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55:馬頭琴

發布時間:2022-09-14 10:23:00來源: 光明網

   【中國好手藝55

  馬頭琴

  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馬頭琴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白蘇古郎

  馬頭琴是蒙古族樂(le) 器,其曆史可追溯至唐宋時期的拉弦樂(le) 器奚琴,距今已有一千餘(yu) 年。相傳(chuan) ,有位牧人為(wei) 懷念死去的小馬,用其皮、骨、鬃、尾做了一把琴,並在琴柄頂端雕刻了馬頭,故得名。

  我出生在呼倫(lun) 貝爾草原,從(cong) 小聽著父親(qin) 的馬頭琴聲長大,那寬闊雄渾、深沉悠揚的旋律,在我心裏悄然紮根。我17歲開始學習(xi) 馬頭琴製作技藝,6年方學成。

  馬頭琴有琴頭、琴杆、琴箱3個(ge) 主要部分。琴杆長、琴箱小,便於(yu) 演奏時夾在兩(liang) 腿之間。那琴箱麵板平整不曲,音梁部“強硬粘合”,發起聲來高亢明亮。

  老話講“爺爺輩攢料,孫子輩做琴”。一塊上乘木料得經十年自然風幹,不攢不行!除了有好料,好的馬頭琴還要“聲”“型”兼備,這功夫全在馬頭雕刻和聲色調製上。

  馬頭琴,馬頭是靈魂。雕刻馬頭,需以“靈感”觸“靈魂”:馬頭千姿百態,就連鬃毛也有立鬃、披鬃、飛鬃之分,有倔強之姿,亦有嘶鳴或奔跑之態,而每一種造型都承載著一份匠心。

  聲色的調製,則要慢工出細活,邊聽琴箱發聲,邊打磨琴箱板麵厚度,循環反複直至聲色達標。裝完琴後,還要微調,即通過調節音柱位置來消除拋光等後續工序對琴箱的影響,使馬頭琴響起便是那古老蒼涼、淒楚雄壯、綿長奔放的聲色。

  隨著製作工藝不斷創新,馬頭琴的音域已擴展到5個(ge) 聲部,能單獨完成多聲部合奏。北京奧運會(hui) 聖火在鬆原傳(chuan) 遞時,2008把馬頭琴齊奏,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震撼了世界。

【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55:馬頭琴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12日 01版)

  總策劃:楊穀

  監製:張寧 廖慧

  統籌:李方舟 李宜蒙

  誦讀:董大正

  動畫:王宏澤

  視覺設計:孔鵬

  采訪:光明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任爽 見習(xi) 記者 李層

  製作:光明網新聞中心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