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進退之間——專訪中國男子佩劍運動員許英明

發布時間:2022-09-21 16:23: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 題:進退之間——專(zhuan) 訪中國男子佩劍運動員許英明

  新華社記者高萌 董意行

  中國男子佩劍運動員許英明今年剛滿三十周歲。

  小學五年級時,他因個(ge) 子高挑又活潑好動而被當時番禺區業(ye) 餘(yu) 體(ti) 校的擊劍教練嚴(yan) 國慶挑中。第一次站在劍道上,許英明內(nei) 心充滿了迷惑與(yu) 崩潰:“當時(對擊劍)完全不懂……我從(cong) 練擊劍的第一天開始就想過(放棄)。那時候剛離開家,想家但又不能給人看到,很丟(diu) 臉。就偷偷地哭,哭完再回房間。過了一兩(liang) 個(ge) 月,完全不想回家了,(因為(wei) )玩開心了。”

  許英明還完全沒有料到,眼前這陌生的麵罩與(yu) 劍,將會(hui) 如此長久地與(yu) 自己相伴。“是擊劍選擇了我,不是我選擇了擊劍。”他說。

  但這一路走來,並非都是鮮花和掌聲。

  許英明成長過程中,經曆了中國佩劍的黃金期。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上,仲滿奪得男子佩劍個(ge) 人金牌,實現了中國奧運男子擊劍金牌零的突破,與(yu) 此同時,女子佩劍獲得團體(ti) 銀牌。果決(jue) 迅速、熱血沸騰的佩劍比賽,給人們(men)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那些巔峰時刻,卻也成了之後十幾年中國佩劍軍(jun) 團鮮有的高光時刻。

  創造巔峰的中國男子佩劍隊“80後”一代退役後,以許英明為(wei) 代表的“90後”一代成了中國男佩的中堅力量。全運會(hui) 、亞(ya) 錦賽、奧運會(hui) ……他數不清自己參加過多少大小的賽事,而回憶起來,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國際劍聯佩劍大獎賽莫斯科站。在那次比賽中,許英明一舉(ju) 拿下了男子佩劍個(ge) 人亞(ya) 軍(jun) 。

  “因為(wei) 我知道自己積分不夠,參加不了裏約奧運會(hui) ,特別不開心。反正剩下最後一場大獎賽了,我就是上去玩。當你特別想要一個(ge) 東(dong) 西的時候,你特別(容易)做不好。但當我知道自己打不了奧運會(hui) 的時候,就享受擊劍、享受過程了。(那次)比之前打比賽放鬆一百倍,越打越勝,然後就打到第二了。那個(ge) 過程我覺得是,原來吃了這麽(me) 多苦,我也嚐到了一些甜。那一次進決(jue) 賽,真的很美妙,整個(ge) 人興(xing) 奮到晚上也睡不著。”

  而競技體(ti) 育的殘酷性在於(yu) ,多數較量的結果都難以以個(ge) 人意誌為(wei) 轉移。與(yu) 對手、與(yu) 自我、與(yu) 時間,皆如此。

  盡管嚐過“輕裝上陣”的甜頭,但許英明坦誠自己還是“差一點突破”、總是“想贏、想太多”。於(yu) 是,在稱得上是中國男佩“青黃不接”的階段裏,時間一閃而過。三十歲的許英明,一如二十多年前,再度站上了人生岔路口,在進退之間尋找自己的機會(hui) 。

  一同訓練、一起長大的隊友們(men) 陸續退役,轉向幕後或開啟新生活;與(yu) 此同時,大批新生力量奔湧而來,許英明坦然接受自己成了一名“老將”:“每個(ge) 小朋友或小隊員都很想贏我、想衝(chong) 擊我、想把我的位置打下來,這是一個(ge) 好的現象。等他們(men) 有了突破,中國擊劍事業(ye) 的發展也會(hui) 有新的突破。”

  “無論如何都不會(hui) 離開擊劍”的同時,許英明開始考慮新的人生方向。暫別運動員身份、以國家隊臨(lin) 聘教練的方式輔助主教練,是他最近的嚐試。“要敢打敢拚、要動腦筋、還要有強大的心態”,這些都是許英明心中值得傳(chuan) 承下去的擊劍精神。

  此外,他還表示,自己仍會(hui) 回到賽場上來,在成績方麵也依舊保留了目標:“明年就是咱們(men) 家(舉(ju) 辦)的亞(ya) 運會(hui) ,希望能拿個(ge) 冠軍(jun) 。”

  許英明用“格鬥”與(yu) “芭蕾”來形容自己心目中的擊劍:“劍道上的格鬥,不是誰把誰打趴下,而是在鬥智鬥勇間取勝。”而談及“芭蕾”,他反問一句——“你不覺得擊劍很美嗎?”

  擊劍賽場上,每位選手都在攻守之間尋找自己的機會(hui) ,大腦的瞬時決(jue) 斷與(yu) 身體(ti) 的條件反射都會(hui) 影響比賽的走向;而在人生路口,三十歲的許英明也在進退之間不斷印證著自己說過的話:“每個(ge) 人都有每個(ge) 人的打法,每個(ge) 人都有每個(ge) 人的節奏。找到適合自己的東(dong) 西就去做吧。”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