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落實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
作者:申少鐵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核酸檢測作為(wei) 能夠確定被檢測者是否感染病毒的科學方法,是築牢疫情防控屏障的重要手段。然而,由於(yu) 各地防控措施存在差異,一些地方不承認外地的核酸檢測結果,要求重新檢測,不僅(jin) 給跨地區出行的人們(men) 帶來很大不便,還增加了核酸檢測的工作量和支出。加快落實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對於(yu) 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安全有序出行和暢通經濟社會(hui) 循環具有重要意義(yi) 。
不久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發布通知,要求進一步推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切實便利群眾(zhong) 出行。一些地區進行了積極探索,比如,河南省明確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北京健康寶”新增可導入外地核酸檢測結果的入口;上海市“隨申碼”實現長三角地區核酸結果互認;廣東(dong) 省的“粵康碼”可識別臨(lin) 近的湖南省核酸檢測證明;遼寧省的“遼事通”、吉林省“吉祥碼”則可以隨時切換省內(nei) 核酸檢測數據庫和全國數據庫……這是順應民心之舉(ju) ,也體(ti) 現了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的進一步努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全麵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是一個(ge) 整體(ti) ,要一體(ti) 認識、一體(ti) 落實、一體(ti) 評估,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力爭(zheng) 實現最好結果。”推動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維護正常生產(chan) 生活秩序的“關(guan) 鍵小事”,它不僅(jin) 能方便群眾(zhong) 出行,也讓各類生產(chan) 和消費物資跨區流動更順暢,有助於(yu) 釋放出更多的經濟活力。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視、積極落實核酸檢測結果的互認。
推動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技術上完全可行,關(guan) 鍵是要站在疫情防控“全國一盤棋”的高度,破除地方保護主義(yi) 。一些地方害怕防疫出現閃失,對跨地區出行人員進行重複檢測。然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明確規定,不同地區、不同渠道展示的核酸檢測結果具有同等效力。群眾(zhong) 通過國務院客戶端、國家政務服務平台、各省份健康碼、核酸檢測機構網站或APP查詢到的核酸檢測結果及群眾(zhong) 持有的紙質核酸檢測結果,凡在當地防控政策有效時間內(nei) 的(以出具報告時間為(wei) 準),具有同等效力,各地在查驗時都應當予以認可。隻有轉變思想觀念,對其他地方的數據給予充分信任,在科學精準方麵多下功夫,才能使防控工作更有針對性。
推動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並不意味著放鬆各地疫情防控責任,而是在全國互認的基礎上加強監管。一方麵,要加大對核酸檢測機構的監管和巡查,確保檢測結果真實可靠。另一方麵,要加強督導,確保各地嚴(yan) 格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將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加大督促指導力度,對不互認、造成不良影響的地方予以通報。對個(ge) 人違規使用假冒、篡改等核酸檢測結果的,要依法依規處理。
疫情防控具有複雜性、艱巨性、反複性,要抓細抓實各項工作,進一步優(you) 化包括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等在內(nei) 的各項疫情防控舉(ju) 措。隻要我們(men)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斷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定能用最小的代價(jia) 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申少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