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感染重症新冠,8天寶寶獲救記

發布時間:2022-08-16 10:3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①前去北海支援的醫護人員成立臨(lin) 時黨(dang) 支部。②寶寶病情好轉後在“鳥巢”中安然入睡。③護理人員精心照顧患兒(er) 。④醫生為(wei) 患兒(er) 製訂診療方案。⑤患兒(er) 康複後回到媽媽的懷抱。⑥出院前母子倆(lia) 與(yu) 部分醫護人員合影。 受訪者供圖

  7月24日早上9點多,廣西婦幼保健院新生兒(er) 科副主任醫師莫豔正在出診,突然接到院領導的電話。對方語氣急促地告訴她,一名出生剛8天的寶寶因核酸陽性正在廣西北海市的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接受治療,自治區衛健委緊急指派廣西婦幼保健院新生兒(er) 科專(zhuan) 家前去支援。

  “新生兒(er) 的病情進展通常都很快,容易因為(wei) 某一個(ge) 器官的疾病,而牽涉到全身其他的髒器和係統,所以新生兒(er) 的疾病會(hui) 來得比較急比較凶險。”莫豔說,聽說這名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新生兒(er) 需要自治區級的專(zhuan) 家去支援時,她也非常著急。

  不到兩(liang) 個(ge) 小時,一支由廣西區婦幼保健院、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南寧市婦幼保健院4家醫院6名專(zhuan) 科醫生、9名護士組成的專(zhuan) 家團隊便集結完畢,直奔北海。第二天,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又派出3名護士前去支援,共同守護這個(ge) 受到病毒侵擾的新生命。

  我們(men) 的壓力主要來源於(yu) 未知

  “之前去疫區照顧的都是成人、兒(er) 童,這是我在疫區接觸的首個(ge) 新生兒(er) 。”廣西婦幼保健院新生兒(er) 醫療中心二病區副護士長梁麗(li) ,之前兩(liang) 次赴疫區支援,擔任過廣西婦幼保健院援滬醫療隊副隊長。5月30日,她援滬歸來,經過14天隔離重回崗位。一個(ge) 多月後,因為(wei) 豐(feng) 富的抗疫經驗,她又被派往北海參與(yu) 新冠肺炎重症新生兒(er) 的搶救。

  7月24日下午5點到達北海後,一行人在酒店放下行李,梁麗(li) 就和莫豔及兩(liang) 名參與(yu) 過援滬的護士穿著防護服去北海市人民醫院銀灘院區查看孩子的病情。

  第一眼在病房看到寶寶的時候,這個(ge) 剛出生8天的男嬰躺在床上正在吸氧,父母坐在一旁。“孩子的呼吸有些急促費力,從(cong) 專(zhuan) 業(ye) 上來講,可以看到鼻翼扇動和吸氣性三凹征,需要吸氧才能夠維持正常的血氧飽和度。”莫豔說。

  病房內(nei) 的這一家三口新冠病毒檢測結果都呈陽性,此時正是北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最嚴(yan) 峻的時候。截至7月23日24時,北海市有本土確診病例331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1364例,據官方通報,北海本次疫情由奧密克戎變異毒株BA.2.3引起。

  嬰兒(er) 的父母告訴醫護人員,跟前幾天相比,孩子的吃奶量明顯下降了。一般這個(ge) 階段的新生兒(er) ,兩(liang) 到三個(ge) 小時就要吃一次奶,但那天孩子已經七八個(ge) 小時沒有吃奶了。

  “是不是意味著寶寶的消化係統或者循環係統出現了問題?”莫豔說,剛聽到這個(ge) 情況,大家的心都懸起來了。可是,從(cong) 心率、血壓、皮膚顏色等臨(lin) 床指標判斷,這名嬰兒(er) 其他器官暫時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之後她又通過超聲檢查佐證了臨(lin) 床判斷。

  拿到這名男嬰的胸部CT後,可以看到孩子的雙肺都有滲出樣的改變,實變和磨玻璃影混合存在,符合新冠肺炎的影像學表現。加上臨(lin) 床表現,這名男嬰有呼吸困難的症狀,他不吸氧的情況下無法維持正常的血氧飽和度。

  莫豔與(yu) 專(zhuan) 科醫生們(men) 對寶寶的病情進行了謹慎的判斷,在與(yu) 國家督導組專(zhuan) 家進行探討後,認為(wei) 該患兒(er) 已達到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標準,該病例為(wei) 廣西第一例新生兒(er) 重型新冠病毒肺炎。

  來北海之前,他們(men) 就一直關(guan) 注國內(nei) 外關(guan) 於(yu) 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新生兒(er) 重症肺炎的文獻報道,發現這樣的病例非常少見。“這意味著沒有什麽(me) 經驗可供參考,我們(men) 的壓力主要來源於(yu) 未知。”莫豔說。

  隔離病毒,但沒有隔離對孩子的愛

  “這個(ge) 孩子可能需要跟你們(men) 分開幾天,由我們(men) 團隊來負責照顧這個(ge) 孩子。”7月25日,當莫豔告知孩子的父母,醫護人員要將孩子轉移到新生兒(er) 重症監護病房時,父母並沒有想象中的分離焦慮,反而有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莫豔知道,這是因為(wei) 他們(men) 對醫護團隊完全信任。

  北海市人民醫院銀灘院區是北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作為(wei) 一個(ge) 新的院區,住院大樓剛啟用不久,新生兒(er) 重症監護病房當時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病房內(nei) 隻有暖箱、氧氣等設備。7月24日晚,梁麗(li) 就帶著護士,在病房內(nei) 做消毒保潔,並對搶救需要的新生兒(er) 專(zhuan) 用監護儀(yi) 、呼吸機等設備進行填表申請。北海市人民醫院得知他們(men) 的需求後,迅速調配設備。醫護團隊以最快的速度,第二天中午把寶寶接到ICU裏。

  6名醫生和12名護士分成5個(ge) 班,白天4小時一班,晚上6小時一個(ge) 班,對這名新生兒(er) 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護。

  莫豔表示,他們(men) 之前救治過病情更加嚴(yan) 重的重症肺炎的新生兒(er) ,從(cong) 技術上來說是比較成熟的。新生兒(er) 的重症肺炎有共性,在製訂治療方案時,他們(men) 並沒有太多糾結,而是根據既往治療新生兒(er) 重症肺炎的經驗來對這個(ge) 孩子進行救治。但由於(yu) 這個(ge) 寶寶的病因是新冠肺炎病毒,他們(men) 會(hui) 在觀察和監護上下更大的功夫,避免孩子的病情變化向不好的方向發展。做到病情變化後能及早發現,及時幹預。

  “剛進ICU時,寶寶營養(yang) 跟不上,吃奶又少,要用留置針給他補充營養(yang) 液。”梁麗(li) 介紹說,由於(yu) 新生兒(er) 血管很細,護士戴著護目鏡及雙層手套,給孩子實施靜脈穿刺,有很大的難度。護理骨幹們(men) 憑借豐(feng) 富的經驗和血管解剖的位置操作,以精湛的技術一次成功完成靜脈穿刺,保障藥液及營養(yang) 液的順利注入和治療的有序進行。

  寶寶被放入暖箱後,護士們(men) 2-3個(ge) 小時就要給他換一次體(ti) 位,給他一些刺激,並按要求觀察留置針的護理。每天還要定時幫寶寶擦澡、換尿片、喂奶,並進行日常的口腔、眼部等基礎護理,減少他的感染。

  “平時我們(men) 接觸的是普通重症肺炎的新生兒(er) ,這名孩子因為(wei) 是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所以我們(men) 把寶寶放在暖箱,從(cong) 空間上進行隔離。”梁麗(li) 說照顧這個(ge) 寶寶時,護理團隊製訂嚴(yan) 格的流程,要求護士嚴(yan) 格對物品和儀(yi) 器設備進行消毒,防止將病毒進一步擴散。

  有時候,打針、抽血引發疼痛或是奶點到了,奶還沒有及時送到時,寶寶難免哭鬧,護士們(men) 會(hui) 像媽媽一樣抱起他進行安撫。“我們(men) 隔離病毒,但沒有隔離對孩子的愛。”梁麗(li) 說。

  他康複的速度比我想象的快

  一張拍攝於(yu) 新生兒(er) 重症監護病房的照片上,這名感染重型新冠肺炎的寶寶趴在紅色的Hello Kitty圖案的包被上,臉上露出放鬆的笑容。

  莫豔介紹,新冠肺炎的治療上有一個(ge) 重要的關(guan) 鍵點,就是需要俯臥位。趴過來了之後,會(hui) 促進他肺部的通氣和滲出物的引流,避免分泌物沉積在背部,促使其排出來,寶寶的呼吸會(hui) 更順暢。

  在ICU觀察時,莫豔看到這個(ge) 嬰兒(er) 在趴著睡著的時候,有時候還會(hui) 笑,“從(cong) 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的醫學上來講,這個(ge) 階段的嬰兒(er) 是沒有主觀意識的,這個(ge) 笑不是真正有意識地開心地笑了,但應該是感覺比較舒服的狀態。”

  為(wei) 了模擬媽媽的懷抱給孩子的包裹感,護士們(men) 精心地將媽媽提供的包被圍成一個(ge) 簡單的“鳥巢”,讓孩子俯臥在上麵,盡量減少他的哭鬧,從(cong) 而減少他能量的消耗,幫助其更好地康複。

  經過兩(liang) 天的精心護理,孩子的奶量逐漸恢複到了正常的水平,不再需要靜脈輸液了。從(cong) 一開始精神反應不好,很少哭鬧,到準點兩(liang) 個(ge) 多小時就會(hui) 哭著要吃奶,梁麗(li) 說,“他康複的速度比我想象的快”。

  莫豔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國家督導組專(zhuan) 家那段時間也會(hui) 過來看寶寶,計劃對孩子進行肺部超聲檢查。但每次進病房,他們(men) 看到的都是寶寶非常安靜、非常滿足地睡覺,呼吸也好轉了,他們(men) 也放心了,不忍心再去打擾寶寶。

  經過9天的精心護理,8月1日,寶寶兩(liang) 次核酸檢測結束都達到出院標準,終於(yu) 可以和母親(qin) 一起出院回家了。之後醫護團隊進行電話回訪時,媽媽告訴她們(men) 說,孩子現在狀態很好,呼吸順暢,吃奶也非常有力。

  在莫豔看來,這次特殊的救治經曆,讓她感受到國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處置過程中,始終貫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對老人、孩子,特別是新生兒(er) 這些重點人群非常關(guan) 照。從(cong) 專(zhuan) 業(ye) 上,這次救援是她們(men) 臨(lin) 床經驗的一次積累,她和醫療團隊已經將其編寫(xie) 成一個(ge) 病例報告,投稿到全國兒(er) 科學術年會(hui) 跟同行進行經驗分享。“這樣以後再遇到類似病例時,就會(hui) 有先例可供參考,麵對患者更有把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xi) 生 黃穎雯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