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豐收 迎盛會】沃野三晉慶豐收
穀黃稻香瓜果脆,又是一年豐(feng) 收季。九月的三晉大地,田疇似錦、沃野生金,唱響豐(feng) 收讚歌;九月的希望田野,五穀飄香、秋收正忙,喜迎豐(feng) 收盛會(hui) 。
今年是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麵展開的關(guan) 鍵之年。9月23日,我們(men) 即將迎來第五個(ge) 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這個(ge) 節日注定意義(yi) 非凡。眼下,全省4105.5萬(wan) 畝(mu) 秋糧陸續收獲歸倉(cang) ,唱響一曲曲大地歡歌。
政策給力科技助力 糧食增產(chan) 基礎紮實
收割、裝車、銷售,孝義(yi) 市大孝堡鎮東(dong) 盤糧村的秋收現場忙碌又熱鬧,富東(dong) 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種植的千畝(mu) 玉米迎來大豐(feng) 收。黃澄澄的玉米顆粒簇擁成一片金色海洋,全程機械化的收割作業(ye) 在轟鳴聲中快速進行,收獲的喜悅洋溢在田裏田外。合作社負責人範忠告訴記者:“眼下正在收割的是4000畝(mu) 玉米種植大田,得益於(yu) 充足的雨水,今年的玉米畝(mu) 產(chan) 達到了1500斤。”
合作社的6台收割機一起上陣,每台每天能收割70畝(mu) —80畝(mu) ,可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摘穗、剝皮、秸稈粉碎,部分玉米秸稈可直接分離切割為(wei) 青貯飼料,用於(yu) 牛羊等牲畜的喂養(yang) 。
另一側(ce) 田地裏,被秋風吹拂的玉米大豆競相生長,作為(wei) 全省特優(you) 工程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示範基地,東(dong) 盤糧村成功探索出“2+3”種植模式,形成了從(cong) 耕、種、管到收的全流程技術標準,今年種植麵積達到3000畝(mu) ,再有半個(ge) 月,這批新的“種子選手”將雙雙進入成熟期。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決(jue) 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安排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農(nong) 民一次性補貼等資金90餘(yu) 億(yi) 元,一卡通直接到戶,提高了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全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係統齊心協力落實相關(guan) 措施,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組織“三隊”包聯服務隊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小麥生產(chan) 先後經曆抗擊洪澇保麵積、科技壯苗強群體(ti) 、防病治蟲減損失、“一噴三防”增粒重等多個(ge) 關(guan) 口,總產(chan) 單產(chan) 雙增,實現了逆境豐(feng) 收,全省夏糧喜獲豐(feng) 收,總產(chan) 達到245.2萬(wan) 噸,較上年增長0.8%;平均畝(mu) 產(chan) 305.5公斤,較上年增長1.1%,再創曆史新高;臨(lin) 汾市翼城縣、堯都區和運城市永濟市勇於(yu) 創新,打破全省水地、旱地小麥單產(chan) 紀錄。
全省各地秋糧豐(feng) 產(chan) 基礎紮實、形勢總體(ti) 穩定。前期,針對病蟲害防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係統專(zhuan) 家隊伍通過線上線下發布“兩(liang) 增兩(liang) 減”蟲口奪糧促豐(feng) 收係列技術,科學防治病蟲害。同時印發玉米抗漬澇促生長技術意見、持續高溫對主要農(nong) 作物的影響及對策、大豆玉米雜糧穀子等各種作物各個(ge) 品類的技術管理要點,確保秋糧生長的不同階段不留技術指導空白。
“我們(men) 提前完成了農(nong) 機具檢修任務,製訂了秋收計劃,采取多項科技措施,奪取秋收全麵勝利。”清徐縣王答鄉(xiang) 大寨村農(nong) 機手李華說。2021年,我省農(nong) 機總動力1595萬(wan) 千瓦,農(nong) 作物綜合機械化率72.6%,高於(yu) 全國1.6個(ge) 百分點。農(nong) 業(ye) 科技貢獻率60%,與(yu) 全國持平。主要農(nong) 作物實現良種全覆蓋,地膜覆蓋穀子冬播、加工型馬鈴薯、小麥良種良法、麥後複播青貯玉米等試驗示範獲重要突破。
特優(you) 農(nong) 業(ye) 健康發展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
“今年的土豆不愁賣,價(jia) 格也好。土豆還沒收獲,好幾個(ge) 買(mai) 家的電話就來了,搶著要。我和內(nei) 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每噸1620元,從(cong) 地頭就拉走了,省了儲(chu) 存和運輸的費用。”9月15日,朔州市平魯區高石莊鄉(xiang) 店灣村的土豆地裏,朔州市新玉農(nong) 牧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忙碌中掩不住喜悅。
這幾天,在隰縣午城鎮上司徒村,一個(ge) 個(ge) 沉甸甸的玉露香梨掛滿枝頭,梨園裏處處可見忙碌的采摘身影。9月16日,村民賈瑞祥的梨園傳(chuan) 出喜訊,他家梨園的特級果被隰縣北緯三十六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全部預訂,每公斤的收購價(jia) 達到20元。“好果才能賣好價(jia) !這次合作,讓我對特級果有了新認識。”賈瑞祥種植玉露香梨已有14年,他愛學習(xi) 、懂技術,不僅(jin) 把自家梨園管理得井井有條,還給其他果農(nong) 講管理技術。今年,賈瑞祥家的梨園產(chan) 量大約有兩(liang) 萬(wan) 公斤,其中特級果占總產(chan) 量的10%,一級果占總產(chan) 量的70%以上。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近年來,我省特優(you) 農(nong) 業(ye) 戰略縱深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基礎不斷夯實。2021年,全省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銷售收入2620億(yi) 元,增幅20%。十大產(chan) 業(ye) 集群產(chan) 值1600億(yi) 元,增幅80%。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我省打造晉字號特優(you) 品牌典型做法。
今年上半年,全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穩中向好,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不斷提升,主體(ti) 倍增加速推進;全省實現農(nong) 林牧漁業(ye) 增加值448.72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5.6%。畜牧業(ye) 生產(chan) 持續向好,蔬菜、水果、中草藥材產(chan) 量較快增長,全省生豬出欄634.1萬(wan) 頭,增長16.0%;蔬菜、水果產(chan) 量均增長7.5%,中草藥材產(chan) 量增長8.2%。近期,省統計局組織開展的我省經濟作物生產(chan) 形勢專(zhuan) 題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全省經濟作物生產(chan) 形勢總體(ti) 良好。
本次豐(feng) 收節上,“有機旱作·晉品”省域農(nong) 業(ye) 品牌將進行首次發布,包含“晉糧”“晉肉”“晉果”“晉釀”“晉菜”“晉藥”6個(ge) 品係,“沁州”牌沁州黃小米、“冠雲(yun) ”牌平遙牛肉、“杏花村”牌汾酒等66個(ge) 產(chan) 品品牌首批入選。
農(nong) 村麵貌煥然一新 農(nong) 民收入持續增長
這些天,長治市上黨(dang) 區振興(xing) 村的村民開心壞了,因為(wei) 他們(men) 村率先引進5G技術建成振興(xing) 小鎮5G智慧黨(dang) 群館,推出了涵蓋黨(dang) 委、黨(dang) 支部、黨(dang) 小組及黨(dang) 員的5G信息通信產(chan) 品和信息化應用,實現了實時為(wei) 全體(ti) 村民提供信息通信服務。
環境變得更美、生活變得更好、鄉(xiang) 風更加文明,振興(xing) 村的村民不再向往城市,而是更加熱愛自己的家園。像振興(xing) 村這樣的全國文明村鎮,近年來在我省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農(nong) 村改革持續深化、鄉(xiang) 村建設不斷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2021年,我省高標準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511.4萬(wan) 農(nong) 戶領到承包經營權證書(shu) ;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累計實現股金分紅8.35億(yi) 元,集體(ti) 經濟年收入超過5萬(wan) 元的行政村占90%以上。全省生活垃圾收運體(ti) 係覆蓋87%的自然村,42.9%的建製鎮具備生活汙水處理能力,2376個(ge) 村生活汙水有效治理;農(nong) 村地區清潔取暖覆蓋率66%;衛生廁所普及率68.3%。
農(nong) 民收入持續增長、就業(ye) 形勢總體(ti) 穩定,生活水平再上台階。今年上半年,全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係統堅決(jue) 貫徹黨(dang) 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十穩十提”重大部署,抓統籌謀劃、抓重點帶動、抓基礎支撐、抓落實推動。上半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9元,增長6.1%,快於(yu) 全國0.3個(ge) 百分點;全省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32.1萬(wan) 人,完成全年目標97.4%。
在五寨縣,“高標準農(nong) 田、高性能農(nong) 機和高素質持證農(nong) 民”三大要素融合耦合、“機田證”一體(ti) 化打造加工型馬鈴薯生產(chan) 基地,形成了“1+1+1>3”的疊加效應,壯大了集體(ti) 經濟、促進了農(nong) 民增收、帶動了其他產(chan) 業(ye) 、促進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2021年通過土地出租、勞務輸出等方式,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平均增收50萬(wan) 元。項目區涉地農(nong) 民年人均增收達5395元,增長78%……
慶豐(feng) 收、迎盛會(hui) ,讓我們(men) 借豐(feng) 收節的契機,弘揚三晉農(nong) 耕文明、展示當代農(nong) 民時代風采,進一步激發三晉兒(er) 女創造美好生活的幹勁,匯聚起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強大合力,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記者王秀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