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研學遊 探索多彩世界

發布時間:2022-08-18 10:5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當“讀萬(wan) 卷書(shu) ”遇到“行萬(wan) 裏路”,碰撞出一種新的旅行方式和學習(xi) 方式——研學遊。曾經,書(shu) 本是孩子的世界;現在,世界是孩子的書(shu) 本。暑假,孩子們(men) 紛紛走進研學大課堂,主動學習(xi) ,探索世界,追逐精彩,一路成長。

  暑期研學火熱

  北京四年級小學生子軒是個(ge) 小小曆史迷,暑假期間,媽媽給他安排了國家博物館的深度講解研學營和故宮研學活動,與(yu) 文物古跡麵對麵,感受曆史的魅力。

  攜程數據顯示,暑期研學遊強勁複蘇,7月研學遊訂單量環比6月增長4倍。內(nei) 蒙古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研學遊熱度高,內(nei) 蒙古預訂量較2021年增長90%。攜程上線了數百條親(qin) 子、研學遊產(chan) 品,數量是2019年的1.7倍,此外還推出了點亮中國十大石窟群、探索國家寶藏、自然探索神奇動物在哪裏等熱門研學線路。

  同程旅行數據顯示,近期研學遊相關(guan) 搜索熱度環比增長84%。學齡偏小的學生對以戶外教學為(wei) 主的自然研學課程更感興(xing) 趣,圍繞文化探索、非遺技藝體(ti) 驗等主題的文博類研學產(chan) 品更受大中學生喜愛。

  途牛旅遊網研學產(chan) 品負責人查婷婷介紹,暑期以來,江蘇省南京市的“雨花石研學”“小農(nong) 夫研學”“軍(jun) 事夏令營”“江豚拯救A計劃”等研學產(chan) 品幾乎每期都滿員。“江豚拯救A計劃”以保護江豚為(wei) 主題,通過調研江豚生存環境、走訪江豚保護站、采訪護豚人等形式,提升了青少年探索自然、關(guan) 愛環境、增強生態保護的意識,研學還融入了野外生存技能、救生技巧、地質科考、環境監測、長江保護等綜合體(ti) 驗,頗受學生和家長青睞。

  中青旅遨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傑告訴記者,中青旅遨遊網今年推出的以自然探索、素質拓展、思維訓練、運動技能、多元文化體(ti) 驗為(wei) 特色的暑期親(qin) 子研學夏令營頗受歡迎。

  創新豐(feng) 富多彩

  暑假期間,在北京香山公園,青少年尋訪紅色印記,聆聽紅色故事,參與(yu) 紅色文化研學遊活動,感悟革命精神。在山東(dong) 三孔景區的研學活動中,學生們(men) 通過參加祭孔朝聖、體(ti) 驗“六藝”、背誦《論語》、尋源考古等活動,感受到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認為(wei) :“各地研學遊產(chan) 品體(ti) 係不斷升級,文旅局、博物院等研發出的研學新產(chan) 品成為(wei) 新亮點。不同年齡層對研學產(chan) 品的體(ti) 驗需求更加多樣化,對自然課堂、非遺技藝、博物館研學、紅色旅遊研學等要求更高。”

  “目前途牛旅遊網根據不同年齡設計研學遊,針對6歲以下兒(er) 童,注重素質教育,圍繞火警、地震等安全知識、野外探險、自然認知等開展體(ti) 驗學習(xi) 。對於(yu) 7至12歲的青少年,以興(xing) 趣開發為(wei) 主,有地質學、天文學等博物館研學遊和法律知識科普、醫學知識等科普類研學遊。”查婷婷介紹。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楊認為(wei) :“研學遊越來越向細分發展,與(yu) 資源本底特色的結合度越來越高,這也是研學遊最大的特點,比如文博研學、工業(ye) 研學、氣象研學等都是熱門的細分市場。”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張金山告訴記者:“近些年,研學旅行的框架體(ti) 係初步形成,研學旅行已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今年暑期研學旅行有明顯的恢複性反彈態勢,內(nei) 容和形式更加多樣化,研學旅行基地、研學露營地快速發展,新疆、內(nei) 蒙古等地依托沙漠、草原資源的研學旅行項目發展迅速。國家日前開展了研學旅行指導師的新職業(ye) 認證,這標誌著研學旅行的組織開展向著更加專(zhuan) 業(ye) 化和職業(ye) 化的方向發展。”

  未來發展之路

  針對目前市場上一些研學遊產(chan) 品存在隻遊不學、重遊輕學的現象,查婷婷說:“研學產(chan) 品應根據青少年的學習(xi) 特點,遊學相結合,注重文化體(ti) 驗,讓孩子真正有獲得感,在研學中學習(xi) 和成長。未來,途牛旅遊網計劃圍繞多個(ge) 城市及周邊開展周末研學遊,推出高質量的深度體(ti) 驗研學產(chan) 品。”

  程超功認為(wei) ,研學產(chan) 品核心在於(yu) “研學”和“旅遊”的平衡。針對不同群體(ti) 持續開發有價(jia) 值的研學旅行產(chan) 品,應避免“同質化”;在行程安排、研學主題、課程設置等方麵要滿足不同群體(ti) 需求。同時,旅遊部門和教育部門要加強對研學市場主體(ti) 的聯合監管和引導,以不斷規範研學市場的秩序。

  為(wei) 實現研學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張金山建議,需要進一步加強研學旅行的財政資金保障力度,健全研學旅行過程中可能發生事故的責任分擔機製和保險。鼓勵發展寓教於(yu) 遊、寓教於(yu) 樂(le) 的多樣化研學旅行形式,提高研學旅行項目的參與(yu) 度和沉浸感,鼓勵發展愛國主義(yi) 教育、自然科普、田間勞作、體(ti) 育活動、民族風情、軍(jun) 事體(ti) 驗等主題型研學旅行產(chan) 品,注重研學旅行公益性和市場化的結合,保證研學旅行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張楊看來,專(zhuan) 業(ye) 化的產(chan) 品研發是研學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要突破過去常規旅行社產(chan) 品的簡單打包的生產(chan) 模式,能夠做到資源與(yu) 學科知識的融合。研學旅行指導師要懂教育學、教育規律、心理學。

  韓傑告訴記者:“家長選擇研學產(chan) 品時更加注重課程內(nei) 容、研學導師以及安全保障。研學遊要選擇有相應資格證書(shu) 、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背景的專(zhuan) 業(ye) 導師,定期進行專(zhuan) 業(ye) 知識及技能的培訓,確保研學遊真正有品質地落地。同時,要構建研學遊的安全保障體(ti) 係,研學遊路線從(cong) 出行、飲食、住宿、活動等方麵應製定詳盡的安全保障方案和安全應急預案,確保研學活動安全開展。”(趙 珊)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