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發力 山西礦山生態修複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人民網太原9月20日電(段思齊)“近年來,山西省著力從(cong) 對有主礦山的“控”和對曆史遺留無主礦山的“減”雙向發力、精準施策,礦山生態修複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19日,在山西省委宣傳(chuan) 部舉(ju) 行的“山西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第十五場發布會(hui) 上,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武耀文說介紹。
山西作為(wei) 國家重要的煤炭生產(chan) 基地,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由於(yu) 曆史性、粗放式的煤炭開采利用,生態環境破壞嚴(yan) 重,生態問題存量較大。基於(yu) 此,山西省自然資源廳在全國率先實施礦山開發利用、地質環境保護與(yu) 恢複治理、土地複墾、生態環境保護與(yu) 恢複治理方案“四合一”編製,著力推動礦山生態環境源頭保護和係統治理。出台《山西省礦山環境恢複治理基金管理辦法》,全省有證礦山共提取基金和預存土地複墾費用約300億(yi) 元,將全部持續用於(yu) 實施礦山生態保護修複。建立露天煤礦準入、臨(lin) 時用地還地、信息公開公示、違法案件移交移送等8項長效機製,全麵落實礦山生態保護修複監管職責。
同時,組織全省礦山圖斑核查工作,初步確定全省曆史遺留礦山需治理圖斑8300多個(ge) ,麵積23000公頃,為(wei) 精準實施礦山生態修複提供了依據和目標。積極開展京津冀周邊及汾渭平原重點城市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複項目、三個(ge) 批次黃河流域重點地區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治理項目,爭(zheng) 取中央獎補資金 8.30 億(yi) 元,省級配套資金12.46億(yi) 元,治理麵積6700多公頃。出台鼓勵和支持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礦山生態保護修複實施細則,建立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的生態修複模式。開發山西省生態保護修複監測信息化管理係統,運用月度高分辨衛星影像和地理信息數據,不斷提升礦山生態修複信息化監管水平。
此外,十年來,山西省自然資源廳部署嚴(yan) 厲打擊非法違法采礦專(zhuan) 項行動,整改問題3231個(ge) 。推進嚴(yan) 厲打擊非法違法采礦大檢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動,聯合7個(ge) 廳局實施打擊“洗洞”盜采金礦專(zhuan) 項整治,礦產(chan) 資源開發管理秩序明顯好轉。
“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堅持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積極構建協同推進、嚴(yan) 防管控、技術引領的一體(ti) 化礦山生態修複體(ti) 係,全力打造礦山修複治理‘山西經驗’。”武耀文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