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鐵路濟南局濟南西機務段電力機車鉗工陳誌超——每天和上千個螺絲打交道(奮鬥者正青春)

發布時間:2022-08-22 15:13:00來源: 人民日報

  彎著腰貓在地溝裏,身上的製服被汗水浸濕,手中拿著檢車小錘,聚精會(hui) 神地檢查電力牽引機車的重點部件……眼前忙碌的身影,正是中國鐵路濟南局濟南西機務段檢修車間電力機車鉗工陳誌超。

  天天和油漬打交道,這份工作並不輕鬆。5年前,22歲的陳誌超剛參加工作,經常被親(qin) 人朋友勸換個(ge) 工作;但他咬牙堅持了下來,逐漸成長為(wei) 濟南西機務段技術一流的年輕技師。5年來,陳誌超榮獲“全國鐵路青年崗位能手”“全國鐵路青年科技創新獎”等榮譽,帶領團隊研發的技術改造成果在全國鐵路係統的機車走行部、製動係統、受電弓等關(guan) 鍵部位得到廣泛應用。

  在工友眼裏,陳誌超學習(xi) 很拚:上班時跟著師傅學,下班後研讀資料,厚厚的書(shu) 翻了一本又一本,油漬和汗漬布滿筆記本……為(wei) 了熟悉檢修工藝,他下地溝、鑽車底,拆、修、裝各類配件,手上的繭也磨得越來越厚。

  他知道本領恐慌的滋味。2017年12月,陳誌超參加車間舉(ju) 行的新入職人員比賽,原本信心滿滿,最後竟然連名次都沒有拿到;之後,他學習(xi) 愈發刻苦,常常淩晨兩(liang) 三點還在拆裝配件……

  憑借這股勁頭,他的業(ye) 務技術突飛猛進,短時間內(nei) 就從(cong) 技術新手成長為(wei) “老把式”。不僅(jin) 能在1分鍾內(nei) 完成重達70斤的13號車鉤拆裝,就連機車檢查也能做到遊刃有餘(yu) ,更是在2019年和2020年的中國鐵路濟南局電力機車鉗工技能競賽中連續兩(liang) 年奪得第一名。

  有同事和他開玩笑,“一台機車走行部螺絲(si) 那麽(me) 多,鬆一兩(liang) 顆問題不大,何必那麽(me) 嚴(yan) 格?”陳誌超一臉嚴(yan) 肅,“千裏之堤,潰於(yu) 蟻穴。我就是在消滅想在堤壩上安家的螞蟻。”

  2019年,山東(dong) 中歐班列行駛時速由90公裏提升為(wei) 120公裏,這需要對300多台機車進行小輔修作業(ye) ,還要對其中100多台機車進行全身拆裝維修。陳誌超和工友對機車進行維修,首先要拆裝位於(yu) 車頭下方重達200多公斤的U形排障器。經過長時間運行,機車的排障器大多變形,最大偏差達到十幾厘米。拆下後,又因鋼的自身彈性產(chan) 生一定撓變,這就導致重新組裝時無法和車體(ti) 匹配。“半蹲著拆裝完200多公斤重的排障器,整個(ge) 人都累散架了,難道不能借助什麽(me) 工具來實現嗎?”一連幾天,陳誌超一有空就蹲在機車前仔細研究……

  “誌超啊,別看了。這麽(me) 不規則的大鐵塊不會(hui) 有什麽(me) 電動設備的;再說了,研發是廠家的事,咱們(men) 一線工人可弄不了!”老師傅的話反而給了陳誌超靈感:他立馬找來機車技術骨幹,組成攻關(guan) 小組,對設計圖紙進行了10多次大幅調整,排障器專(zhuan) 用作業(ye) 平台終於(yu) 研發成功。有了作業(ye) 平台,維修工作效率提升了不止1倍。

  同事這樣介紹陳誌超,“作為(wei) 年輕人,他很少出去玩”。他每天和上千個(ge) 螺絲(si) 打交道,沉浸在機車檢修的世界裏,總結出防鬆標記判別法、手檢法、“聽看摸聞量”等檢修作業(ye) 法。

  “機車到點就回來‘體(ti) 檢’,就像人的身體(ti) 要定期體(ti) 檢一樣。”陳誌超說。如今,大部分配件的結構以及在整台機車中所起的作用,早已深深印在陳誌超腦海裏,“閉著眼睛都知道機車零部件的位置”。

  而今,年輕的陳誌超已是一名“老”師傅。從(cong) 識別零件、確認配件到熟記各種技術參數,從(cong) 檢車姿勢到檢車步伐的長度,從(cong) 手比眼看到呼喚應答,他手把手地教導新員工。在他的指導下,一批又一批技術能手和業(ye) 務標兵脫穎而出。

  “年輕人就是要吃苦,在崗位上發光發熱,為(wei) 中國高鐵事業(ye) 奉獻青春力量!”陳誌超說。接到新任務,他轉身朝機車走去,腳步匆匆……

  (董智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