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劇藝術家景雪變——甘做舞台上報春的梅花
山西蒲劇是山陝梆子的一支,自誕生之日起便名角輩出。近日,作為(wei) 2022首屆蒲劇藝術周的重頭戲之一,“蒲劇表演藝術家王藝華、景雪變戲劇表演藝術50年暨戲劇教育與(yu) 傳(chuan) 承匯報展演”成功舉(ju) 辦。在演出答謝環節,景雪變上台吐露心聲:“我們(men) 隻是舞台上報春的梅花,人民卻把整個(ge) 春天給了我們(men) 。”其情其景,動人心扉,台下掌聲連連。
戲曲演員從(cong) “四功五法”的嚴(yan) 格訓練中入門,從(cong) 對前輩傳(chuan) 授的傳(chuan) 統戲的模仿著手,往往在演出傳(chuan) 統古裝戲達到一定火候時,成為(wei) 深受廣大觀眾(zhong) 喜愛的藝術家。令人欣喜的是,一些藝術家沒有止步於(yu) 此,他們(men) 銳意進取、不斷創新,在現代戲的創作實踐中奮發努力,綻放光彩。景雪變是其中的代表。從(cong) 藝50年來,她主攻小旦、刀馬旦、花旦、青衣等,現代戲、古裝戲兼能,其唱腔風格既慷慨激越又婉約俏麗(li) ,極具蒲劇聲腔之神韻;表演真切自然,細膩傳(chuan) 神,凝重大方,以擔子功和水袖功見長。景雪變的藝術曆程,由傳(chuan) 統戲起步,通過演現代戲向著自己的藝術高峰攀登。
我和景雪變初識在1996年。她從(cong) 山西運城來京,找到中國戲曲學院。見麵沒說幾句,她就直截了當地對我說:“我要讀書(shu) 。”彼時,她已是蒲劇名角。1994年,她主演《關(guan) 公與(yu) 貂蟬》,獲第四屆文華表演獎。1995年,她獲得了第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我問她準備學什麽(me) 專(zhuan) 業(ye) ,她回答:“我想學導演。”我一聽很是高興(xing) 。演而優(you) 則導,有戲曲舞台實踐經驗的演員做導演,更得心應手。1998年,她走進中國戲曲學院導演進修班,係統地學習(xi) 新知識新技藝新理念。不過,景雪變最終沒有做導演,而是繼續做演員。她擔任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副校長、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團長,培養(yang) 出幾十個(ge) 全國戲曲小梅花獎演員。孩子們(men) 親(qin) 切地叫她“校長媽媽”。
景雪變是演傳(chuan) 統戲出名的。她演的《打金枝》《櫃中緣》《宇宙鋒》《陰陽河》《火焰駒》《穆柯寨》《楊門女將》《竇娥冤》等古裝戲,都十分出彩。但她決(jue) 心一改戲路子,塑造個(ge) 性鮮明的當代女性形象,表現當代生活。她看好了原創現代戲《山村母親(qin) 》。
這出戲講述的是改革開放初期,山村母親(qin) 豆花嬸為(wei) 了兒(er) 子能走出大山開創新生活而勇於(yu) 負重的一段艱難歲月,反映了社會(hui) 轉型期的城鄉(xiang) 人際關(guan) 係。劇本主題積極向上,人物形象接地氣。
第一次觀看《山村母親(qin) 》時,劇本深刻的人文內(nei) 涵、景雪變的精彩表演給我留下深刻印象。2007年,在蘇州參加第十屆中國戲劇節,我有幸再次觀看《山村母親(qin) 》。那天是午場演出,觀眾(zhong) 大多是蘇州本地市民。豆花嬸的唱念做舞激起了觀眾(zhong) 的情感共鳴和濃厚的藝術欣賞興(xing) 趣。演出結束,不少觀眾(zhong) 湧到台口,鼓掌歡呼。他們(men) 中不少人第一次聽蒲劇,第一次感受蒲劇的魅力,第一次知道遙遠的黃河邊上還有這樣一位藝術家。景雪變和蒲劇在千裏之外的江南,遇到了知音。
《山村母親(qin) 》的成功緣自鮮明的主題、深刻的人文內(nei) 涵,也緣自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該劇的整體(ti) 設計、唱腔、身段都經過精心研究,努力做到戲曲化。劇中,景雪變的演唱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她有意識地將傳(chuan) 統戲曲身段化作人物動作,其眼神和表情變化是戲曲化的。比如,角色在擦窗戶時,她就化用了蒲劇《掛畫》的椅子功。
演現代戲,對景雪變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她的目標是創作可以和傳(chuan) 統戲相媲美、膾炙人口的現代戲曲。將現代戲的劇本戲曲化,就必須遵循戲曲藝術的程式規範,使用戲曲藝術的舞台技術。戲曲藝術的舞台原則,有個(ge) 高標準的表達是“有聲皆歌,無動不舞”,即盡可能把舞台人物的語言音樂(le) 化,把舞台人物的動作舞蹈化。景雪變的水袖功和擔子功就非常精彩。如何遵循這種舞台原則,運用戲曲藝術的功法塑造現代人物?經過數年努力,景雪變和她的團隊將《山村母親(qin) 》打磨成可反複欣賞的戲曲精品。
豆花嬸所到之處受到觀眾(zhong) 歡迎,還有了追隨不舍的“粉絲(si) ”。有翻山越嶺趕路百裏的山民觀眾(zhong) ,有70歲的老人帶著近90歲的父親(qin) 追看演出,有90後觀眾(zhong) 身穿自製的《山村母親(qin) 》文化衫……現代蒲劇《山村母親(qin) 》的成功,再次證明戲曲現代戲大有可為(wei) 。
這些年,景雪變最希望的是讓更多年輕人盡快走上蒲劇舞台的中心。“青年潛力巨大,傳(chuan) 統戲曲的勃興(xing) 要靠他們(men) 這一代,未來的觀眾(zhong) 群體(ti) 也要靠他們(men) 去聚攏。”在景雪變從(cong) 藝50周年暨《山村母親(qin) 》演出2000場之際,祝福她在戲劇舞台和戲劇教育領域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wei) 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
景雪變,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zhuan) 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蒲州梆子代表性傳(chuan) 承人。代表劇目有《劉胡蘭(lan) 》《關(guan) 公與(yu) 貂蟬》《打金枝》《楊門女將》《山村母親(qin) 》等,曾獲文華表演獎,兩(liang) 次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周育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