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創作:謳歌新時代 創作為人民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用銀屏謳歌時代,以精品奉獻人民。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影視創作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腳踩滾燙的大地、紮根火熱的現實生活,銀幕、熒屏湧現了一大批反映時代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影視作品,影視創作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十年來,不少觀眾(zhong) 不斷感慨,影視作品越來越有看頭了,主流作品以鮮活的現實生活為(wei) 底色,講述時代發展變遷中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動人故事;十年來,從(cong) 數量到質量,從(cong) 類型到風格,影視作品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高票房、高收視和好口碑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1.現實題材回歸成為(wei) 時代潮流
今年年初,電視劇《人世間》的播出引發了觀眾(zhong) 追劇的熱潮。該劇展示了當代中國經曆的翻天覆地的社會(hui) 巨變,全國上下的觀眾(zhong) 都在為(wei) “光字片”裏周家人的日常故事感動。一個(ge)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是中國幾十年間發展的縮影,觀眾(zhong) 在一點一滴的生活小事中,將自己也視為(wei) 時代的滔滔江河中一朵奔騰不息的浪花。
十年來,極具現實主義(yi) 風格的現實題材創作成為(wei) 時代潮流,將充滿家國情懷的故事內(nei) 容通過獨具中國特色的審美風格予以影像化呈現。在這些作品中,人性之美、人情之暖成為(wei) 引發觀眾(zhong) 共鳴的基礎。這些現實題材創作不僅(jin) 在國內(nei) 收獲了喜人成績,更讓國產(chan) 影視劇的出海捷報頻傳(chuan) 。《人世間》在拍攝階段就被迪士尼預購了海外獨家發行權,《山海情》在全球5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播出,國產(chan) 影視劇發揮著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作用。
對於(yu) 當代中國來說,農(nong) 村的飛速發展見證著時代的躍遷。十年來,脫貧攻堅、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主題,成為(wei) 農(nong) 村題材影視劇作品的紮根基礎和創作源泉。《江山如此多嬌》《索瑪花開》等電視劇講述了貧困地區人民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推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動靠勤勞摘掉貧困帽子,實現幸福生活的故事;從(cong) 住得好到活得好,《幸福到萬(wan) 家》多維度呈現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生動實踐,是一部反映農(nong) 村生活的寫(xie) 實之作。
十年來,大銀幕上的平凡故事也深情款款。《我是路人甲》對小人物的詮釋入木三分,以“橫漂”的視角觀察努力和奮鬥的意義(yi) ,將普通群演的炙熱電影夢塑造得有張力、有層次;電影《奇跡·笨小孩》《送你一朵小紅花》《人生大事》用三個(ge) 治愈的故事,叩問生活,讓觀眾(zhong) 領悟生命的意義(yi) ;《穿過寒冬擁抱你》《你是我的春天》展現了疫情之下平凡英勇的中國人民抗疫故事,呈現出生生不息的力量。
這些具有煙火氣息的影視作品用敏銳的洞察力、細膩的刻畫力、堅實的思考度將最容易複刻也最難以呈現的現實生活,以全新方式置於(yu) 觀眾(zhong) 眼前。在北京電影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校長胡智鋒看來,溫暖現實主義(yi) 創作關(guan) 注新時代的新話題,在新的語境中講故事,不僅(jin) 播出時贏得了高收視率、高話題度和高影響力,還產(chan) 生了持久而良好的觀眾(zhong) 反響和業(ye) 界口碑。
2.新主流影視作品廣受青年觀眾(zhong) 喜愛
伴隨著電視劇《覺醒年代》的熱播,《新青年》雜誌火了,性格鮮明的曆史人物魯迅、李大釗也火了……甚至有的年輕觀眾(zhong) 表示,“要是能早點看到這些優(you) 秀劇目,曆史考試也能多考幾分了”。
其實不止《覺醒年代》,過去老生常談的曆史、戰爭(zheng) 題材作品的創作,如今有了更加生機勃勃的勁頭。曆史不再是陳舊的過去式,而是時時刻刻與(yu) 當代年輕人發生關(guan) 聯的共情點。新主流影視作品打消了過去主旋律、商業(ye) 、藝術明確的模式分野,采用全新語境,優(you) 化創作風格,在觀眾(zhong) 的審美情趣和評價(jia) 口碑中取得巧妙的平衡。
雖然時代不同、經曆不同、選擇不同,但當代的年輕人總能在《跨過鴨綠江》等影視劇中感慨誌願軍(jun) 戰士的青春麵孔和他們(men) 拋頭顱、灑熱血的不屈精神;在《1921》《大決(jue) 戰》等影視劇中領略今日中國的來之不易;在《大山的女兒(er) 》《山海情》等劇作中真切看到屬於(yu) 當代青年人甘願付出生命的崇高理想與(yu) 個(ge) 人價(jia) 值。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顧亞(ya) 奇看來,“一大批主流影視作品贏得了大眾(zhong) 尤其是年輕觀眾(zhong) 的認可,一時成為(wei) 令人關(guan) 注的文化現象。接下來,主流影視創作如何以更加富有感染力的青春故事持續吸引青年這一主力消費人群,引人深思”。
十年來,回顧助推新主流影視作品浪潮的“我和我的”係列——《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xiang) 》《我和我的父輩》,人們(men) 發現,家國情懷越來越成為(wei) 新主流作品收獲觀眾(zhong) 喜愛的關(guan) 鍵元素。《我和我的祖國》將國家重大發展融入平凡個(ge) 人的集體(ti) 記憶中,讓觀眾(zhong) 在“奪冠”“奧運”等熟悉的場景中代入自我,從(cong) 而更加感慨國家發展的迅速,而《我和我的家鄉(xiang) 》《我和我的父輩》逐漸從(cong) 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破題,形成強烈的家國認同感。
縱觀影視創作這十年,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原則始終閃亮銀屏,用光影的魅力描繪小我、刻畫大我,用奮鬥的底色向光明,用時代的精神向未來,新主流影視作品身處其中,努力用波瀾壯闊的宏大氣勢,在國人共同的價(jia) 值旋律中,奏響全新的篇章。
3.溫暖明亮的底色讓影視作品治愈人心
十年來,隨著觀眾(zhong) 審美水平的提高,都市劇的創作也進入了高質量的美學表達階段,這些作品以溫暖明亮的底色,治愈著普通生活中的個(ge) 體(ti) 。
以家庭為(wei) 切口,關(guan) 注孩子成長和教育方法的《小舍得》《小歡喜》;聚焦小人物的奮鬥打拚,見證香港時代變遷的《獅子山下的故事》;立足建築行業(ye) ,在起起伏伏間塑造新時代堅韌女性形象的《理想之城》……這些都市題材的故事溫暖人心,帶來一個(ge) 個(ge) 笑淚相伴的觀劇時刻。
中國電影家協會(hui) 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wei) ,“都市劇要用細膩的發現和生動的表現來打動人,喚起人們(men) 對生活本身的記憶、關(guan) 懷和對生活中人的理解與(yu) 同情”。中國的奮鬥征程和時代印記在一幕幕細節中被呈現出來,通過《安家》中敢於(yu) 打拚的房似錦、《三十而已》中為(wei) 母則剛的顧佳、《我是餘(yu) 歡水》中艱辛底層的餘(yu) 歡水等鮮明的人物形象,我們(men) 看到了每一個(ge) 平凡中國人背後的堅韌和善良。
2022年,一部溫暖的群像劇《警察榮譽》帶領觀眾(zhong) 看到了基層民警熱血成長的故事。生活中常有的焦頭爛額、工作中數不清的喜怒哀樂(le) 都在這部劇中被呈現出來,觀眾(zhong) 看到了警察在職業(ye) 身份背後的人性一麵,更在八裏河派出所瑣碎故事帶來的感動中收獲了催人奮進的力量。
溫暖的影視劇作具有深刻的藝術質感,尋找平凡人的生活共性,回答時代之問和人民之問,用真誠的創作態度還原生活本質。特別是在近期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後,流量作品不再霸占屏幕,浮躁之風得到有效抑製,影視鏡頭更加聚焦人民群眾(zhong) 的火熱生活,關(guan) 注時代發展和社會(hui) 變遷,讓真實、平實成為(wei) 常態。十年來,中國影視作品守正創新,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推出了越來越多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人民的精品力作,不僅(jin) 受到國內(nei) 觀眾(zhong) 的喜愛,也逐漸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記者 牛夢笛 李蕾 本報通訊員 李怡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