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山西大同出土北魏陶俑群 女樂俑服飾反映民族融合

發布時間:2022-09-22 11: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太原9月21日電 (記者 李新鎖)山西省大同市考古研究所21日對外發布,此前,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對一個(ge) 北魏墓群進行考古發掘,位於(yu) 墓群中部的M113出土陶俑群。這為(wei) 研究北魏平城時期喪(sang) 葬文化、民族服飾等提供了新材料。其中,女樂(le) 俑服飾反映出民族融合特征。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相關(guan) 負責人古順芳介紹,M113是一座長斜坡墓道的偏室土洞墓,坐北朝南,由墓道、封門牆和墓室三部分組成。墓底距地表5.5米。

  墓室為(wei) 南高北低的拱形土洞,葬具為(wei) 木質單棺,位於(yu) 墓室西部,呈南北向放置。棺內(nei) 人骨架腐朽嚴(yan) 重,頭向南,性別不明。

  考古發掘顯示,M113共出土器物51件(組),除1件鎮墓俑為(wei) 泥質外,其餘(yu) 均為(wei) 泥質灰陶。其中,第一類為(wei) 陶俑及模型明器,第二類為(wei) 實用生活陶器。

  古順芳說,陶俑包括鎮墓俑、出行儀(yi) 仗俑、家居生活俑、動物俑等。

  其中,出行儀(yi) 仗俑有29件(組),包括騎馬俑、牛車、胡俑等。7件胡俑均為(wei) 深目高鼻,身著圓領窄袖長袍,腰係革帶,肚臂外凸,袍邊底部側(ce) 擺開叉,足蹬靴。

  家居生活俑有10件,包括女樂(le) 俑、女舞俑及勞作俑。

  其中,女樂(le) 俑均為(wei) 坐姿,頭戴黑色風帽,頂部有“十”字形刻痕,帽與(yu) 帽裙間有紮帶一周,帽的後部有八字形刻痕,表示在帽的後部紮帶係結,耳戴飾物。女樂(le) 俑既有身著右衽交領窄袖長襦者,也有身著左衽交領窄袖長襦者。

  研究認為(wei) ,M113是大同北魏平城時期常見的墓葬形製,墓中出土的鎮墓俑、出行儀(yi) 仗俑、家居生活俑、動物俑與(yu) 模型明器等顯示墓主等級較高,說明北魏平城時期不排除中上階層也使用小型墓葬。

  從(cong) 出土的陶罐器形上看,M113屬於(yu) 北魏平城較晚階段。女樂(le) 俑服飾既有左衽又有右衽,反映了北魏平城時期民族文化融合和服飾發展。(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