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人才之力 築複興之基——新時代人才事業發展成就綜述
偉(wei) 大事業(ye) 呼喚人才,偉(wei) 大時代造就人才。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的黨(dang) 的第三個(ge) 曆史決(jue) 議,對新時代人才工作成就作出全麵闡釋——
“黨(dang) 堅持黨(dang) 管人才原則,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千秋基業(ye) ,人才為(wei) 本。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站在實現民族複興(xing) 、贏得國際競爭(zheng) 主動的戰略高度,作出全方位培養(yang) 、引進、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中華大地正在成為(wei) 各類人才大有可為(wei) 、大有作為(wei) 的熱土,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明方向 堅持黨(dang) 對人才工作的全麵領導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會(hui) 議在京召開。這是時隔11年後,黨(dang) 中央召開的又一次人才工作會(hui) 議,具有裏程碑意義(yi) 。
“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不斷加強和改進知識分子工作,鼓勵人才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誌,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
加強黨(dang) 對人才工作的全麵領導,是堅持正確方向、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證。
十年來,黨(dang) 對人才事業(ye) 的領導全麵加強,以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聚才的良方,推動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wan) 類霜天競自由的人才發展環境。
黨(dang) 管人才的領導體(ti) 製和工作格局不斷完善——
2021年5月,黨(dang) 的曆史上第一部關(guan) 於(yu) 組織工作的統領性、綜合性基礎主幹法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組織工作條例》印發,設專(zhuan) 章對黨(dang) 的人才工作作出規定,明確了黨(dang) 管人才的體(ti) 製機製。
黨(dang) 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guan) 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用人單位發揮主體(ti) 作用、社會(hui) 力量廣泛參與(yu) 的黨(dang) 管人才工作格局日益完善。各省區市黨(dang) 委、地市級黨(dang) 委均成立人才工作領導機構。
對人才的政治引領、政治吸納持續加強——
中央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黨(dang) 委聯係服務專(zhuan) 家工作的意見》,各級黨(dang) 委(黨(dang) 組)分層分類確定聯係服務專(zhuan) 家對象,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guan) 心照顧,實現“增人數”和“得人心”有機統一;
中央組織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和單位組織400餘(yu) 名專(zhuan) 家深入革命老區、脫貧攻堅一線開展谘詢服務活動,組織一萬(wan) 餘(yu) 名高層次專(zhuan) 家參加國情研修,組織在京院士專(zhuan) 家集中體(ti) 檢6000人次,切實增強人才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
黨(dang) 中央帶頭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把各方麵優(you) 秀人才集聚到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中來,引導廣大人才自覺弘揚科學家精神,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為(wei) 國分憂、為(wei) 國解難、為(wei) 國盡責。
破桎梏 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
“現在農(nong) 民評職稱不看重學曆,隻要手裏有農(nong) 業(ye) 技術絕活,能帶動老百姓致富,就能申報農(nong) 藝師職稱。”今年50歲的山東(dong) 農(nong) 民佟福興(xing) 打心眼裏感謝評審條件“接地氣”。他沒想到初中學曆的自己能獲評農(nong) 民正高級農(nong) 藝師。
近年來,山東(dong) 打破學曆、論文等條框限製,讓4000多名“田秀才”“土專(zhuan) 家”獲得專(zhuan) 業(ye) 技術職稱,有效激活了鄉(xiang) 村人才資源。
體(ti) 製機製是影響人才集聚和作用發揮的根本性問題,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是構築人才製度優(you) 勢、贏得國際競爭(zheng) 主動的戰略之舉(ju)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以“授權、鬆綁”為(wei) 核心,推動我國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全麵提速,中國特色人才製度體(ti) 係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2016年2月,黨(dang) 中央印發第一個(ge) 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綜合性文件《關(guan) 於(yu) 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的意見》。隨後,中央和國家相關(guan) 部門配套出台政策140餘(yu) 項,各省區市出台改革政策700多項,體(ti) 製機製改革呈現密集創新突破態勢。
向改革要動力,用改革增活力。
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jia) 、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優(you) 化科研項目評審管理、改進科技人才評價(jia) 方式、完善科研機構評估製度,樹立正確的人才評價(jia) 使用導向。
科技部等五部門聯合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專(zhuan) 項行動,對各類科技評價(jia) 活動進行全麵清理和整改。
《關(guan) 於(yu) 分類推進人才評價(jia) 機製改革的指導意見》《關(guan) 於(yu) 完善科技成果評價(jia) 機製的指導意見》《關(guan) 於(yu) 深化實驗技術人才職稱製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一份份改革文件著力破解人才工作體(ti) 製機製障礙,中國特色人才製度優(you) 勢進一步彰顯。
推動人才管理職能部門簡政放權,消除對用人主體(ti) 的過度幹預;分類推進人才評價(jia) 機製改革,更好發揮人才評價(jia) “指揮棒”作用;深化人才激勵機製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一項項製度舉(ju) 措環環相扣,打破體(ti) 製壁壘,掃除身份障礙,我國人才“紅利”持續釋放。
向用人主體(ti) 授權,為(wei) 人才鬆綁。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與(yu) 教育、科技、人事、社會(hui) 管理等領域體(ti) 製改革協同推進,人才鏈、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相互交織,強大的人才引擎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聚合力 讓各路高賢聰明才智競相湧流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
當前,我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2億(yi) 人,比2012年增加了1億(yi) 人。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you) 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隊伍正在加速集結。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配置人才。
以人才一體(ti) 化發展“先手棋”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棋局”,為(wei) 海南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圍繞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加快區域協調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部署,促進人才供給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相適應;
印發《關(guan) 於(yu) 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組織開展教育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援疆援青,創新博士服務團、“西部之光”訪問學者選派方式,紮實推進“三區”人才支持計劃,以“牽手計劃”等推動東(dong) 西部地區開展人才結對幫扶……引導人才紮根基層貢獻才智,讓更多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
朝中心聚焦,為(wei) 大局助力。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到哪裏,人才工作就跟進到哪裏、服務到哪裏。
——海納百川,築巢引鳳,不斷擴大人才對外開放。
“這些產(chan) 品都是自主研發的嗎?”2020年10月12日,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拿起一塊陶瓷基板邊看邊問,對企業(ye) 自主創新情況的關(guan) 切溢於(yu) 言表。
測試分析室裏,科研人員正在對材料進行納米級的微觀分析。聽說他們(men) 中有5名博士,其中2名還是“海歸”,總書(shu) 記十分高興(xing) 。
以更加積極的舉(ju) 措發現人才,以更加開放的胸懷使用人才,以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十年來,人才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近悅遠來”引才用才格局進一步形成,我國逐步從(cong) 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國轉變為(wei) 主要人才回流國,正在成為(wei) 創新人才高度集聚、創新要素高度整合、創新活動高度活躍的全球人才高地。
——高端引領,整體(ti) 推進,著力培養(yang) 造就各行各業(ye) 高素質人才。
南海之濱、創新潮湧。在中國海洋大學三亞(ya) 海洋研究院,院士、長江學者等70餘(yu) 名高層次人才常態化在此開展科研攻關(guan) 及教學工作。
“在不同學科老師的指導下,我們(men) 得以開展更深入全麵的學習(xi) 。”中國海洋大學三亞(ya) 海洋研究院研究生史鑫皓說。
賢良之士眾(zhong) ,則國家之治厚。
高技能人才振興(xing) 計劃、企業(ye) 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農(nong) 業(ye) 科研傑出人才培養(yang) 計劃等穩步實施,每年培養(yang) 培訓行業(ye) 人才數以百萬(wan) 計。高水平人才隊伍總量持續擴大,人才隊伍結構日益完善,各方麵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ye) ;人才蔚起,國運方興(xing) 。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人才優(you) 勢持續轉化為(wei) 創新優(you) 勢、競爭(zheng) 優(you) 勢和發展優(you) 勢,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
新華社記者 丁小溪 範思翔 張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