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發布時間:2022-09-21 16:2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大河奔湧,九曲連環。萬(wan) 裏黃河,氣象萬(wan) 千。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情況。2019年9月18日、2021年10月22日,總書(shu) 記分別在鄭州、濟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為(wei)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擘畫了宏偉(wei) 藍圖,指明了努力方向。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沿黃河各省區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搭建黃河保護治理“四梁八柱”,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去年黃河幹流全線達到Ⅲ類水體(ti) ,黃河流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實現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生態優(you) 先——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登上海拔4610米的牛頭碑,黃河源頭紮陵湖、鄂陵湖宛如藍寶石一般,碧波無垠。

  保護好青海的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方案》2015年底審議通過,三江源國家公園2021年正式設立。黃河源園區對源頭所在地瑪多縣進行大部門製改革,將國土、林業(ye) 、環保、水利等部門一體(ti) 納入管委會(hui) 。“一塊牌子、一套人馬將黃河源頭管全、管到底,黃河源園區內(nei) 違法行為(wei) 查處率達100%。”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hui) 資源環境執法局執法大隊相關(guan) 負責人說。

  2016年到2020年,三江源地區向下遊輸送水量年均增加近100億(yi) 立方米。瑪多縣湖泊數量由4000多個(ge) 增加到5800多個(ge) 。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沿黃河各省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統籌流域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明顯向好,流域水質呈現持續改善態勢。

  上遊,推進水源涵養(yang)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組建黃河護河隊,巡護全縣73條河流、6個(ge) 湖泊,整個(ge) 若爾蓋濕地每年為(wei) 黃河補水近100億(yi) 立方米。在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有機肥替代化肥達到100%。

  中遊,加強水土保持和汙染治理。陝西以草固沙、以林攔沙、以壩留沙,持續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進入黃河的泥沙量不斷減少。控汙、增濕、清淤、綠岸、調水,山西累計投入近200億(yi) 元治理汾河,補齊水環境基礎設施短板。

  下遊,落實濕地生態係統保護。山東(dong)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退耕還濕、退養(yang) 還灘,2017年以來濕地麵積增長188平方公裏,光板地、鹽堿灘變成水草豐(feng) 茂、生物多樣性富集的濕地。

  前不久,生態環境部聯合多部門印發《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錨定美麗(li) 中國建設和幸福黃河的目標要求,為(wei) 進一步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製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綠色發展——

  流域高質量發展邁入新階段

  把二氧化碳“埋”在地下,同時把油“趕”出來。近日,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wan) 噸級CCUS(碳捕集、利用與(yu) 封存)項目,在山東(dong) 淄博市高青縣唐坊鎮正式注氣運行。這一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wan) 噸,降碳效果相當於(yu) 植樹約900萬(wan) 棵。

  “二氧化碳驅油既減少了碳排放,又增加了原油產(chan) 量,兼具生態效益與(yu) 經濟效益。”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地質師曹小朋介紹。借助二氧化碳驅油與(yu) 封存關(guan) 鍵技術,勝利油田已在7個(ge) 區塊累計注入二氧化碳42萬(wan) 噸,累計增油11萬(wan) 噸。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是全國重要的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基地和能源基地。沿黃河各省區因地製宜、揚長補短,努力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加快構建抵禦自然災害防線,確保黃河安瀾。

  7月9日,黃河下遊“十四五”防洪工程開工,治理河道878公裏,涉及河南、山東(dong) 兩(liang) 省42個(ge) 縣(市、區)。工程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黃河下遊防洪工程體(ti) 係,提高河道排洪輸沙能力。近年來,河南推進黃河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灘區治理,已建成501公裏標準化堤防、98處控導工程。山東(dong) 聚焦“根治水患、防治幹旱”,完成黃河下遊及東(dong) 平湖蓄滯洪區防洪工程建設,全麵建成黃河河道標準化堤防。

  全方位落實“四水四定”原則,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

  “有多少湯泡多少饃”,黃河流域把水資源作為(wei) 最大的剛性約束。寧夏調節好從(cong) 黃河取水的“水龍頭”,引黃灌區高效節水灌溉農(nong) 田已超400萬(wan) 畝(mu) ,占灌區農(nong) 田一半以上。內(nei) 蒙古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節水增效、工業(ye) 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不斷提升各領域水資源利用效率。甘肅大力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發展高效旱作農(nong) 業(ye) 節水,年節水10億(yi) 立方米,增效10億(yi) 元。

  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沿黃河各省區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山西堅定不移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中,高技術製造業(ye) 增長34.2%,工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長19.5%,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態勢良好。陝西明確數控機床、航空、重型卡車等23條重點發展產(chan) 業(ye) 鏈,部署實施272個(g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創新項目。青海推出200條精品旅遊線路,旅遊人次、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

  沿黃河各省區砥礪奮進,唱響新時代轉型發展的“黃河大合唱”。

  利民惠民——

  以人民為(wei) 中心,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走進河南濮陽市濮陽縣渠村鄉(xiang) 振興(xing) 社區居民李衛良家,新式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廚房、衛生間整潔幹淨。

  “住了一輩子瓦房,沒想到能住上樓房,生活水平上了新台階。”說起搬遷後的變化,李衛良喜笑顏開。振興(xing) 社區是濮陽縣黃河灘區遷建安置區之一,原本住在黃河灘區6個(ge) 村的600多戶鄉(xiang) 親(qin) ,今年初陸續喬(qiao) 遷至此。河南完成30萬(wan) 灘區居民遷建任務,同時積極發展富民產(chan) 業(ye) ,確保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沿黃河各省區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和弱項,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8月4日,沿黃河9省區簽署合作協議,將在重大疾病與(yu) 傳(chuan) 染病防控區域合作、公共衛生大數據協同應用等方麵深度合作,構建分工協同、緊密合作的公共衛生工作機製。

  教育醫療事業(ye) 加快發展。青海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緊緊圍繞醫療、醫保、醫藥協調聯動,建立覆蓋全省的基本醫療服務、基本醫療保障、基本藥物供應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ti) 係。寧夏義(yi) 務教育“四統一”和“兩(liang) 免一補”政策全覆蓋,高中階段教育縣縣普及全覆蓋。

  基本民生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山西今年城鄉(xiang) 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628元和496元,比10年前分別提高1倍和2.3倍,織密織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網。內(nei) 蒙古分類施策、強化幫扶,加大對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牧民工等重點就業(ye) 群體(ti) 支持力度,堅決(jue) 穩住就業(ye) 基本盤。

  保持曆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定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讓黃河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1日 01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