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樓又迎“限高令” 用什麽撐起城市天際線
每個(ge) 城市都有各自獨特的山水城林和曆史文化底蘊。隻有從(cong) 各自的經濟發展水平、地理條件、曆史文化變遷等實際條件出發,才能設計各具特色的城市天際線,從(cong) 而真正地擦亮城市名片。
——周琦 東(dong) 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很少有建築形式像超高層建築一樣,在為(wei) 人類拓展生存空間的同時,也引來巨大的爭(zheng) 議,比如建設運營成本高、建設周期長、消防施救難度大、得房率低等。
近日,我國對超高層建築“限高”的決(jue) 心,在社交媒體(ti) 迎來一片叫好:“實用型最重要”“後期維修養(yang) 護都是問題”……網友的熱烈討論,使“我國不再新建500米以上高樓”的相關(guan) 話題衝(chong) 上微博熱搜。
話題的中心,是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中提及的建築“限高”標準,即不得新建高度500米以上建築,嚴(yan) 格限製新建高度250米以上建築。
那些欲與(yu) 天公試比高、曾經撐起城市天際線的網紅地標,緣何現在被棄如敝履?城市容顏該如何妝點,才能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類宜居宜業(ye) 間求取平衡?
兩(liang) 年四次,超高層建築管控力度不斷提高
兩(liang) 年四次,在涉及全國的建築風貌、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等政策體(ti) 係中“圍追堵截”超高層建築,這樣的力度可謂巨大。
細數前三次的“圍堵”,不難發現,我國對超高層建築的“限高”方向日益明確。
2020年4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城市與(yu) 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指出“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築”“嚴(yan) 格限製新建250米以上建築”。
2021年6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管理確保工程安全質量的通知》,提到“嚴(yan) 格限製新建250米以上建築”“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
2021年10月,住建部和應急管理部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超高層建築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明確城區常住人口300萬(wan) 以上城市嚴(yan) 格限製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
麵對500米的“身高天花板”,開發商紛紛出招將建築高度拉伸到極致:南京江北國際金融中心高度從(cong) 600米降到499.8米,蘇州中南中心由729米降到499.15米,西安中國國際絲(si) 路中心大廈由501米降至498米……
高層建築是現代文明的成果,人類追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美好願望早已有之。“當初美國的石油、通訊、鋼鐵等行業(ye) 的巨頭,紛紛興(xing) 建高層建築,後來很快發展到超高層建築,也就是100米以上的建築發展階段。”東(dong) 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周琦介紹,技術、市場、資本、土地等多重因素的加持,讓超高層建築迅速在全球遍地開花。
十中有六,我國超高層建築數量眾(zhong) 多
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更大使用麵積的建築以節約土地,是催生超高層建築的源動力。
我國從(cong) 二十世紀初開始探索高層建築建設。當時,在上海、天津、廣州等地,我國積極學習(xi) 西方的先進高層建築建造技術, 建造了一批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準的高層建築。1976年,隨著高達114米的廣州白雲(yun) 賓館落成,我國進入超高層建築發展階段。
“在改革開放以後,城市現代化進程加速,城市中心區的集聚效應越發明顯,催生了大量的辦公、居住需求。隨著地價(jia) 在建設成本中的占比不斷攀升,樓也越建越高。那時流行的一種觀念是:一個(ge) 城市第一高樓的高度,代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是城市現代化的標誌。”江蘇省設計大師、東(dong) 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築師曹偉(wei) 說。
改革開放帶來的不僅(jin) 是城鎮化進程加快。周琦表示,許多外企進入中國後,他們(men) 對現代化的辦公環境、設施的需求,也推動了超高層建築的勃興(xing) 。中國多年持續的經濟發展,也在客觀上為(wei) 超高層建築的發展提供了內(nei) 在動力。
“隨著土地的價(jia) 格越來越昂貴,以及一些城市打造地標性建築的需求不斷提升,我國超高層建築的規模在2010年左右達到了頂峰。”周琦說。
記者登錄世界高層建築與(yu) 都市人居學會(hui) 網站查詢發現,目前中國超過150米的建築已經有2964座,其中超過200米的有964座,超過300米的有102座。世界最高的十棟超高層建築中,有六個(ge) 在中國。2015年建成的上海中心大廈是目前國內(nei) 最高的超高層建築,高度達到632米,共120層。在全球範圍內(nei) ,上海中心大廈從(cong) 高度上僅(jin) 次於(yu) 迪拜高828米的哈利法塔。而在全球擁有150米以上建築數量最多的10個(ge) 城市中,香港、深圳、上海、廣州、重慶5個(ge) 中國城市位列其中。
不隻高度,如何更好構建城市地標
超高層建築的建設、運營維護成本、消防風險、樓內(nei) 垂直交通的擁堵和潛在的生態影響,近年來屢屢為(wei) 人詬病。
“高層建築每升高50米,建築成本大約增加20%。建築越高,要抵禦的風力和地震的水平推力就越大,所以地基就要打得更深,建築的柱梁也要更粗,玻璃幕牆也要鞏固地更緊,外部的樓體(ti) 維護體(ti) 係也要加強處理。而為(wei) 了樓內(nei) 通行的方便,建築內(nei) 還要安裝高速電梯。此外,超高層建築每隔50米,都需要設置避難層,並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以便發生火災時供人們(men) 疏散避難。”周琦說,上述因素都導致超高層建築的得房率較普通建築低,而且樓層越高,得房率越低。而超高層建築的造價(jia) 卻很昂貴,這導致租金和售房價(jia) 格更高。這一高一低,讓超高層建築性價(jia) 比較低,逐漸失去光環,造成了高空置率。
而即使是使用中的超高層建築,也存在先天不足。“目前的消防雲(yun) 梯一般隻能攀升到100米左右,這意味著超高層建築發生火災時的施救難度會(hui) 很大。”曹偉(wei) 說。
曹偉(wei) 表示,超高層建築造成的高能源消耗也不符合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有數據顯示,150米的超高層住宅,單個(ge) 電梯能耗較100米高層住宅高出40%以上。超高層住宅相較於(yu) 普通高層住宅額外增加的供水耗電量約為(wei) 2400千瓦時/年。由於(yu) 通常需要水泵、水箱分段抽送,造成部分樓層水壓過大,進而導致水龍頭水流過快,也容易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此外,玻璃幕牆帶來的光汙染,高層建築密集區域形成的樓之間的空氣氣流,還會(hui) 形成微熱島效應。”周琦補充。
漫步在當今的中國城市,一座座摩天大樓彰顯出城市的國際化雄心。如何讓城市擺脫“千城一麵”,變幻出多姿多彩的容顏?
“建築的高度、規模,往往可以改變一個(ge) 城市的尺度,超高層建築對城市天際線的改觀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貢獻,但我們(men) 更應該關(guan) 注城市風貌的內(nei) 在品質與(yu) 內(nei) 涵。”曹偉(wei) 認為(wei) ,“城市地標未必都需要通過建築高度來體(ti) 現。那些能激發城市活力,傳(chuan) 承城市文明的公共設施和公共空間,都可以成為(wei) 一座城市的地標。”
周琦認為(wei) ,城市建築追求容積率的提升,並不會(hui) 帶來舒適的工作、居住體(ti) 驗:“人們(men) 更喜歡生態的、宜居的生活空間,而非高密度的生活空間。每個(ge) 城市都有各自獨特的山水城林和曆史文化底蘊。隻有從(cong) 各自的經濟發展水平、地理條件、曆史文化變遷等實際條件出發,才能設計各具特色的城市天際線,從(cong) 而真正地擦亮城市名片。”(記者 金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