作出了這部震撼人心的偉(wei) 大英雄史詩《瑪納斯》。

  《瑪納斯》史詩雖然到19世紀才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關(guan) 注,但早在15—16世紀的史籍中就留下了有關(guan) 記載。它演述了柯爾克孜紛繁的部落、氏族關(guan) 係逐步走向統一的過程,代表著古代柯爾克孜文化的最高成就。值得一提的是,《瑪納斯》不僅(jin) 僅(jin) 是一部單純記敘英雄故事的史詩作品,它還具備了文明的特征。

  據依斯哈別克·別先別克介紹,《瑪納斯》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哲學思想、曆史、語言、美學、天文、醫藥、軍(jun) 事等領域。因此在柯爾克孜族文化發展史上,《瑪納斯》還具有很高的學術價(jia) 值,是研究古代柯爾克孜族曆史、階級關(guan) 係、民族交往、道德觀念、民風民俗、民間文化等問題的一部百科全書(shu) 。

  從(cong) 馬背上到電腦前 他們(men) 共同守護的“瑪納斯”

  由於(yu) 獨特的生態環境和曆史原因,文字出現之前,疆地文化依靠口口相傳(chuan) 。最初,讓瑪納斯的英雄事跡得以傳(chuan) 揚的,是一群特殊的“傳(chuan) 唱人”——他們(men) 被稱為(wei) “瑪納斯奇”。

  長達千年裏,無數“瑪納斯奇”對這部史詩的內(nei) 容進行了豐(feng) 富、增補、調整,融入了柯爾克孜社會(hui) 不同曆史時期的生活特點進行傳(chuan) 承和再創作,從(cong) 而形成了內(nei) 涵深厚、形式多樣、風格獨特的《瑪納斯》。譬如我國著名瑪納斯奇居素甫·瑪瑪依,他的唱本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結構最完整,內(nei) 容最豐(feng) 富的唱本之一。

  瑪納斯奇是瑪納斯文化的傳(chuan) 承人,而他們(men) 也有著自己的傾(qing) 聽者——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這段風景始於(yu) 馬背,始於(yu) 那個(ge) 交通落後的年代。

  1960年代,瑪納斯奇與(yu) 調查組合照(後一行從(cong) 左到右:居素普·瑪瑪依、薩坎·奧穆爾、帕孜力·阿比開、陶陽、劉發俊等工作人員)。

  “因為(wei) 新疆比較大,早年間有好多牧區都是不通車的,隻能靠人工步行或者是借著騾馬等交通工具到老鄉(xiang) 家裏麵去。”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主席柳文喜回憶,當時很多研究瑪納斯文化的專(zhuan) 家學者甚至需要騎馬深入牧區山區,一待就是好幾個(ge) 月:“上世紀60、70年代,也有中科院的課題組到新疆來,他們(men) 當時都很年輕,還是大學生,還有像郎櫻老師、劉發俊老師這些專(zhuan) 家學者,來到我們(men) 新疆的草原上,和瑪納斯奇吃在一起,住在一起,進行采錄研究和保護工作。”

  他們(men) 和牧人長期生活,做了大量的文字記錄,才得以使這個(ge) 口口相傳(chuan) 的文明落到紙上,得到妥善珍藏。而當遠方的來客們(men) 在馬背上、火堆旁、氈房裏虔誠拚湊著這幅長卷的原貌時,也有羽翼豐(feng) 滿的草原雄鷹盤旋歸來,守護著這方土地上的神祇。

  “我是從(cong) 1996年開始研究‘瑪納斯’,2001年正式擔任《瑪納斯》研究室主任,到現在已經26年了。”依斯哈別克·別先別克感慨萬(wan) 千,他生於(yu) 廝長於(yu) 廝,青年時橫跨整個(ge) 中國,遠赴中央民族大學學習(xi) 漢語言文學,畢業(ye) 後回到故鄉(xiang) ,從(cong) 事《瑪納斯》的記錄整理和出版翻譯保護研究工作。2004年,新疆文聯與(yu) 克州人民政府聯合成立《瑪納斯》漢譯工作委員會(hui) ,以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的《瑪納斯》為(wei) 藍本,完成了對《瑪納斯》八部18卷23萬(wan) 行,2000餘(yu) 萬(wan) 字的漢譯任務,曆時17年。

  從(cong) 奔赴偏僻山區,到紮根案頭工作,馬背上,電腦前,一代又一代的研究人員薪火相傳(chuan) ,使瑪納斯文化的火種得以留存。

  瑪納斯文化如何煥發生機?

  文化需要適應新時代的浪潮才能長足發展,是學界的共識。

  別看“煥發生機”隻有短短四個(ge) 字,研究人員和有關(guan) 部門卻為(wei) 之努力了很多年。對瑪納斯文化進行文本上的整理首當其衝(chong) ,除去采風和收錄,針對“瑪納斯”的出版和翻譯工作從(cong) 未停止。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文聯多次召開國際、國內(nei) 《瑪納斯》學術研討會(hui) ,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瑪納斯》研究室整理出版了居素甫·瑪瑪依、薩特巴勒德·阿勒等多位瑪納斯奇的唱本,各種文字、各種版本的《瑪納斯》研究論著更是陸續麵世。

  改革開放以後,文化傳(chuan) 播形式產(chan) 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科技走進牧區和鄉(xiang) 村,電視媒體(ti) 和網絡媒體(ti) 逐漸普及,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衝(chong) 擊相當大。“很多傳(chuan) 統文化在走向消亡,‘瑪納斯’也麵臨(lin) 著青黃不接的現象。”柳文喜認為(wei) ,轉折點誕生於(yu) 2006年。

  2006年,《瑪納斯》成功入選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國家級名錄,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柳文喜說:“從(cong) 那個(ge) 時候開始,‘瑪納斯’的項目在民間被推到了一個(ge) 高潮。特別是國家有關(guan) 部門給予了一些傳(chuan) 唱人一定的經濟補助和生活補助,該項文化迎來一個(ge) 很好的轉機。”

  居素甫·瑪瑪依從(cong) 8歲就開始學習(xi) 演唱《瑪納斯》,直到96歲去世。他一生都在為(wei) 《瑪納斯》的演唱和傳(chuan) 承做貢獻,在柯爾克孜族中極負盛名。

  “當年民間文藝工作者在田野調查中發現了這位傳(chuan) 承人後,就把他演唱《瑪納斯》的具體(ti) 情況報告給了相關(guan) 的文化部門和政府部門。有關(guan) 部門也做了決(jue) 策和批示,給了他很高的待遇。從(cong) 牧民轉成我們(men) 新疆文聯副主席,極大提高了他的社會(hui) 地位和政治待遇。”

  二位受采訪者一致認為(wei) ,“瑪納斯”將迎來第二次的發展高潮。而如何發揮英雄史詩的當代價(jia) 值,是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依斯哈別克·別先別克提出,《瑪納斯》史詩中所蘊含的民族團結精神,與(yu) 當下中國各民族的互幫互助不謀而合,其勇於(yu) 探索、追求幸福生活的內(nei) 在邏輯,同樣符合當代社會(hui) 的價(jia) 值理念。

  在這段時間裏,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的研究人員每天都在信心滿滿的討論和研究下一步該如何開展工作,柳文喜直言:“我們(men) 希望能發動社會(hui) 各界力量,運用現代科技的傳(chuan) 媒手段,把《瑪納斯》製成動畫片,做成動漫,做成卡通形象,把它做成縮減版的兒(er) 童讀物、科學讀物等,讓‘瑪納斯’得到實實在在的保護。”

  精確英雄史詩文明內(nei) 核,尋求與(yu) 當下時代的共鳴,運用新興(xing) 科學技術探究文化表達的不同形式和可能性,或許是瑪納斯文化煥發生機的關(guan) 鍵點。(完)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