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山西: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質量發展之路
【喜迎二十大】
光明日報記者 楊玨
9月9日,沉浸式人文體(ti) 驗項目《遇見娘子關(guan) 》將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搬上舞台,讓觀眾(zhong) 全身心體(ti) 驗到了娘子關(guan) 豐(feng) 富獨特的曆史文化和回味無窮的藝術魅力。這是繼《又見平遙》《又見五台山》《太行山上》《再回相府》之後,山西推出的又一演藝項目精品力作。
中秋之夜,忻州古城文創街草木染作坊裏,忻州市傳(chuan) 統天然染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趙慧正與(yu) 遊客一起,共同創作一幅名為(wei) 《玉兔望月》的作品,表達闔家團圓、平安吉祥的美好願望。入駐忻州古城3年,趙慧將古老技法與(yu) 現代設計、傳(chuan) 統工藝與(yu) 時尚理念結合,讓天然染技藝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guan) 注和喜歡。
7月5日至7月31日,第三屆山西藝術節以“雲(yun) 上藝術節”的全新形式舉(ju) 辦。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日,藝術節關(guan) 注和參與(yu) 累計總人次約6100萬(wan) ,其中直接參與(yu) 藝術節各項活動累計總人次近2800萬(wan) 。這場亮點紛呈的文化盛宴,聚焦“喜迎黨(dang) 的二十大”主線,以“藝術的盛會(hui) 人民的節日”為(wei) 主題,薈萃文藝精品。
夏秋時節,山西大地處處洋溢著歡樂(le) 昂揚的氣氛,三晉兒(er) 女滿懷信心和喜悅,用積極健康、豐(feng) 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提振精氣神、孕育好風尚,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質量發展之路,以澎湃熱情、奮鬥實幹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新時代讓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山西緊扣時代主題抓精品創作、強人才隊伍、辦文藝活動,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的文藝作品,同時圍繞中國夢主題舉(ju) 辦山西藝術節、晉劇藝術節,以藝術的形式記錄新時代、書(shu) 寫(xie) 新時代、謳歌新時代。舞劇《粉墨春秋》《呂梁英雄傳(chuan) 》、話劇《右玉》、上黨(dang) 梆子《太行娘親(qin) 》、晉劇《於(yu) 成龍》等劇目獲全國性大獎、入選國家級項目。全省累計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項目219個(ge) ,中國戲劇“梅花獎”49朵,均居全國第一方陣。“小梅花”241朵,位列全國第一。
據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劉永生介紹,山西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五個(ge) 一批”群眾(zhong) 文化惠民工程,連年超額完成“免費送戲下鄉(xiang) 一萬(wan) 場”任務,《保衛娘子關(guan) 》《掃街》等榮獲全國群眾(zhong) 文化藝術領域最高獎“群星獎”。
近年來,山西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健全服務體(ti) 係。全省擁有公共圖書(shu) 館、文化館258個(ge) ,鄉(xiang) 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361個(ge) ,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8萬(wan) 餘(yu) 個(ge) ,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左權縣、澤州縣大陽鎮等42個(ge) 縣鎮先後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長治市、朔州市、晉中市、晉城市成為(wei)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區,全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和品質大幅提升。
在山西,有許許多多像趙慧一樣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者,他們(men) 都在為(wei) 保護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資源而努力。劉永生說,山西編製實施了係列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弘揚專(zhuan) 項規劃,推進晉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推動全省26個(ge) 戲曲瀕危劇種恢複發展,全省累計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182項,保持全國第一方陣。與(yu) 此同時,山西成立了工美產(chan) 業(ye) 聯盟,認定工美大師工作室58個(ge) ,評定省級大師156人,有6人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舉(ju) 辦山西非遺博覽會(hui) 、文創設計大賽、工藝美術博覽交易會(hui) ,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剛剛開始的新學期,山西大學文物專(zhuan) 業(ye) 迎來了第一批新生,112名文物全科人才將通過四年的學習(xi) ,在畢業(ye) 後承擔起考古、文物建築和博物館等方麵的工作。
作為(wei) 文物資源富集大省,山西擁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針對縣以下基層文博單位專(zhuan) 業(ye) 人才嚴(yan) 重匱乏、保護利用隊伍力量薄弱的難題,5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文物全科人才免費定向培養(yang) 實施辦法》,從(cong) 今年開始正式啟動實施文物全科人才免費定向培養(yang) 工作。
山西走出了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文物保護利用新路子。2017年開始,山西密集出台《山西省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文物保護利用辦法》等係列配套政策,2018年在全國率先推廣並深入實施文明守望工程,全社會(hui) 參與(yu) 文物保護的熱情不斷高漲,文物保護工作由實體(ti) 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數字化保護轉變。
山西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程書(shu) 林表示,山西考古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相繼開展了襄汾丁村、沁水下川、襄汾陶寺等30餘(yu) 項主動性考古發掘,出土標本近萬(wan) 件,新材料、新發現為(wei)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作出了山西貢獻。河津固鎮瓷窯址、聞喜酒務頭墓地、絳縣西吳壁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襄汾陶寺北兩(liang) 周墓地榮獲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六大考古新發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