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微塑料,正在威脅人類健康
直徑小於(yu) 5毫米,甚至達到納米級,肉眼幾乎很難發現的微塑料,卻被人們(men) 不知不覺中吃、喝或吸進體(ti) 內(nei) 。研究發現,這可能成為(wei) 人類健康的又一“隱形殺手”。目前,中國多地已出台相關(guan) 規定加強塑料治理。
微塑料可能傷(shang) 肝肺
日前,一則關(guan) 於(yu) 微塑料會(hui) 傷(shang) 肝肺的研究登上微博熱搜。相關(guan) 研究發表在環境科學領域期刊《環境與(yu) 研究》(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上。實驗室結果表明,納米級的微塑料可能進入肝細胞和肺細胞並破壞其正常過程,從(cong) 而對器官造成不良影響。
過去,人們(men) 對於(yu) 微塑料的認識主要體(ti) 現在環境影響方麵。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Richard Thompson等人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關(guan) 於(yu) 海洋水體(ti) 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提出微塑料概念。
2016年,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hui) 上,微塑料汙染被列入環境與(yu) 生態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二大科學問題。2017年,在德國漢堡舉(ju) 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hui) 上,通過 “二十國集團海洋垃圾行動計劃”,使得微塑料汙染在全球議程中得到重視。
近兩(liang) 年,科學家逐漸發現微塑料會(hui) 傷(shang) 害人體(ti) 健康。2021年,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汙染控製與(yu) 資源化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也在《環境與(yu) 研究》(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發表相關(guan) 研究,發現體(ti) 內(nei) 微塑料含量的升高可能會(hui) 加劇腸道炎症。
無處不在的微塑料
長期以來,塑料被認為(wei) 是一種惰性物質。人們(men) 認為(wei) ,微塑料在進入人體(ti) 後,會(hui) 經過胃腸道、膽道被排泄出體(ti) 外。然而,有動物研究表明,小於(yu) 10μm的微塑料可以穿過細胞膜進入循環係統,並到達其他組織。
2022年,環境科學領域期刊《環境國際》(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一篇來自荷蘭(lan)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研究團隊的論文則表示,在人類血液中發現了微塑料,這進一步引發了微塑料對人體(ti) 健康長期影響的擔憂。
實際上,肉眼難以分辨的微塑料幾乎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上述南京大學的研究就發現常喝瓶裝水、吃外賣食品以及工作性質為(wei) 粉塵暴露的參與(yu) 者,糞便中的微塑料更多。此外,沐浴露、牙膏、防曬霜等個(ge) 人護理用品以及洗衣機洗滌衣服產(chan) 生的廢水等都可能含有微塑料。
有相關(guan) 研究者提出建議,大家生活中不要濫用塑料製品,吸管、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外賣盒等用後不隨意丟(diu) 棄;盡量選擇可降解塑料製品,包括購買(mai) 衣物時選擇羊毛或棉質等天然材質;選擇個(ge) 人護理品時也要注意查看成分表,盡量不用帶塑料磨砂成分的產(chan) 品;以及做好垃圾分類也有利於(yu) 減少微塑料傷(shang) 害,使垃圾分類與(yu) 塑料回收再利用相輔相成。
多地加強塑料治理
中國塑料汙染治理也在積極推進當中,山西、河南等地已出台相關(guan) 規定。
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guan) 於(yu) 印發“十四五”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到,禁止生產(chan) 厚度小於(yu) 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yu) 0.01毫米的聚乙烯農(nong) 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產(chan) 品等部分危害環境和人體(ti) 健康的產(chan) 品。
2021年7月,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三十次會(hui) 議通過《山西省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規定》,並於(yu) 2022年7月1日起實施。規定明確了禁止、限製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實行名錄管理。
2022年1月,河南省公布了《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並於(yu) 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第十六條規定:依法禁止生產(chan) 、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製品。第十九條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韋香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