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不等於老年癡呆,“太精明”也不正常
日前,知名科幻作家韓鬆針對外界流傳(chuan) 自己罹患阿爾茨海默病一事做出回應:目前沒有確診為(wei) 阿爾茨海默病,隻是診斷為(wei) “認知異常”“日常生活異常”。同時他希望大眾(zhong) 多多關(guan) 注這種疾病,進入老齡化社會(hui) 的中國家庭都可能受其困擾。
今天(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又稱為(wei) 世界老年癡呆日,我們(men) 借機來說說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和認知障礙都是怎麽(me) 回事,以及如何防範和應對這些疾病。
阿爾茨海默病不等於(yu) 老年癡呆
不少人認為(wei) ,年紀大了,必然會(hui) 健忘、糊塗,把“人老就是不中用”掛在嘴邊。雖然人的衰老是一個(ge) 必然的過程,可能會(hui) 出現記憶力減退、動作遲緩、反應遲鈍等表現,但這些表現也可能是一種疾病的征兆——老年癡呆,也被稱作腦海中的“橡皮擦”。
許多人將阿爾茨海默病等同於(yu) 老年癡呆,這是一個(ge) 誤區,會(hui) 影響我們(men) 對疾病做出及時診斷和治療。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發生於(yu) 老年和老年前期、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wei) 損害為(wei) 特征的中樞神經係統退行性病變。臨(lin) 床上表現為(wei) 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能力損害、抽象思維和計算力損害、人格和行為(wei) 改變等。總之,其發病原因是因為(wei) 指揮人體(ti) 思想與(yu) 情感、行為(wei) 的大腦細胞發生了退行性病變,並逐漸死亡,到了影響生活和工作的程度,繼續發展下去就會(hui) 進入癡呆期。因為(wei) 這類異常表現常見於(yu) 老年人,才被普遍統稱為(wei) 老年癡呆。
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癡呆並非病名,而是一組由於(yu) 認知損害導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症候群,是症狀;而阿爾茨海默病是疾病的名稱,是老年期最為(wei) 常見的一種癡呆類型,大約有60%至80%的老年癡呆是由阿爾茨海默病引起的。除此之外,路易體(ti) 癡呆、血管性癡呆和額顳癡呆也是比較常見的癡呆症類型。
“老糊塗”“太精明”均不正常
臨(lin) 床上,阿爾茨海默病可分為(wei) 臨(lin) 床前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期和癡呆期。大多數人印象裏的阿爾茨海默病,往往是患者已經發展到癡呆期的症狀。該病的早期症狀常與(yu) 正常衰老相混淆,從(cong) 而易被患者自己或家人忽視。
無論是阿爾茨海默病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老年癡呆,其核心都是認知障礙。門診中,我們(men) 發現了一些患者延誤就醫的原因,其中有一種很典型:患者的認知障礙已經很嚴(yan) 重了,家屬仍堅持認為(wei) 老人隻是“老糊塗”,不是病,無需就醫。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家屬認為(wei) 患者在裝病。
認知領域不僅(jin) 僅(jin) 包括大家熟知的記憶能力,還包括計算能力、視空間能力、語言能力,以及注意功能及精神情緒等。在大多數情況下,認知功能障礙隻是部分喪(sang) 失。因此,很多具有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偶爾表現出有違常理的“精明”,往往令家屬倍感困惑,懷疑老人是在“裝病”。
曾經我們(men) 遇到過兩(liang) 個(ge) 比較典型的病例。
【病例一】患者劉女士經常找女兒(er) “碰瓷”,說自己丟(diu) 了錢,女兒(er) 為(wei) 了息事寧人直接給她200塊錢,可她臉色一變說道:“我明明丟(diu) 了500塊,你還差我300塊!”突如其來的質問,令女兒(er) 哭笑不得。這就是患者記憶能力下降,但計算能力尚可所致。
【病例二】患者張先生總懷疑兒(er) 子“偷”了自己的牙簽,於(yu) 是去派出所報案,被拒絕受理後又開始找律師打官司。一根牙簽引發的訴訟實屬令人費解,因此他的兒(er) 子認為(wei) 父親(qin) 在“裝病”。這就是患者精神行為(wei) 異常,其他認知功能未出現明顯異常所致。
不過,盡管家屬剛開始對患者的病情半信半疑,但患者後期症狀不斷加重後,均被確診為(wei) 阿爾茨海默病或其他導致老年癡呆的疾病。而且,隨著病情進展,有的患者甚至會(hui) 在發病時傷(shang) 及旁人。這也提示大家,應認真對待配偶及父母異於(yu) 尋常的表現,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病了”所以“變了”
門診中,總有家屬告訴醫生,覺得患者“變了”“原來不是這樣的人”等。事實上,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就是會(hui) 給家屬帶來一種“變了”的感覺。比如,以前脾氣溫順的人變得暴躁易怒,脾氣暴躁的人變得順從(cong) 乖巧;過去愛幹淨的人變得邋遢,不注意形象;原本淡泊的人突然開始在意過去的榮譽,甚至隨身攜帶各種證書(shu) ;而原本隨性的人突然變得規律刻板,有的風雨無阻地跳廣場舞,有的按時去超市給收銀員報告天氣等。
如果家裏的老人也釋放了上述信號,先別急著埋怨他,正確的做法是跟進觀察,及時就診。
前麵說過,認知領域包括記憶能力、計算能力、視空間能力、語言能力、注意功能及精神情緒等,可以是其中一方麵出現問題,也可以是多方麵同時出現問題。所以,認知障礙可以表現多種功能性障礙——
有的患者做飯時反複放調料,買(mai) 菜時重複購物;習(xi) 慣拿陳年舊事填補記憶空白,尤其愛回憶成功往事;總念叨著想“回家”,可剛進家門又要收拾東(dong) 西“回家”,那個(ge) “家”其實是記憶裏兒(er) 時的老家。
有的患者雖然記憶力很好,卻無法識別鍾表指針顯示的時間;分不清物體(ti) 的遠近和大小,甚至辨色困難,如誤把紅燈當綠燈,直接過馬路;空間感下降,常常忘記身處何地,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常常開口忘詞,如想說“手表”,但直接描述為(wei) “那個(ge) 看時間的東(dong) 西”。
有的患者總體(ti) 表現不錯,唯獨在日期推算方麵漏洞百出。另外,還會(hui) 忘記自己的強項,如熟記於(yu) 心的太極拳招式不會(hui) 了;過去是家中主廚,現在每天隻會(hui) 做雞蛋麵等。
如何延緩病情發展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的數據顯示,全球至少有5000萬(wan) 名癡呆患者,預計到2050年增至1.52億(yi) 人,其中約60%至70%為(wei)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中國,目前約有1000萬(wan) 名阿爾茲(zi) 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這個(ge) 數字將超過4000萬(wan) 。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wei) 繼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之後,老年人致殘、致死的第三大疾病。
目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膽堿酯酶抑製劑是治療輕中度患者的一線藥物,包括多奈呱齊、卡巴拉汀、加蘭(lan) 他敏和石杉堿甲等;興(xing) 奮性氨基酸受體(ti) 拮抗劑鹽酸美金剛也是臨(lin) 床上的一線藥物。此外,中藥銀杏葉提取物對防治阿爾茨海默病也有一定效果。
對於(yu) 健康人群和患者而言,均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進行疾病預防和延緩病情發展。
首先是飲食。飲食低鹽低脂,常吃蔬菜、魚肉、堅果的人群,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幾率較低。因為(wei) 這樣的飲食習(xi) 慣有助於(yu) 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這兩(liang) 類慢性病都容易造成微小腦血管病變,往往是促進大腦損傷(shang) 的原因。
其次是運動。體(ti) 育鍛煉能幫助人體(ti) 維持肌肉力量,增加身體(ti) 的協調性,遠離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它們(men) 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此外,運動還能改善情緒,平和心態,減少焦慮感,減緩記憶力和智力的下降。
第三是環境刺激。兩(liang) 點一線、生活乏味單調的人更容易患病,因此環境刺激對預防阿爾茨海默病非常有效。豐(feng) 富的生活內(nei) 容和社交圈可以有效刺激大腦皮層,“活到老、學到老”不光是一種積極的學習(xi) 態度,還可以持續鍛煉大腦,增強腦細胞的活力。
最後是睡眠。研究表明,睡眠和認知功能有著不可忽視的聯係,專(zhuan) 家建議每天保持7個(ge) 小時以上的有效睡眠,且最好是連續睡眠。
要提醒大家的是,認知障礙雖然常見於(yu) 老年人,但不專(zhuan) 屬於(yu) 老年人。近些年的門診情況表明,認知障礙也可能發生在四五十歲中年人的身上,所以,我們(men) 要用防病、治病的心態來對待它。醫學上還沒有能徹底治愈老年癡呆的方法,但早防早治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有效措施。
(北京市第六醫院神經內(nei) 科醫師 劉陽)
延伸閱讀
注意這十個(ge) 預警信號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中明確闡述了癡呆早期的十個(ge) 預警信號。
1.記憶力衰退。尤其是近事遺忘,很快忘掉剛剛發生的事情。
2.不能完成原本熟悉的工作。如司機經常走錯路;廚師不知如何炒菜;不會(hui) 使用常用家電,如電視機、微波爐、洗衣機等。
3.語言表達出現障礙。經常會(hui) “詞不達意”,甚至以替代方式說明簡單的詞匯,如以“用來寫(xie) 字的東(dong) 西”代替“筆”等。
4.對時間、地點的概念下降。有時候會(hui) 搞不清年月日、白天或晚上,在自家周圍都會(hui) 有陌生感。
5.判斷力受損或下降。如借錢給陌生人;胡亂(luan) 、反複購物;把家人的照顧和關(guan) 心當成敵人的監控;突然無緣由地懷疑老伴有“外遇”,甚至能虛構出“合情合理”的約會(hui) 對象和情節;懷疑鄰居、保姆偷了自己的白菜、雞蛋等。
6.難以合理規劃事務。在完成複雜的腦力任務時,可能表現得異常艱難,如在處理每個(ge) 月的賬單上出錯。
7.經常錯放物品。如把襪子放在餐桌上、蔬菜放進洗衣機、幹淨衣服和髒衣服混放等。
8.情緒或行為(wei) 發生改變。情緒轉變較快,會(hui) 突然哭或生氣罵人;出現異於(yu) 平常的行為(wei) ,如拿商店中的物品卻不給錢等;平時注重體(ti) 麵,忽然開始撿垃圾、囤積廢品。
9.理解視空間信息存在困難。如過馬路看錯紅綠燈等。
10.工作或社交活動興(xing) 趣降低。對原來的愛好失去興(xing) 趣,從(cong) 而退出社交活動。
醫師建議:家人怎樣幫助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家中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常常讓人無所適從(cong) 。如何與(yu) 患者更好地相處以及給予有效的幫助,可以從(cong) 以下細節著手。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記不住事,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裏,這些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常見的症狀。以下幾個(ge) 方法可以幫助患者克服記憶障礙。
日常安排:按一定順序安排患者每天要做的事情。
使用提醒工具:小便條、日曆、鬧鍾是幫助記憶的好方法。
做標記:給家裏常用家具和物品做上標記,如注明方向和名稱,減少因忘詞而產(chan) 生的挫敗感。
攜帶便條:把重要的信息寫(xie) 在本子上,如電話號碼、名字、想法等。
耐心溝通不爭(zheng) 論
與(yu)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溝通,注意要避免外界噪音幹擾,注視患者表示關(guan) 注,麵帶微笑表示友好;溝通時先稱呼患者的名字,說話簡單,每次隻說一件事;溝通過程盡量不用疑問句,語速緩慢,耐心等待患者回答。
當患者聽不懂時,要多提醒患者,減少患者的挫敗感;可配合實物圖片和照片,利用肢體(ti) 語言協助表達,適時給予安慰、鼓勵和表揚;患者做錯時不要爭(zheng) 論,應耐心勸導,或順著患者的意思勸慰。
日常護理要細致
衣:拿走不常穿的衣物,準備舒適、易穿脫的衣服和鞋子。
食:固定用餐時間,食物選擇需健康、易消化。
住:走動區域暢通無阻,限製使用電器等危險物品。
行:散步時間安排在白天,線路要安全,鞋子要防滑;若家人陪伴患者散步,建議邊走邊聊。
妝:注意口腔清潔,適時給老人打扮一下,使其心情愉悅。
浴:固定洗澡時間,檢查浴室安全,尊重患者的尊嚴(yan) 和隱私。
便:固定喝水與(yu) 上廁所的時間,留意患者想上廁所的跡象。
睡:幫助患者養(yang) 成良好的睡眠習(xi) 慣,環境需安靜、光線適宜。
許多患者隻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在家人的悉心照護下,再輔以各種非藥物認知訓練,病情發展一般都能得到延緩。
(北京老年醫院精神心理一科副主任醫師 張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