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克羅地亞剪影
在眾(zhong) 多留學目的地中,位於(yu) 歐洲巴爾幹半島的克羅地亞(ya) 是個(ge) 相對小眾(zhong) 的選擇。在克羅地亞(ya) 留學是什麽(me) 體(ti) 驗?近日,記者采訪了3名在克羅地亞(ya) 學習(xi) 的中國留學生,走近他們(men) 的留學生活。
巴爾幹半島上的明珠
“有不少人問我,為(wei) 什麽(me) 學習(xi) 看似‘冷門’的克羅地亞(ya) 語?這要從(cong) 我對克羅地亞(ya) 的了解說起。”莊典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克羅地亞(ya) 語專(zhuan) 業(ye) 的學生,不久前她以交換生的身份前往克羅地亞(ya) 薩格勒布大學學習(xi) 。莊典說:“克羅地亞(ya) 是巴爾幹半島上的一顆明珠,這個(ge) 國家有著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美麗(li) 的自然景色,我希望通過語言學習(xi) 更加了解這裏的文化、曆史以及社會(hui) 情況。不僅(jin) 如此,克羅地亞(ya) 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國家,與(yu) 中國擁有較為(wei) 廣泛的合作,我希望學好專(zhuan) 業(ye) ,為(wei) 今後推動中克友好交流盡一分力。”
和莊典一樣,就讀於(yu) 克羅地亞(ya) 薩格勒布經濟管理學院的李卓然也是一名來自中國的交換生。談到赴克羅地亞(ya) 學習(xi) 的原因,李卓然說,學校優(you) 質的教學資源是吸引他的亮點。“薩格勒布經濟管理學院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商學院,這裏提供前沿的課程,還有和企業(ye) 聯係緊密的實踐機會(hui) ,我認為(wei) 來此學習(xi) 可以豐(feng) 富個(ge) 人履曆。”
李卓然說,來克羅地亞(ya) 之前,他了解到這裏旅遊業(ye) 較為(wei) 發達,風景如畫。“克羅地亞(ya) 島嶼眾(zhong) 多,海濱城市如裏耶卡、奧帕提亞(ya) 等氣候宜人,蔚藍的海水清澈明淨,紅瓦房頂的建築別有韻味,我期待有機會(hui) 飽覽這裏的秀麗(li) 風光。”
“克羅地亞(ya) 有著蜿蜒曲折的海岸線和悠久的曆史,我和家人在選擇留學地時被這裏吸引。”劉芷綺是薩格勒布大學一名碩士生,高中畢業(ye) 後便來到克羅地亞(ya) 。她說:“我參加了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hui) 公派赴巴爾幹半島國家留學的項目。當時我和家人做了不少功課,了解過不同國家,克羅地亞(ya) 的自然、人文環境讓我頗為(wei) 向往,結合家人的建議我選擇了來到這裏,開啟自己的留學之旅。”
校園裏的特別體(ti) 驗
在克羅地亞(ya) 上課是什麽(me) 體(ti) 驗?莊典說,令她感受最深的是學習(xi) 環境的國際化和多元化。
“我在薩格勒布大學的哲學院上課,班裏有13名同學,分別來自美國、法國、阿根廷等不同國家。課堂上,教授們(men) 注重觀點表達,鼓勵每位同學發言,因此我常常能感受到不同國家文化背景下觀點的碰撞。”莊典說,同學們(men) 會(hui) 講述一些本國的風俗、傳(chuan) 統文化、時事新聞等,這些都讓她受益匪淺。
互動頻繁的課堂也提升了莊典的口語能力。她說,教授們(men) 對學生的口語交流較為(wei) 看重,還通過生動的教學方法幫助大家表達。“有一次,老師為(wei) 了訓練學生的口語,組織了一場模擬麵試,要求每位同學在‘麵試’中進行自我介紹,其他同學扮演‘麵試官’,各向這名同學提出一個(ge) 問題,由‘被麵試者’臨(lin) 場發揮回答。我認為(wei) 這樣的訓練難度不小,能夠有效鍛煉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李卓然看來,學校課堂讓他收獲頗豐(feng) 。“我所在的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不少教授是特別聘請的校外企業(ye) 高管、政府部門工作者,他們(men) 在課上不僅(jin) 傳(chuan) 授理論知識,也從(cong) 自身工作經曆中挖掘案例同學生討論,我能收獲很多前沿信息。除此之外,教授們(men) 還會(hui) 給學生帶來校外實習(xi) 機會(hui) 。”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wei) 班級唯一的中國學生,李卓然也成了讓大家更多了解中國的一個(ge) 民間“小使者”。“由於(yu) 中國在國際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教授和我的同學都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很感興(xing) 趣。當需要學生做課題展示時,教授們(men) 總是鼓勵我多向大家展示中國在相關(guan) 方麵的成果,由此引發同學間的深入討論,共同學習(xi) 。”
文化活動豐(feng) 富多彩
除了上課,學子們(men) 也積極地參加校外活動,使自己的生活充實有趣。莊典說,她的班級組織過不少課外活動,“我和其他國家同學一起參加了當地的新書(shu) 簽售會(hui) 、觀看畫展和舞台劇等,這些活動不僅(jin) 讓我和其他同學盡快熟悉起來,也幫助我們(men) 更多地了解克羅地亞(ya) 的文化,融入當地生活。”
“來之前,我就對克羅地亞(ya) 的足球文化有所耳聞,親(qin) 身體(ti) 驗後我收獲了新的認知。”李卓然說,“在這裏去現場看球賽就像吃飯一樣平常。我記得有一次去看比賽時,現場人聲鼎沸,特別難忘。球迷們(men) 激情四射,有專(zhuan) 業(ye) 、係統的應援規則,在球場外還有當地警方維持秩序。”
在克羅地亞(ya) ,李卓然還結識了一些學習(xi) 中文的本地人。“他們(men) 對中國文化很有興(xing) 趣,經常向我提問。”李卓然說,“不久前,我和一名學習(xi) 漢語的本地朋友吃飯,他好奇地問我‘餃子’和‘燒賣’有什麽(me) 區別。當我告訴他,兩(liang) 者在外表和烹飪方式上的不同之處時,他覺得很有意思。”
劉芷綺來克羅地亞(ya) 已經6年,她在這裏參加了不少與(yu) 中國文化相關(guan) 的活動。“中國駐克羅地亞(ya) 大使館每年中秋節、春節都會(hui) 舉(ju) 辦活動,留學生、當地華僑(qiao) 華人等都可以前去參加,一同慶祝中國節日。”
令劉芷綺印象最為(wei) 深刻的,是每年在當地舉(ju) 辦的端午節龍舟賽。“龍舟賽由克羅地亞(ya) 的孔子學院組織舉(ju) 辦,地點在薩格勒布雅倫(lun) 湖,克羅地亞(ya) 漢語學習(xi) 者、華僑(qiao) 華人、中國留學生等組隊報名,最先到達終點的參賽隊為(wei) 勝者。”劉芷綺說,她已經參加了5屆比賽,在今年的比賽中,她所在的參賽隊伍拿到了第二名,收獲了定製獎牌。“我認為(wei) 這項活動很有意義(yi) ,大家既能感受到團體(ti) 運動的樂(le) 趣,又能學習(xi) 中國文化知識,這項活動在克羅地亞(ya) 漢語學習(xi) 者中非常受歡迎。”記者 周姝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