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

發布時間:2022-09-20 16:50:00來源: 光明網

  “從(cong) 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堅持“兩(liang) 創” 書(shu) 寫(xie) 史詩·非凡十年)

  胡妍妍

  核心閱讀

  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wan) 兵。隻有心懷國之大者,腳踩生活大地,才能於(yu) 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中寫(xie) 就激昂的文藝樂(le) 章。

  全麵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jun) 的新時代,呼喚著改革的熱情、決(jue) 心與(yu) 勇氣,也呼喚著創新的活力、魄力與(yu) 智慧。立足時代潮頭,引領風氣之先,文藝創作正以不同形式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因時而興(xing) ,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yu) 時代同頻共振,永遠是文藝發展的康莊大道。

  60多年前,作家周立波在湖南益陽清溪村體(ti) 驗生活,創作出長篇小說《山鄉(xiang) 巨變》。這部作品成功刻畫了農(nong) 業(ye) 合作化運動給鄉(xiang) 村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wei) 一個(ge) 時代的文學象征。

  60多年後,中國作協在清溪村啟動“新時代山鄉(xiang) 巨變創作計劃”,一場跨越時空的創作接力開始了。比之於(yu) 當年,如今的清溪村白牆青瓦,稻黃荷綠,特色農(nong) 業(ye) 與(yu) 紅色文旅精彩相映,每年吸引遊客超80萬(wan) 人次,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萬(wan) 餘(yu) 元。日新月異的“新山鄉(xiang) 巨變”,刻印著時代鏗鏘前行的足跡,也呼喚著文藝與(yu) 時俱進地記錄書(shu) 寫(xie)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步伐,從(cong) 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把藝術創造向著億(yi) 萬(wan) 人民的偉(wei) 大奮鬥敞開,向著豐(feng) 富多彩的社會(hui) 生活敞開,從(cong) 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xie) 中國人民奮鬥之誌、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

  時代的步伐強勁有力,響徹在神州大地,也響徹在廣大文藝工作者心中。越來越多的作家和藝術家自覺把握時代現實,深刻提煉時代主題,以遒勁筆力為(wei) 時代畫像、為(wei) 時代立傳(chuan) 、為(wei) 時代明德。

  心懷國之大者,描摹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

  貴州老兵王明禮上山健步如飛,完全看不出在戰爭(zheng) 中落下雙腿殘疾。他擔任過8個(ge) 貧困村的駐村幹部,後來賣房子、開墾茶山、帶領農(nong) 民建起合作社,13年間種植茶樹6000多畝(mu) ,累計帶動1000餘(yu) 人就業(ye) ,茶山周邊10個(ge) 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作家蔣巍把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ge) 人王明禮的故事寫(xie) 進報告文學《國家溫度》,把從(cong) 他身上感受到的熾熱化作文字的暖流。

  作家趙德發為(wei) 創作長篇小說《經山海》,經常往村裏跑。跑得多了,他發現一個(ge) 有意思的現象:現在,許多父老鄉(xiang) 親(qin) 都喜歡談論曆史,個(ge) 人的、村莊的乃至國家的曆史,脫貧攻堅的巨大成就實實在在地觸動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心靈,讓他們(men) 有了樸素的今昔之思,由衷地想講述、想分享。

  在深入三江源腹地采訪的過程中,作家古嶽明顯感到和以往不同,有關(guan) 雪豹、棕熊、狼、狐狸等野生動物的故事一下子多了起來。這是生態好轉的跡象,是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日趨和諧的注腳,他欣喜地將其記錄在報告文學《源啟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誕生記》中。

  “南繁”,是指每年9月至翌年5月,大批農(nong) 業(ye) 科研工作者像候鳥一樣飛到海南進行農(nong) 業(ye) 育種製種。《現代漢語詞典》裏查不到的這個(ge) 詞,成了作家楊沐《南繁——築牢中國飯碗的底座》一書(shu) 的“題眼”。從(cong) 當年4億(yi) 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yi) 多人吃得好,再到“中國田裏中國種、中國碗裏中國糧”,一場浩蕩的種業(ye) 翻身仗正在田間打響。

  這些都是來自時代現場的發現和啟迪。當今時代,曆史變化如此深刻,社會(hui) 進步如此巨大,人們(men) 的精神世界如此活躍。所以,蔣巍會(hui) 深有感觸:“無數中國村莊都亮起了太陽能路燈,它們(men) 可比作家的台燈亮太多了!”趙德發也一再提醒自己: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有如此切身的曆史感,作家更要寫(xie) 出時代的“大景深”。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wan) 兵。隻有心懷國之大者,腳踩生活大地,才能於(yu) 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中寫(xie) 就激昂的文藝樂(le) 章。

  以藝凝心聚力,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大江大河,劈波斬浪,誌之所趨,勢不可擋。網絡文學《大江東(dong) 去》不僅(jin) 讓見證改革開放大幕初啟的一代人看得唏噓感動,也“圈粉”了許多90後、00後讀者。“整個(ge) 國家都在努力,而我不過是其中的一分子”,小說主人公宋運輝的經曆激起了年輕人對置身其中的偉(wei) 大時代的認識:我們(men) 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接力者,奔騰不息的大江大河有我的浪花一朵。

  一個(ge) 時代有一個(ge) 時代的文藝,一個(ge) 時代有一個(ge) 時代的精神。

  “硬核工業(ye) 小說”《重卡雄風》的結尾處,一直帶領西北重型汽車廠絕地求生、銳意改革的主人公,暢想中國重卡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的未來,那也是中國製造星辰大海般的未來。作者晨颯說,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工業(ye) 國,有近2億(yi) 產(chan) 業(ye) 工人,有70多年間建立起的門類齊全、結構完備、基礎堅實的工業(ye) 技術體(ti) 係,有這些底氣,我們(men) 的工業(ye) 題材創作怎能不“硬核”?“我濃墨刻畫著他們(men) ,又反過來被他們(men) 的執著感動。”

  近日熱播的工業(ye) 改革題材電視劇《麓山之歌》,改編自小說《重中之重》。“沒有槍沒有炮,卻看得人熱血沸騰”,觀眾(zhong) 在網站評論區這樣留言道。在長篇小說《錦繡》中,國企改革有高光時刻,有陣痛經曆,也有雨後彩虹,這些曆史經驗連同艱苦奮鬥的勞動者品質、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轉型升級的勇氣魄力,一起匯聚成振興(xing) 東(dong) 北老工業(ye) 基地的時代交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用手機軟件打車、導航或者點外賣時,你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竟然和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發生聯係。“北鬥應用隻受想象力限製”,這是中國科研人的淩雲(yun) 壯誌。報告文學《中國北鬥》《“北鬥”璀璨》詳述北鬥人如何攻克160餘(yu) 項關(guan) 鍵核心技術,如何通過自主創新點亮這顆“天空中最亮的星”。

  全麵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jun) 的新時代,呼喚著改革的熱情、決(jue) 心與(yu) 勇氣,也呼喚著創新的活力、魄力與(yu) 智慧。立足時代潮頭,引領風氣之先,文藝創作正以不同形式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結合現實生活,謳歌融入時代洪流的奮鬥之誌

  “調動了千軍(jun) 萬(wan) 馬,經曆了千難萬(wan) 險,付出了千辛萬(wan) 苦,要走進千家萬(wan) 戶,將造福千秋萬(wan) 代”,北鬥有“五千萬(wan) ”工程之稱。這樣的工程何止北鬥?從(cong) “嫦娥”上天攬月到“奮鬥者”號深海探險,從(cong) “墨子號”、“天問一號”到“人造太陽”、高速磁浮……一項項國之重器、一個(ge) 個(ge) 中國速度讓國人驕傲,令世界矚目,這背後凝聚了千千萬(wan) 萬(wan) 中國人的奮鬥之誌和創造之力。

  時代的脈搏裏,是無數平凡英雄的奮鬥人生。

  “責任感就是時代感。”長篇小說《海邊春秋》的主人公劉書(shu) 雷,在自己的博士畢業(ye) 論文裏寫(xie) 下這句話。從(cong) 北京名校畢業(ye) 後,他來到基層,在海島漁村轉型發展的實踐中,磨礪品質與(yu) 意誌,淬煉信念與(yu) 追求,最終實現了第二次“畢業(ye) ”,成長為(wei) 一名有責任、有擔當、敢於(yu) 創新、樂(le) 於(yu) 奉獻的青年幹部。

  《2021中國電視劇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青年觀眾(zhong) 眼中的優(you) 質國產(chan) 劇關(guan) 鍵詞是:正能量、劇情吸引人、演技在線、主旋律、時代感、平凡人大時代、溫暖、煙火氣等。主旋律也有煙火氣,平凡人亦有時代感。二者結合,體(ti) 現出的正是從(cong) 現實生活中感悟時代脈動、在國家發展中成就人生夢想的深刻主題。

  網遊經理回鄉(xiang) 種地,為(wei) 無花果製定10年三步走的種植計劃;大學畢業(ye) 生做起農(nong) 村電商,帶動貧困戶一起科學化、精細化養(yang) 殖,讓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去。在網絡紀錄片《追光者:脫貧攻堅人物誌》中,各顯神通的“農(nong) 創客”們(men)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科技力量、青年力量,在希望的土地上演繹著時代進步與(yu) 個(ge) 人發展的雙重變奏。

  “燈火裏的中國青春婀娜,燈火裏的中國胸懷遼闊,燈火漫卷的萬(wan) 裏山河,初心換回了百年承諾。”一曲《燈火裏的中國》在年輕人中有很高的傳(chuan) 唱度。從(cong) 萬(wan) 家燈火到萬(wan) 裏山河,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yu) 國家的發展、社會(hui) 的進步息息相關(guan) 。將奮鬥人生融入時代洪流、讓個(ge) 人前途與(yu) 國家命運同頻共振,這是最打動人心的時代旋律。

  因時而興(xing) ,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yu) 時代同頻共振,永遠是文藝發展的康莊大道。“黃河落天走東(dong) 海,萬(wan) 裏寫(xie) 入胸懷間”,新時代新征程召喚文藝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伐,書(shu) 寫(xie) 時代的進步要求,為(wei) 時代前行吹響號角!

  趙偲汝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