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來故宮看古代眾生百態

發布時間:2022-09-20 16:50:00來源: 光明網

  來故宮看古代眾(zhong) 生百態

  本報記者 鄒雅婷

  故宮博物院供圖

  搖動紡車的婦女、雪地放牧的農(nong) 人、挑擔進村的貨郎、嬉笑玩樂(le) 的孩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書(shu) 畫館展出的“眾(zhong) 生百態——故宮博物院藏曆代人物畫特展(第三期)”上,一幅幅作品呈現了千姿百態的古代眾(zhong) 生形象和熱氣騰騰的生產(chan) 生活場景。

  風俗畫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一個(ge) 重要類別。兩(liang) 宋時期,人物風俗畫達到高峰,技法多樣,題材廣泛,農(nong) 桑漁獵、陶冶紡織、月令社慶、村市遊戲、商賈行旅,皆被畫家惟妙惟肖地描繪於(yu) 筆端,令人回味無窮。本次展覽選取故宮博物院所藏曆代人物風俗畫共96件,讓觀眾(zhong) 通過生動鮮活的畫作,體(ti) 味古人平凡生活中的溫情與(yu) 智慧。

  《卓歇圖》傳(chuan) 為(wei) 五代契丹畫家胡瓌所畫,描繪了少數民族部落旅途中停留休息之景。部落首領坐在氈上宴飲,軍(jun) 士、仆人倚馬席地休憩,氈前有歌舞助興(xing) 。部落上層人士多戴巾幘,亦有左衽高冠者。普通民眾(zhong) 多髡發,衣服皆為(wei) 圓領,緊衣窄袖,束帶長靴,是遼代契丹部落服飾與(yu) 漢人服飾融合的典型樣式。此圖技法精湛,氣格高古,是宋元時期表現北方民族生活的代表作。

  南宋高宗趙構喜愛馬和之畫作,每錄《詩經》一首,則命馬和之配圖。本次展覽展出馬和之《豳風圖》摹本中與(yu) 風俗密切相關(guan) 的《七月》部分。《豳風·七月》是描繪西周早期農(nong) 事活動的詩歌,此圖選取詩中多個(ge) 場景巧妙置於(yu) 一幅,以樹石作為(wei) 分隔。人物衣紋飄逸婉轉,筆法俊逸瀟灑,富於(yu) 變化。

  南宋李嵩《貨郎圖》描繪貨郎進村時母親(qin) 帶著歡呼雀躍的孩子前來購物的場景,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從(cong) 貨架上的字幅可知,貨郎還兼風水先生、代寫(xie) 文書(shu) 、代誦仙經等事。畫家以細筆勾勒輪廓,並施淡彩,兒(er) 童神態天真,歡樂(le) 而急迫的心情躍然紙上,貨架上品物繁多,但一筆不亂(luan) ,體(ti) 現了畫家精湛的技藝。

  宋人《百子嬉春圖》繪眾(zhong) 多幼童嬉戲場景,有模仿成人的鑒古、手談、禮佛活動,也有攀條、放風箏、傀儡戲等娛樂(le) 活動,畫麵生動,設色豔麗(li) ,孩童比例協調,氣氛祥和。

  元人《龍舟奪標圖》展現了北宋宮廷在金明池舉(ju) 行龍舟奪標的場景,是宋元時期水嬉活動的縮影。金明池故址在今河南開封,是北宋的皇家池苑,皇帝常在此教演水軍(jun) ,舉(ju) 行龍舟奪標、宴飲等活動。每年農(nong) 曆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開放金明池與(yu) 瓊林苑,允許遊人自由出入。《龍舟奪標圖》摹畫精細,純用白描,繪出巍峨瑰麗(li) 的宮殿院囿,池中有小龍船、飛魚船、鰍魚船等,蔚為(wei) 大觀。圖中人物雖小,但為(wei) 數眾(zhong) 多,形態動作多樣,或競渡、或水嬉雜耍、或演樂(le) 、或侍立,細節豐(feng) 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